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敬明:商业上最成功的少年作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名气
与郭敬明约在一个快餐店采访,进行过半,身后一女孩突然走过来,她显然认出了郭敬明,满脸是压抑不住的兴奋和欣喜,拿着粉红色的笔记本索取签名。郭敬明礼貌而略带矜持地答应了,在本上写了一句话,又署上自己的名字,一切极为娴熟。这位齐发圆脸的女孩儿又加了一句:“你能写上给小丸子吗?——我的朋友都喊我小丸子!”
在成人世界里,“郭敬明”似乎还是个略显陌生的名字,他的名气和影响力被“80后作家”中的标志性人物韩寒遮蔽了。但在20岁上下的读者群中,不夸张地说,“郭敬明”却是足可以引起尖叫或眼泪的一个符号。
“如果周杰伦和郭敬明在的房内失火了,他们两人只能救一个,你救哪一个?”去上海采访郭敬明之前,曾在一个叫“郭敬明吧”的论坛上看到了很多小网友在认真激烈地讨论这个话题。“救郭敬明,还是救周杰伦”,在这年头里,竟能和红透半边天的小天王周杰伦形成对抗,足以想见郭敬明所遭遇的狂热。
“他们的狂热我感受到了,有时很感动,能被他们这么关注是件很幸福的事。他们对我的喜欢已远远超出‘作者’本身,把我看成一种拯救,一种理想。”大部分时间里,这个21岁的男孩客气有礼。但他的话语却不时在提醒,他不是个孩子。
突如其来的名声是从2003年开始的,它的迅猛之势甚至连他本人都没做好准备。在2003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郭敬明的《幻城》列在排行榜第二,紧追池莉的那本《有了快感你就喊》。这一年,郭敬明还出版了另一部长篇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两书的责任编辑时祥选说,这两本书的销量分别为105万和110万册,这个数量远远超过海岩、池莉或者其他畅销书作家。
“名气是虚幻的,对我没有什么意义。”说这话时,他的表情冷淡的成份多过矫情。他说,自从成名以来,感觉是“受到的伤害比爱护多”,“外界只看到了金碧辉煌的一面,但没看到我们承受太多的压力。不过我确实已得到一些东西,所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在靠《幻城》赢来成功之前,郭敬明和众多成名于“新概念”的少年作者一样,有些小名气但并不那么大红大紫。他参加了第三届和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连续获得一等奖,但这并没给他带来“保送”的待遇,高考时没有考上他的第一志愿厦门大学,如今他是上海大学二年级学生,他的专业是: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影视工程。
他一再说自己喜欢安安静静的生活,不愿做采访,也不愿被人摆布,做各种姿势拍照,他用洞察一切的口气说:“从一次采访里了解一个人,永远不可能。”
成功
《幻城》最初是在《萌芽》杂志上发表的一个短篇小说,这篇据说是在苦闷的高三期间“写着玩”的小说,没想到在“萌芽”网站上迅速引来热评。精明的出版商马上找到郭敬明,让他在原小说的基础上改写成长篇,后来的结果证明了出版商的眼光。
阅读这部被称为“奇幻小说”的《幻城》,实在难以理解书中99岁、“还太小”的“我”何以具有少男少女“抱着书哭了一个星期”的魅力。“坦率地说,我不太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喜欢他的小说。”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长天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迷惑。郭敬明的成功让严肃的评论家们有些诧异,虽然他们不否认他的语言能力很好,他的感觉细腻,但这似乎并不是足以成为成功的合理解释。
《萌芽》刊中刊《Amazing(惊奇)》的编辑胡玮时和史零还是试着找出这部作品成功的几个因素:饱含感情来写,比较煽情,会掌握起伏迭宕,尝试不同风格等等;另外,樱空释、罹天烬、星轨、蝶澈、渊际……这些明显带有漫画时代色彩的人物名字,和郭敬明华丽的语言一道,为读者营造一个美丽的意象,“十几岁的读者很容易会投入到故事里”,虽然从成人的角度来讲,他“不讲究语言节制”,但这一点恰恰符合那个年龄段的读者的要求。年龄稍大一些、不太熟悉漫画的读者,会很惊诧于郭敬明丰富的想象力,但对于看动漫长大的这一批读者来说,《幻城》营造的世界他们太熟悉了。
“他的走红,完全超乎想象又顺乎情理。即使不是郭敬明,也会有‘李敬明’或‘刘敬明’或者其他什么人。就像当年的汪国真、罗兰小语一样。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这样一种精神产品,而他恰好地提供出来了。”《萌芽》的一位编辑评论,这位编辑承认,不论个人多么不看好郭敬明的作品,但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是令人刮目。像那部引起“抄袭”争议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完全是郭敬明不熟悉的生活,但他至少写得有模有样。
在如今的图书市场上,抓住了一个有100万册以上市场号召力的作者,就等于抓住了一个印钞机,现在的赢家是春风文艺出版社。在郭敬明第一部小说刚出版时,出版社就与郭敬明签订协议,买断他大学期间作品的版权,条件是给他一笔大学四年的生活费。具体数目当然不会向外透露,但不难推测,这笔钱是以郭敬明刚“出道”时的身价来衡量的,签约双方可能都不会料到,短短一年间,这个小男孩被众多FANS抬到这么高的市场价位上来,所以,这两部小说的责任编辑时祥选,有些许的庆幸和得意。
精明的出版社在郭敬明身上看到了未挖完的市场价值。除了将《幻城》与《梦里花落知多少》的版权一同卖到韩国及台湾地区之外,春风文艺今年又推出《幻城》漫画版、《幻城》之恋1》,《〈幻城〉之恋2》,后两本完全是根据网友和读者的来信和评论的内容编辑而成的。 郭敬明究竟拥有多少财富,一直是外界揣测的话题。他只是说,“上百万肯定有了”,然后拒绝了与此有关的一切问题。他说自己过着很简单的生活,在校外租的房子,和几个同学合租的,平时骑着很旧的自行车,用钱的地方也很少,像所有的乖孩子一样,赚来的钱都由父母保管。
经营
郭敬明
从今年6月6日开始,郭敬明不再是简单地以“作家郭敬明”出现。虽然之前各行各业的人都来找他,影视剧本,电台、电视台、音乐台,动漫,但他决定替自己经营一些事情。他成立一个由5人组成的工作室,做一些包括平面设计、策划出书到制作海报之类的业务。“做这些事情,比你单纯写书或过分爱惜自己的名气,会让自己更愉快些。”上海文学界的一位老先生说,郭敬明现在是大牌,他自己的书,从版式设计到图中漫画,全都自己承揽,对这样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理所当然“出版社很迁就”。
从郭敬明出现起,他就被定义为“偶像”作家而被拉去和被定义为“实力派”的写作者相比。既然是偶像,也难逃“偶像是流水线上被利益机构不断包装成型的商品”的质疑。在一本书中,他写道:“我一直一直地书写着青春中那些模糊而透明的时光,我记得自己对青春的定义是‘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而一位文学编辑冷言道,“这种青春的感伤和忧郁都是可以制作和加工的。”
郭敬明好像从来不试图去反驳或者证明什么,只是偶尔,他会意有所指地说出诸如“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爱护,但有无缘无故的伤害”之类的话。
“写《爱与痛的边缘》的时候我只有17岁,总拿30多岁的作家,甚至苏童、余华这样的作家跟我们比,我觉得有失公允,你如果这样比,我承认我们确实幼稚和浅薄,为什么不拿他们十几岁的作品跟我们比?你怎么就知道我到了35岁时写不出那样的作品来呢?”整个采访,难得看见这个孩子流露出什么情绪,只有讲到这时,他有些不满,甚至有些愤怒。
对于有什么样的阅读经历这样的问题,他的回答是“不看,很少看”。与其说是回答,不如说是一种拒绝,甚至反抗。或许对郭敬明而言,写作就是这么简单:他愿意写,别人愿意看。非要把写作当作事业,他是要逃避的。
“我写从不懂事到成长的这一阶段,想记录下自己一年一年的变化,也许毕业后,工作、结婚、有了孩子,不会有那么多感动的事情,就不会写下去。对我来说,‘写作’不是人生中很固定的一件事,也不是一个事业”,他用很笃定的口气说。“就像我喜欢打羽毛球一样,它只是我的一个‘爱好’。”
在大多数时间里,郭敬明一再强调自己是个温顺的孩子,“甚至你可以说我有些懦弱”,“也许我天生就是小市民吧,”他有些自嘲地笑笑,一时竟感觉难以窥见他的内心。“我没有力量去做救世主,我把自己经营好了就是对社会的负责,我不会拯救谁也不会拖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