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峰:“那个支配权你有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2002年9月我进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读EMBA,发现我们这个班的同学大部分都是董事长、总经理,我的职务是在那里是说不过去的。
“对我来讲,EMBA的收获一方面是学历;另一方面是人际交往,我看到了很多原来不熟悉的人,但是无论你见到任何一个行业的管理者和他交谈都不再发憷,因为你掌握了和他交往的方式,你可以和公司最高层的人找到共同语言。”
软件:从边缘到主人翁
从求伯君开始做WPS,一直到1995年微软的Win95成功以前,中国通用软件业(诸如中文平台软件、办公软件、电子表格)还是很赚钱的。1995年以后,通用软件业迷失了方向,像希望、金山这样的公司都只能说勉强还活着。
1997年英特尔公司发布了MMX多媒体芯片,电脑不再仅仅是打字、做表格的工具,出现了一批像开天辟地、金洪恩以及游戏软件公司,可以发声的金山词霸也在这个时候出来了。但是1997~1999年,家庭用软件成长规模太小,要说赚钱,只有王江民的KV杀毒软件,一年销售额做到了1亿元。
1999年,金山公司“红色正版风暴”把翻译软件小品牌词霸做成了“大品牌”,做软件的有点IT业主人翁的感觉,整个产业就只有软件和硬件,“那一年是我做市场最爽的一年,年底统计下来关于金山的报道文章数量不少于联想。”王峰说。
2000年开始,软件业刚刚看到一点出头之日,互联网热了起来,很多软件被免费下载、共享软件替代,软件业在媒体的眼中发生了变化,《互联网周刊》的一个记者给王峰打电话:“软件作为一个传统产业,你们如何看待互联网对你们的机遇和挑战?”
王峰说:“人家对我很客气,但我感觉很不适应,我想很多软件公司的经理人也都很郁闷……那一年我记得很清楚,公司所有的软件都加上了.net,我们理解软件需要有后台服务器来支持。”
实际上当时真正有.net意思的软件是杀毒软件,因为它必须不断升级,必须通过网络来支持。“杀毒市场是翻译软件市场的10倍,网络游戏又是杀毒软件的10倍。原来卖软件是当盒子卖,跟卖白菜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网络游戏卖的是用户密码,像水一样卖的是上瘾的感觉。我想其他软件也会逐渐通过互联网来销售。”王峰说。
最早的软件客户是最先使用电脑的人,电脑和互联网越来越普及之后,各个年龄层人群都开始用软件了。今年我出差接触到各地电信部门,充分体会到是互联网让软件商和通信运营商走到一起,我们通过他们这些社会最主流的服务部门为最多的人群提供服务,软件商重新找到了主人翁的感觉。
我的成长
1997年中关村对我很有神秘感。当时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联想为什么》,书里写了柳传志的管理三要素、斯巴达克方阵,我觉得那真是一个有梦想的公司,觉得中关村的企业跟我曾经经历的国营单位不一样。
来北京之前,我在重庆做了两年的保健品代理生意,我也是合伙人之一。当时我们不懂得利用代理的优势向生产厂家要资源,包括市场费用、年终销售返点,包括库存保护。就知道老老实实给他们钱,就觉得他们给的价钱好便宜呀!我的另一个合伙人是北大毕业的,他出本钱最多,做总经理,我出钱最少,负责销售。两年下来没赔钱,但是赚的钱都在货里面。即使把自己的股份套现钱也少得可怜,所以我就决定离开了。
1997年2月,正巧我看到一个招聘广告,在北京知春路现在“沸腾渔乡”饭馆对门的一栋5层小楼里找到金山公司,公司里只有20多人。我进门敲门,出来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问我做什么?我说来应聘,他告诉我去找人事部门,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公司的总经理雷军。我也没想到在这个公司一呆就是7年。
刚进公司市场部,对产品市场化、公关、渠道这些概念理解太粗浅,觉得部门所有人都比我强,每次开会我发言最少,在公司里面感觉很边缘化,主要任务是跑各个展会给促销员做基本培训,然后就是写各种新闻稿。年底有同事问:“你为什么不走啊?”我问为什么,他说“老板好像也不在意你”。
但是第二年再开市场部会的时候,发言的基本上都是我,我觉得我的创造性让大家承认了,其中最大的一个区别是,1997年我想做某个产品的时候公司不给我做,1998年就有很多产品归我做,可以让我练手了。
1998年联想投资金山900万美元,需要公司做出一些响亮的动作来。9月1日微软做了Win98“午夜疯狂”发布,10月10日我们在北京友谊宾馆做了“秋夜豪情”词霸发布式,一晚上卖出去1000多套,老板乐疯了,求伯君说:“王峰,这次我给你100分!”当天晚上所有去现场的同事通宵喝酒庆贺。后来我就升到了公司市场部常务副总经理。
前天跟雷军聊天,说到7年来在公司的经历,公司在关键时刻都把最赚钱的业务交给我来管理,我也没有失败过。我把其中的一句话放在我的Messenger上:“方向已定,人生最重要的财富是信任,最重要的机遇是坚持。”我当初是一张白纸进入公司,赶上了软件业的几次变迁、公司又抓住了这几次机会。我也看到很多人跳来跳去也不错,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机遇反而是坚持。
早期大家说公司像大学5年级,还带有学生气,也很开放,开放到公司没有一点秘密,一点什么事情网上全知道了,员工对企业内部的信息有充分知晓权。1998年我和金山珠海公司的董波被评为卓越贡献奖,董波是因为写了WPS。在公司里评先进,只要有人推选做一番陈述,基本上所有的人都会支持。我记得是在珠海投票,我第一次去珠海,一堆人都投我的票,真是很感动。
生活空间
1997年在清华大学北门旁边的平房租房,冬天早上起来到院子里洗冷水脸,骑车四五公里到公司上班。我在重庆的城市里长大,但是不觉得艰苦,觉得很开心,进入一个新鲜领域很兴奋。
1998年到公司旁边租了一间楼房,我和女朋友(现在是太太)一起搬进去真的很开心——我们终于住进了楼房。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讲租房子是“在别人的床上睡觉”,我们调侃说自己就是这样的。但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工作那么多时间,生活终于有所改变,洗脸也方便了,很多琐碎的事情都变得轻松起来。
2000年我在北三环和四环之间买了房子,结束了飘的感觉。2000年底回重庆过春节一个礼拜,回来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感觉“到家了”,感觉北京就是你的家。想在自己的房子里大声喊,想怎么样都可以,那个支配权你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