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博客:从聪明暴民到神经漫游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尚进)
已经没有人怀疑博客的力量了,自从去年木子美无意中的宣传,博客这个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当我们每天仍然在家中更新博客的时候,西半球的博客们已经开始到处打游击了。被思想界称为硬脖子犹太人的霍华德·莱因戈德始终是虚拟研究的异类,但是他却歪打误撞地给移动博客们指明了未来。在莱因戈德那本《聪明暴民:下一代社会革命》被书评界追捧之前,每天守在家中更新自己博客日记的人们发现,莱因戈德书中所说的聪明暴民正是自己。在莱因戈德看来,目前的独立记者并不比整整一大群业余创作者重要,而手机会替代电脑成为未来博客工具,或许不会再像现在的媒体那样,由一帮小心翼翼的编辑,小心翼翼地制作着一部部小心翼翼的出版物。
SideKick被视作移动博客的早期装备
实际上所谓的聪明暴民,正是指移动的博客。与传统的博客相比,移动博客们最大的特点就是随时性,根本不用像老派博客们那样准时准点的活动,可拍照手机的出现一下子令移动博客们有了文字书写以外的优势。有据可查的移动博客第一人叫斯图亚特,他是一位派驻日本横滨的英国软件工程师,这位老哥买了部拍照手机就上路了,几乎是走到哪就拍到哪,然后以手机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越来越多的传统博客不能满足于用文字书写网络日志了,而图片的直观与便捷性正好赶上了2003年可拍照手机的狂潮。
《商业2.0》杂志用“在路上的博客们”来形容移动化的博客运动。而专栏作家贾斯汀·豪尔则形容道:“传统博客更像知识和个人感受的图书管理员,而移动博客则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人人都是狗仔队,我们能随时记录下每一瞬间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伊藤穰一投资Six Apart公司来支持移动博客事业,并喊出“走到哪拍到哪,然后写上简短的说明,随时传上网”的口号。而对于众多移动通讯服务提供者来说,移动博客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商业馅饼。手机的彩信技术不单单在国内受到冷落,在全球大多数地方彩信都没能成为手机的杀手级应用。而在移动博客出现以前,又有那么多的人对可拍照手机置若罔闻。目前国内已经冒出了美通无线试图将移动博客、可拍照手机与国内的短信组合起来,试图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移动博客,不同于T一Moblie为移动博客提供的HipTop服务,美通更希望依靠彩信来传输照片,一场非文字性移动博客正在酝酿之中。对此美通的王维嘉解释说:“国内还没有Wi-Fi热点林立,况且利用手机的短信息来进行移动博客的图片世界更现实。”
而斯格特·罗斯贝格则认为在手机上打字太慢了,移动博客的未来更适合向声音发展,声音和图像将随时记录我们的感受。这俨然又回到了威廉·吉伯森1984年那部著名的《神经浪漫者》所构想的世界,放弃肉体进入赛博空间的纯感应体验。美国曾经有研究者尝试过记录一切的技术试验,也就是给眼镜装上摄像头,身上插上各种传感器,通过外部物理的方法来实现威廉·吉伯森所设想的。王维嘉甚至称移动博客为石器时代的神经浪漫者。而博客们不论采用移动化的手机装备,还是用数码相机来定时定点更新,博客图片化的趋向已经在所难免。
实际上移动博客更适合数码自拍的一代,而那些总试图捍卫隐私权的保守主义者们总下意识地把移动博客与偷拍联系起来。人人都是狗仔队几乎成为了移动博客的写真,而在移动博客界也流行着这样一则笑话:“当你拿手机在偷拍时,被偷拍的人正在拍你,别人的裸照装饰了你的手机,你偷拍时的样子成了呈堂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