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壳牌:一错再错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周一凡)

报道:壳牌:一错再错0

2004年6月28日,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在荷兰举行股东大会之前,高层管理主要持股人呼吁公司应当建立清晰的管理架构 

报道:壳牌:一错再错1

菲利普·沃茨爵士

报道:壳牌:一错再错2 

壳牌的企业文化带有浓浓的书卷气,甚至有些学院派  

从今年1月份开始,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 Group)就因误报油气储量而不得不想尽办法安抚愤怒的投资者。但是到目前为止,这家石油巨头所做的一切,似乎只是让事情变得更糟

近日,壳牌公司称,虚报石油和天然气已探明储量导致公司利润被夸大2.76亿美元,其他方面的不当会计操作又导致夸大利润1.56亿美元。自1月份开始,该公司先后4次发表声明重新申报其油气已探明储量,累计下调储量44.7亿桶,降幅23%。上述利润调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壳牌修正幅度最大的是2002财政年度利润,不当会计操作导致当年利润被夸大了2.08亿美元。该公司还将2001财年利润向下修正5600万美元,2000财年利润被下调1.22亿美元,2000财年之前的利润则减少了4600万美元。壳牌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披露了利润夸大事宜,并解释称,除了有疑点的储量记账问题,勘探成本、某些气体合同以及母公司的每股收益等项目的会计记录方式也存在错误。

然而这家能源巨头表示,公司公布的对油气库存的会计处理所作的改变,使得公司2002财年净利润实际上高于先前公布的97.2亿美元修正后数据,也高于2003年2月公布的94.2亿美元。

已探明储量是投资者对能源公司的表现和未来价值进行评估的关键指标。壳牌虚报储量丑闻已经导致皇家壳牌董事长菲利普·沃茨爵士(Philip Watts)、石油勘探和生产部门主管沃尔特·范·德·维杰威(Walter van de Vijver)和首席财务长Judy Boynton辞职。同时招来了美国和欧洲监管机构的调查。

壳牌的领导层再一次请求股东们原谅,并希望股东给他们时间解决上述问题。

但是股东已经没有耐心了,在壳牌分别在伦敦和阿姆斯特丹举行了年度会议上,股东们把矛头一致对准壳牌的管理架构,要求公司必须对这种已经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管理形式进行改革。

英国和荷兰合资的皇家壳牌公司,其跨国结构非常独特,该公司60%的股份由荷兰的荷兰皇家石油公司(Royal Dutch Petroleum Co.)持有,其余40%属于英国的壳牌运输和贸易公司(Shell Transport&Trading Co.PLC)。公司在英国和荷兰设有两个董事会,而这两个董事会之间有一个管理委员会来进行协调决策。

投资者和分析师都认为这种繁琐的结构导致了公司治理割裂,以及决策的不透明,并进而产生油气储量被严重夸大的丑闻。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壳牌的高层管理人员已经表示愿意接受投资者的要求,改革现有的董事会制度,建立更清晰的管理架构。而这种改变表明,一家百年老店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投资者们的要求。

一百多年来,壳牌一直在非美国的实业公司中稳居老大地位,它究竟犯了什么严重的错误?

实际上,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壳牌和通用电气一样,卓越的管理能力一直是其最大的竞争优势。在咨询公司和投资银行还未走俏以前,壳牌招聘的都是最出类拔萃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都是二十几岁就加入壳牌,壳牌则希望他们终生为公司服务,并几乎一直把高级职位留给内部员工。壳牌很少进行收购,而是全神贯注于其核心业务。壳牌的企业文化带有浓浓的书卷气,甚至有些学院派。公司的情景规划不是为了预测将来,而是做应急准备。高层管理的风格有点像高校,讲求共识。西方智囊机构中声望最高的研究机构之一,伦敦财政研究所的创立人约翰·凯(John Kay)认为,壳牌集中体现了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形容的“理性官僚主义”(rational-bureaucratic),并把其好坏两方面都展现出来。而壳牌的领导者们则显示出一种仁慈的哲学界泰斗的傲慢。

现如今,这一切早已过时。公司的领导者希望被看作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而不仅仅是冷静的管理者。委员会已经过时了,具有超凡魅力的领导才能才是潮流所趋。如果说早期的跨国公司具有帝国的视野,那么今天的公司则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股东价值。而且,股东们要求,每股收益的增长率必须比某些成熟业务(例如大型石油生产和零售)的基本增长率高出许多。要在金融市场中获得较高的评级,需要依靠近乎疯狂的收购和出售,以及一个精心拟订的计划,从而控制收益增长,并为分析师提供指导。

“今天,企业要对投资者负责,考核的标准是季度业绩。而且,当报酬以个人业绩为计算依据时,学院派式的管理所必须依赖的互相信任便瓦解了。”约翰·凯说,“为了追赶当今潮流,壳牌就像是在孩子们的迪斯科舞厅里跳舞的父母:希望大受欢迎,结果却大丢颜面。”

“你可以把壳牌看作是一个超级油轮,只是这艘油轮由一个委员会而不是一个船长来掌舵,”纽约Knight Vinke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Eric Knight说,“当一艘船穿越风暴的时候,需要的是一个有指挥能力的船长,而不是什么委员会。”

现在投资者们对壳牌的要求是——由一个统一的董事会取代双重董事会制度;设一个独立的董事会主席;以及聘用一个强有力的首席执行官。

标准普尔也开始对壳牌施加压力,这家著名的国际评级机构称:“高度关注壳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执行力度。如果壳牌的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没有明显改善,以及储量没有被完全证实。那么在未来两年内,该公司的信贷评级将被进一步调低。”目前,标准普尔对壳牌的前景展望定为“负面”。

菲利普·沃茨爵士的薪酬问题

令壳牌投资者感到不能接受的,还有壳牌前董事长菲利普·沃茨爵士的薪酬。这位因油气储量丑闻而被迫辞职的爵士,在离职后已经从壳牌公司领取了高达106万英镑的薪酬,在他退休前,他还将继续从壳牌获得高额的报酬。今年3月份辞职的菲利普·沃茨59岁,按计划他将于明年6月退休。

菲利浦·沃茨爵士曾在壳牌公司内部和股市上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功于他能设法满足或超过人们对壳牌油气储量的期望。但同时因储量丑闻辞职的维杰威就认为,在菲利浦·沃茨爵士任职期间,油气储量的预报“过于自信”或“太过仓促”,且不符合公司自身的指导原则和美国证监会的规定。菲利浦爵士曾通过电子邮件指示维杰威:“想尽一切办法使2002年的储量有机替代率达到100%。”

壳牌方面承认,菲利普·沃茨因辞职领到的报酬比他工作三个月应该得到的薪水还要多。

去年,沃茨被授予了116.5万股的股票选择权,如果按近期壳牌股票价格计算,价值约为58.25万英镑,他同时还获得了84.3万英镑的薪水。

壳牌的一些投资者认为,给沃茨支付这样的薪酬,正显示了股东权益的薄弱。“我们认为股东应该具有赞成或反对这样的薪酬标准的权力,”伦敦一家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主管David Somerlinck说。

在壳牌支付给菲利普·沃茨爵士高额薪酬的同时,将可能接到来自监管机构,包括美国证监会和美国司法部门开出的巨额罚单。由于油气储量丑闻,这家世界排名第三的石油公司,正面临一系列投资者的诉讼和监管机构的调查。

“很难相信如此高额的薪酬,是给予一个因犯错误而辞职的人的‘惩罚’,”荷兰股东协会VEB的董事Peter Paul de Vries说,“壳牌的一些高管人员严重误导投资者和金融界。要是在美国,他们早就戴上手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