大众公司能否收复市场失地

作者:李三

(文 / 李三)

大众公司能否收复市场失地0

大众汽车集团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汽车公司,很长时间占有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德国几个主要媒体近日纷纷报道,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已经降到了16%,这个数据与去年年底的30%相较下降了近一半,与此同时,德国大众股票的市值也降到一年来的最低点。

大众汽车集团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汽车公司,很长时间占有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如今,这个优势已经不复存在。2001年时,大众集团还占有中国市场50%以上的份额,2002年为40%,2003年已经跌到了30.8%。今年头两个月,大众集团(包括大众和奥迪)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跌到了26.4%,而去年同期,其市场份额还维持在38%以上。

主要原因是中国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注意到,今年6月中国市场汽车销售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通用汽车卖了24040辆,与上月相比增长了5个百分点;上海大众销售了20085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1%;广州本田销售了21275辆,比上月增长了53%。

价格战一时没能奏效

在那个刀光剑影的6月,为了应对通用公司率先挑起的价格战,上海大众历史性地下调了车价。业界注意到,大众降价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是,这一次南北大众采取了统一行动,涉及9个品牌44款车型。此举传达出一个信号,南北大众整合有了效果,大众中国越来越向整体化发展。此前,大众公司携手一汽和上汽,拿下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赞助权,而在申办阶段,赞助商正是竞争对手通用公司。这个努力异常重要,以致大众公关的负责人在宣布这一消息时热泪盈眶。

然而,大众公司能否通过降价捍卫自己的中国地位,目前还是一个悬念。有消息说,上海大众的库存已达五六万辆,而今年车市低迷已成定局,消费者的购车行为逐渐趋于理性,降价后,汽车厂商期待中的购车高潮迟迟未能出现。

但据业内人士透露,此次南北大众真正目的不是通过降价迅速消化库存,而是出于保证市场份额的一种战略考虑。借南北两家的巨大影响力拉动车价的整体下降,让全国的厂商在低利润率水平下竞争,借此挤出弱者,以便最大限度地稳固自己的份额。

零件厂意在国产化率

大众公司能否收复市场失地1

经本土化的嘉年华虽然在许多人眼里不是最佳选择,但因为合适的性价比,受到白领阶层追捧  

为了保住中国市场的优势地位,大众公司煞费苦心。大众集团的目标是把年销售量提高到80万至90万辆,到2010年,要达到150万辆的生产能力。为此,大众目前正在中国建一个新厂,还是在北京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大众汽车公司管理人士透露,这家规划中价值2亿欧元的汽车工厂将建于上海,预定产量是每年33万辆。然而,专家们对此提出疑问,假如大众不能收复在中国的市场丢失的份额,它在中国的生产就会过剩。就全世界而言,大众集团生产的汽车数量已经多出需求达20%。

汽车行业观察家认为,大众在中国生产的成本太高,所以无法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竞争对手通用汽车和本田在产品本地化方面走得很远,它们大量采用具有竞争力的中国国产零配件,而大众的许多部件仍然是昂贵的进口产品。

针对一直困扰大众的成本过高的问题,由大众汽车集团与一汽集团合资组建的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日前在长春奠基,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大众很可能借助零部件领域的合作弥补在国内市场份额下跌而失去的利润。

有报道说,平台零部件项目的合作,将积极促进各种车型的国产化,预计这个平台零部件合资企业将有可能使大众品牌轿车新品投产时国产化率达到80%。

当天,大众汽车集团与一汽集团还宣布,双方已决定在大连共同投资兴建新发动机厂,该项目已上报政府有关部门。记者获悉,与大连发动机厂同时上报政府等待审批的还有上海发动机生产厂,该项目由大众与上汽集团合资成立。

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关经理叶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的产品将会以供给一汽大众为主,但以后也会向上海大众供货。而位于大连和上海的发动机厂也不会局限于给合资中方供货,它们的目标是为大众中国提供产品。

竞争对手势头强劲

7月初,通用汽车中国公司公布了上半年业绩:通用汽车共销售各类合资生产及进口汽车共259653辆,同比增长57.6%,再创历史新高。通用公司已经开始重视中国市场,在2007年之前,计划与上汽投资30亿美元,推出近20款新品,整车总产能将由目前的年产53万辆提升至130万辆。通用汽车中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墨斐表示:“我们对上半年与合作伙伴共同取得的业绩感到振奋。”

另一个可能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有利位置的是丰田汽车公司,丰田已经是目前汽车行业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雄厚的资金有助于投入巨资研发最新、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在很多德国汽车专家眼里,丰田才是德国汽车工业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宝马公司总裁谈到日本汽车时,对丰田也充满敬意,他甚至认为在豪华车竞争中,丰田公司的凌志是最值得关注的。丰田公司最大的资本是一共开发了50多个车型,形成庞大的丰田车系。

美国汽车巨人福特虽然进入中国较晚,但它凭借雄厚的实力和对中国汽车市场客观的判断,已经开始得分。经本土化的嘉年华虽然在许多人眼里不是最佳选择,但因为合适的性价比,受到白领阶层追捧,即使在北京和上海这样比较挑剔的市场上也有不错表现。经过多项改进的蒙迪欧以低于其他同级别产品的老实价格也已经受消费者的青睐,再加上福特完备的品牌,在中国取得一块与其全球身份匹配的市场只是时间问题。日前有消息报道,福特准备把主要部门从北京迁移到上海,福特中国区副总裁许国桢这样解释:把很重要的销售部门迁移到上海,是因为福特目前在国内的合资伙伴和生产基地江铃福特、南京基地以及重庆长安福特都在长江沿线,销售部门在上海便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