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夜谭:最可爱的汽车

作者:王星

(文 / 王星)

天方夜谭:最可爱的汽车0

在法国工艺与技术博物馆内收藏的实验车型 

入乡随俗,在法国也养成了每年一到夏天就出去旅游度假的毛病。没本事坐着飞机到地中海去看碧海蓝天,只能跟着长途旅行大客车四处乱跑。旅途中往往有一半的时间是要坐在大客车上跑高速公路。跑得次数多了,对那些鼎鼎大名的旅游景点未必留下多深的印象,倒是对中途休息必去的高速公路加油站有了特别的感情。

高速公路边的加油站根据所属石油公司的不同略有区别,但大体的设施和布局都很相似。跑高速公路的老手就和泡麦当劳的老手一样,即便是碰到一家从未停靠过的加油站也能熟门熟路地摸着厕所、咖啡机和三明治柜台的位置。

无论这些加油站给我多亲切的感觉,我很清楚在它眼里我不过是个利用它的厕所的过客。真正能与加油站融为一体的是那些长途货运卡车的司机。跑在法国高速公路上的长途货运卡车限速一般都在80到90公里,而且法国规定长途司机每天驾驶的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这样计算下来,即便只是在法国境内纵穿南北,这些司机也需要在高速公路边至少过两夜。以前我一直以为卡车司机到了晚上会把车停下,自己找旅馆睡觉,后来才知道每辆卡车的驾驶座后面都有一个隔间,里面有张简易的单人床。找个合适的加油站停车场停下,关好车窗上的窗帘,司机就能在车里过上一夜。至于包括淋浴在内的洗漱设施,这都是加油站负责提供的服务项目。

长途货运卡车有同一公司的两三辆编成一队一起走的,但更常见的还是独自跋涉的,而且卡车上的司机往往只有一个。在贯穿欧洲的旅途中,与司机相伴时间最长的就是他的卡车。我坐的旅行客车偶尔也会在深夜临时停在某个加油站。夜晚的加油站明亮而寂静,看看停车场里一辆辆窗帘紧闭的卡车,再想想自己预定的旅馆还不知躲在远方何处,这些大块头卡车与它们的司机之间的亲昵确实令我嫉妒。传说中爱斯基摩人和他们的雪橇犬之间的感情大概也不过如此。我想我是从那时开始觉得卡车是最可爱的汽车的。

可惜,今年再出去玩时,我不知道我是否还会觉得那些卡车可爱。后来看了部有点年头的电影,叫《MaximumOverdrive》,编剧和导演都是斯蒂芬·金。显而易见,这电影是冲着吓人去的。电影开头打了串字幕,煞有其事地说未来的某年地球受到来自某个小行星的磁场的影响。对于这类电影来说,背景多假都不重要,关键是动静要够大。导演也没让大家失望,开场不到十分钟就安排场吊桥事故一连撞了十好几辆车,以此来说明地球上的机器都在那个磁场的影响下不服从人类的命令了。更糟糕的是,这些机器还开始以屠杀人类为乐,而这些机器中最嚣张的就是货运卡车。电影的主要场景设定在高速公路旁的一家加油站,暴动了的卡车围着加油站巡逻,加油站里的人一旦出门就会被卡车发现撞死。最后当然是人类以暴制暴战胜了卡车,那个小行星的荒唐背景也是在片尾用字幕凑合解释几句了事,说是小行星已经被摧毁、磁场的影响已消失、地球又恢复了平静。

把一切归结给一个莫名其妙的外来天体,这种蹩脚做法大概只有当年《变形金刚》中那种造出一个越抹越黑的赛伯坦星的构思能媲美。正是因为想到《变形金刚》,我才突然意识到我去年才开始喜欢的两种汽车居然是《变形金刚》中我最讨厌的两个家伙的原型。“擎天柱”是辆集装箱货运卡车,“大黄蜂”是辆甲壳虫。这两个家伙基本上是所有看过《变形金刚》的人都讨厌的。“大黄蜂”的絮叨就不用说了,“擎天柱”的假正经也够烦人的。原本“擎天柱”死的那场还算有点感人,但它却又不甘寂寞地来回复活,彻底打消了当时我心里最后一点对它的好感。近两年在网上有部根据《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改编的Flash:《汽车人都是活雷锋》,里面逃跑的肇事司机就是“擎天柱”“客串”的,由此可见它的恶名有多昭著。

正当卡车的可爱形象在我的心目中逐渐黯淡下去时,我去了趟法国工艺与技术博物馆。博物馆里收集了人类技术发展史上或成功或失败地制造出的各种机械,其中有一间大厅就专门陈列着汽车刚问世时的各种试验车型。这些古老的汽车中有不少现在看来颇有些可笑。比如有种四人对坐、将充当方向盘的摇杆摆在中间的车型,被淘汰的原因是“司机视野太差”;再比如一种将巨大的风扇竖在汽车尾部充当动力的车型,被淘汰的原因是“风扇鼓起的疾风太影响乘客的仪表”。

笑笑之后,反倒觉得当时的人很幸运:他们没有从电视中看到的那些四个轮子的盒子来干扰他们自己心目中的汽车。如今有那么多的汽车、那么多的电影,有时的确会有一种偷懒的想法:如果一定要定义一种最可爱的汽车,倒不如借用古希腊人的一种逻辑——最可爱的汽车是那些只在图纸上,没有制造出来的汽车;其次可爱的是那些制造出来了,但从未批量生产的汽车。

上一篇: 人民演员常香玉
下一篇: 生活圆桌(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