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更看重后奥运时代的中国市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邹丽)

GE更看重后奥运时代的中国市场0

2004年2月16日,在北京国际体育基础设施和场馆技术展览会上,奥组委成员参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研制的新型安检门  

孙礼达  

日前,GE隆重在京宣布,已被国际奥委会确定为2005~2008年9家顶级赞助商之一。GE公司副总裁、GE中国公司董事长兼CEO孙礼达向记者表示,GE将乘此东风,利用其多领域并进的优势全方位支持北京奥运建设。GE的奥运策略正传递着一个重要的转变信号。在此之前,GE虽然也参与奥运的商业合作的活动,但仅与奥运主办方在多个产品领域展开合作,并未加入顶级赞助商行列。业内人士认为,GE如此积极成为奥运顶级商业合作伙伴,盖因中国巨大的市场吸引力所致。

三联生活周刊:据说,GE是为了中国市场才争取TOP赞助商的,中国市场对GE真的那么重要吗?

孙礼达:参加TOP是GE全球品牌提升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和北京是我们奥运赞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中国是GE公司的全球发展重点和增长点,我们希望通过支持北京奥运会,进一步加强我们与奥运的联系、与科技的联系,以及与中国政府和客户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一个2800亿元人民币的奥运市场蛋糕,GE的目标是切下其中的80亿元。为此,GE全球董事长伊梅尔特亲任北京奥运项目团队负责人,而GE中国则组成了由刘波任负责人的2008奥运会项目小组。给他下达的目标,拿下80亿的订单只是个底线。

无论体育场馆、基础建设、工业项目,还是能源供应和医疗设备等领域,GE均希望能有所斩获。如今,已与包括北京35个场馆在内的所有奥运场馆业主、设计单位及奥组委进行了接洽,我们将根据业主和项目设计方案的要求设计自己的供应方案。

当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17天的奥运会商机,而是更看重后奥运时代的中国市场。我们现在比过去对中国市场更感到激动。

三联生活周刊:奥委会对TOP赞助商的要求很高,GE在申请中优势有哪些?

孙礼达:GE的多元化业务与中国和北京发展的需求不谋而合。卓越的品牌,卓越的产品和技术,还有与奥林匹克精神相通的企业文化,以及GE公司的广播电视网NBC有40年的奥运转播实践也是GE公司进入TOP计划的重要优势。我们希望利用GE公司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和管理优势,帮助北京成就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

三联生活周刊:2008年奥运会对于GE来讲,无论是开展业务还是公关形象,都会是一个极好的表现机会,GE会有一些什么具体做法?

孙礼达:整个奥运会的建设需要很多东西,场馆、住房、机场、轻轨等等,所有这些项目,GE都有相应的部门能够对这些建设和发展提供配套服务。比如说照明,我们可以提供场馆的照明系统,我们的动力系统可以提供发电,我们的运输系统可以为轻轨建设出一份力,我们的塑料可以对整个场馆的窗户及一些建筑材料起到一些作用,我们的医疗服务可以为运动员提供一些手提的医疗设备。总之,GE非常愿意在中国发展,我们也非常高兴中国需要GE的参与以及GE的技术,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相互的需求。

三联生活周刊:据说,GE对中国市场已经做了下一轮规划,该规划进展如何,特点是什么?

孙礼达:GE从1908年起就在中国从事经营,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过去几年,GE在中国的业务增长很快,2003年的销售比上年增长50%,今后几年仍有望实现40%以上的增长。我们在一些重要领域,如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医疗和高新材料等方面,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认可,建立了扎实的发展基础。未来几年,我们希望保持传统的优势,同时开辟新的市场和业务,比如我们的水处理业务、安防业务、风能、生命科学、金融服务等等。

到目前为止,GE公司的6个工业产品集团已经全部在中国开展业务,我们希望利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不断扩大业务。GE的金融业务也在积极探求在中国的发展机遇;我们的媒体业务,CNBC亚太财经电视台与上海文广集团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正在积极拓展中国财经电视市场。

GE在中国的战略简而言之就是继续通过销售、采购和建立生产企业,通过与中国客户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业务增长。GE在中国或许失掉了一些机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将来我们在中国会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