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内蒙古高校买凶杀人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程义峰)

报道:内蒙古高校买凶杀人案0

家族生意

据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李泽兵介绍,3年前的一天晚上,“内蒙古科技学院副院长”武铮接到电话后出门失踪,其丈夫到警方报案,半个月后警方在一辆可疑的三菱车内发现大量血迹,经公安部DNA鉴定,断定武铮已经被害。警方随后调查与武铮关系密切的所有人,发现前内蒙古科技学院院长张明德与武铮因为争夺生源产生矛盾,曾流露过要杀害武铮的念头,张由此被列为重大嫌疑人。但警方一直没有掌握具体证据。今年初,警方获得重要举报信息,即派出追捕组赴浙江、安徽、广西、江西、四川、云南等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行程近万公里,于3月底在云南省丽江市将犯罪嫌疑人王韵虹抓获。王归案后供认了受张明德雇佣杀害武铮的事实,张在被拘后亦向警方供认不讳。

内蒙古科技学院现任院长张明权在自己宽敞的办公室里接待了记者。据他介绍,张明德在学院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可以说是“决定性的,第一位的”。当过20年医生的张明德于1994年到内蒙古科技学院工作,当时学院名称还是“青城医学培训学校”,与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院中医系合办,规模相当小,全校学生加起来也只有几十个。而当时正是内蒙古民办教育的第一个扩张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学校几次差点办不下去。

1995年,“青城医学培训学校”开始实行股份制,张明德成为董事会成员,后来又被推举为董事长。在他的带动下,内蒙古科技学院逐渐发展成拥有2000多名学生、160名教师的多学科综合型全日制专科院校,多次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办学单位”。此外,学院辖下还有一个“华北成教学院”,在湖北襄樊市也与华中科技大学合办了一个中学。

令人关注的是,内蒙古科技学院的快速发展带有明显的家族化色彩。在学院的5位董事会成员中,一直以张明德的亲戚为主,目前的董事长是张明德的儿子张薄。院长方面,在经过2002年两位聘任院长的简单过渡后,2003年张明德的弟弟张明权接班。而这期间,“张明德的辈份大、年龄也大,有成熟的办学经验,即使他后来退居二线,对学院发展还是一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记者面前,张明权多次表示“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亲哥哥会雇凶杀人”。“我和他朝夕相处,他是今年3月被警方拘留的,在此之前我从未觉得他有何不妥,他也从来没有躲藏的意思。再说雇凶杀人也没有足够的动机,如果只是说招生导致矛盾,我觉得不能令人信服。”

另起炉灶

知情人介绍,1996年到1998年,在事业上如日中天的张明德与中国社科院联办了一个在职研究生班,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的武铮是这个班里的女学员。两人认识后,关系很密切,后来武铮从研究生班毕业,开始为张明德做招生工作。他们以学院名义向社会招生,而且还为全国各高校在内蒙古物色在职研究生。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在张明德的默许下,武铮的名片上印上了“内蒙古科技学院副院长”的头衔。

张明权说自己只见过武铮两面,根本没有进行过深入交流。“我对她的印象还可以,招生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每年我们都要动员社会各阶层的朋友帮忙招生,然后给予一定的劳务费。武铮出事前的一个月,我还是学院副院长,她为我们介绍过一些生源,介绍费为每个学生400元。除此外,她与学院没有任何关系,在内蒙古科技学院,也很少有人认识她。” 从1995年到2001年,张明德长期担任内蒙古科技学院院长,但2001年初,因身患糖尿病和高血压,张离职到二线,开始全力写作《公务员教程》一书。此时他还仍然拥有内蒙古科技学院19%的股份。

张明权显然不赞同哥哥的这种行为,想要划清界限,但显得有点无能为力。“他借学校的名义去招生,其实学校很多人是反对的,尤其是后来武铮开始单干后,她竟还打着我们学院的招牌,令人难以忍受。为了避免负面影响,2001年我们学院在发行量颇大的《北方经济报》上还登过一次声明,表示她的招生与我们学院无关。”在媒体记者到科技学院采访的时候,张明权也曾多次强调,张明德在外招生是他的个人行为,与学院无关。

种种迹象显示,张明德与武铮的合作到后来矛盾重重。科技学院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张明德与武铮的关系一向都很好,但后来武铮与另一位姓李的招生人员熟悉招生运作过程后,两人就与张明德脱离关系,在呼和浩特单独办了几个班。她离开张明德的时候,带走了许多本应与张共享的学生个人资料和社会资源,而且她“不仅不再为内蒙古科技学院介绍生源,反而将许多学生介绍往其他民办高校”,这等于是抢走了张明德及科技学院的生意。因此,“张一气之下雇凶杀人,不是没有可能”。

对这种分析,张明权并不赞同。他说:“我哥哥与中国社科院合办的班,每届只招几十个学生,而为全国各高校介绍在职研究生,每成功介绍一个学生的中介费也只有几百元钱,退居二线后他也不像以前那么关心科技学院的生源了。他怎么会为那么点钱铤而走险呢?我到现在还不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

报道:内蒙古高校买凶杀人案1

内蒙古科技学院全景  

诸多谜团

熟悉张明德的人说,50多岁的张中等身材,半头白发,说话和气,是离呼和浩特200公里的包头市达茂旗人,他还是教育管理学博士。除弟弟张明权和他一起办学外,他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读到了大学毕业,张家在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包头,足可光耀门庭。

科技学院老师王生元(化名)说,张明德性格外向,思维很敏锐,有足够的逻辑和理智,说话做事给人一种很自信很有魄力的感觉,特别是他对市场动向很敏锐——而能否使专业设置紧跟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是民办高校竞争取胜的要素,他的精明果断让科技学院抓住发展的机遇,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听到他雇佣凶手杀人的消息后,我觉得发生这事没有任何理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招生的小矛盾无论怎样都不可能导致这个结果。”

在给张明德开过几年车的司机潘亚宾眼里,张明德是一个“急性子”和“大好人”。潘亚宾说:“他平常做事雷厉风行,是个急性子,要车外出办事时候,司机不能迟一秒钟,否则就不高兴,经常骂人,但我们都知道他是‘对事不对人’。我还经常见他在校园里散步,见人就笑着打招呼,平常爱好种花。”

作为董事长,张明德在外出差时完全可以住一个单间,但他坚持与司机住在一起。潘亚宾说:“作为一个从社会上招聘来的司机,受这样的礼遇,我确实很感动。张明德还常请我去他家做客,我主动提出帮他家打扫清洁,他也没有同意,说自己来就行了。”

而有时候张明德也不太让人舒服,记者采访几位在科技学院兼职的教师,他们说,张明德的性格很直,“不留情面的、直来直去地说话,很多老师和学生并不能接受”。

从一个知名的民办教育工作者到雇凶杀人者,其中有太多的谜等待揭开。比如:张雇凶杀人的导火线是什么?他的80万元经费从何而来?他有怎样的内心世界?据一位参与该案侦查的干警透露,刚开始,警方只是对张明德有怀疑,但“张的胆子有些小”,警方讯问时候,张由于心慌而脸色惨白,引起警方特别注意。但张明德一直只承认自己确实在招生问题上与武铮有矛盾,而且“确实曾想找人教训一下武铮”。后来因证据不足,张明德曾一度脱离警方控制。

警方说,后来的侦破,事情结果是,得到张明德的授意后,王韵虹打电话到武铮家中,将她骗出,用三菱车拉至内蒙古展览馆附近,在车内将武杀害,并将她的尸体埋在荒地里。警方根据这一线索已挖出武铮的尸骨。

负责此案的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新城分局刑警队长李小兵说,案件的整个侦破过程比较惊险,遇到的困难也很多,足可以拍一部故事片。“我们先后花了几个月时间,走了全国20多个省市,有时候线索断了,就回内蒙古继续寻找分析。我们一直跟踪到云南,如果杀人疑凶拿到了全额酬金,他肯定会从云南出境。”记者欲就一些具体问题作深入采访,李小兵说:“这个案子还有一些重大疑点没有弄清楚,估计在两周左右可以公布这一案件的侦破经过。”

报道:内蒙古高校买凶杀人案2

招生是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民办高校的生源之争

在内蒙古科技学院就读、来自伊盟鄂尔多斯市农村的张伟说,他是在村子里看到内蒙古科技学院的招生广告后来到这里的。“当时有很多民办高校来我们家乡做宣传,但内蒙古科技学院的广告词最令我心动,他们说学院有数百家合作协议单位,入学就意味着就业,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比率可以接近100%。你也知道,我来自农村,将来就业很成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科技学院。”

当时是2001年,张伟现在学院读医学班,他说他现在越来越惶恐和迷惘,因为“工作实在太不好找了”。而另一方面,学费每年都要好几千元,家里为了培养他已经花了几万元,都盼着他能快点工作,赚钱养家。

在民办高校日益激烈的生源竞争中,像内蒙古科技学院这样把广告直接打到县乡一级的民办学校越来越多。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高文静说,在内蒙古,民办高校的竞争力并不太强,尤其是在邻近省份比如陕西民办高校来争市场的情况下,情况更加微妙。“西安的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最具知名度,全国有10所学生超过1万人的民办高校,西安就占6所。它们实力很强,重视实践,到内蒙古进行招生宣传的时候可以下到最偏远的旗县,每到招生时候,西安有的民办高校派出100多路人马到全国各地设点招生,其中就包括内蒙古。遇到这么强大的竞争对手,内蒙古民办高校的处境更令人担忧。”

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军川对记者说,整个内蒙古的教育质量在全国来讲是后进地区,每年通过高考的学生毕竟有限,这为民办高校的生存提供了很好的土壤,而且现在社会上不同职业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但我觉得内蒙古的民办高校生源还是很紧缺的,因为各公办高校在不断扩大招生量,北京、西安等外地的民办高校更有活力,他们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内蒙古全区,无论从哪方面比较,内蒙古的学校都与外地学校有很大差距。”

专门负责对民办教育管理的内蒙古教育厅云处长说,教育是一个高利润行业,但现在内蒙古民办高校招生困难重重,越来越艰辛。“目前,社会大众对民办高校的信任度还比较差,媒体对其负面报道多,民办高校的压力也很大。不可否认,有些民办高校办得不规范,师资来源比较混乱,招到学生以后没有兑现最初的承诺。虽然它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在资金上国家不给一分钱,很多民办教育机构都是白手起家。”

在这种情况下,内蒙古科技学院属于有良好而准确的定位,能适应市场需要设置专业,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其每年招生量超过500人,成为“内蒙古办得最好的民办高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