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一体化中的双速未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谢衡 苗炜)

欧盟一体化中的双速未来0

带着大欧洲的憧憬与梦想,经过十几年的准备,从5月1日起,欧盟将正式接纳中东欧10国入盟,实现其历史上第五次,同时也是最大规模的扩大。10年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对欧洲而言,过去的10年却跨越了几代人——欧洲人做了好久的“统一梦”今天已部分地变成了现实。

虽说这并不是欧盟第一次扩大,但欧盟这次东扩与前几次扩大不同,以前欧盟的扩大都是在西方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之内完成,而这次扩大的对象多数为前社会主义国家。欧盟突破了原来冷战时期的东西欧分界,致力于填平20世纪热战和冷战所形成的东西欧鸿沟,给欧洲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带来新景观。

冷战结束以后,中东欧国家纷纷提出了“回归欧洲”的口号,它们把加入欧盟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由于这一口号符合欧盟的战略利益和根本目标,欧盟向这些国家敞开了大门。实际上,欧盟不仅向它们敞开了大门,还给予经济上的援助,使其具备入盟的经济条件。在东欧剧变后的整个90年代,欧盟通过“法尔计划”对中东欧国家的财政援助平均每年即达到6.76亿欧元,2000年至2003年,随着新成员国入盟日期的临近,欧盟用于扩大的财政拨款急剧上升至每年约33亿欧元。但这还只是新成员入盟前的花销。据推算,10个新成员2004年正式入盟后的头3年里,欧盟用于新成员国的农业补贴、地区援助等费用总计将达408亿欧元。

即便如此,扩大后欧盟各国国民收入将出现前所未见的巨大差异。在法兰克福或者在都柏林,人们只要干上15分钟活就能得到一个麦当劳的巨无霸。但是在即将加入欧盟的大多数国家,为了挣得这个巨无霸,人们需要干上40到60分钟的活。法国经济数据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法国,每月净收入低于579欧元的个人将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大多数即将加入欧盟的国家,连从事医生和教师职业的人都不能获得这样高的收入。

但通过和平手段实现欧洲联合是欧洲人数百年来的梦想,也是欧洲各国领导人孜孜追求的目标。正如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在欧洲议会上所强调的:“自罗马帝国垮台以来,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不是用武力而是在平等基础上统一欧洲的机会。”

制定《欧盟宪章》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全新议题。然而,就在欧盟东扩即将实现之际,孕育两年之久的欧盟“制宪工程”去年年底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戛然止步。

关于表决机制的分歧,成为欧盟“制宪工程”中的最大障碍。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坚持在未来欧盟事务中采用宪法草案提出的“有效多数表决机制”,来取代现有的“一致通过表决制”。而波兰和西班牙则拒不接受这种欧盟扩大后的新表决机制。新的欧盟宪法草案规定,任何决定只要有半数成员国赞同,并且这些成员国拥有欧盟60﹪以上的人口,就可视为通过。波兰认为,德国的人口是波兰的两倍,再加上它的声望,很容易影响欧盟今后的走向。

欧盟的法律制度决定着欧盟发展。目前欧盟的机构体制是6个创始国设计的,后来欧盟扩大到9国和12国时尚无大碍,扩大到15国后就已因机构臃肿而效率不断下降。欧盟的“设计师”们认为,欧盟扩大到25国后,如不进行“量体裁衣”的改革,尤其是如不取消各国对决策的否决权,扩大后的欧盟就将陷于瘫痪。

如何对待各成员国国家主权,如何协调各成员国间的权益,如何保证各成员国与一体化机构间的权力均衡,这些问题都牵涉到欧盟内部德法英等大国争夺区域一体化主导权、大小成员国之间以及成员国和候选国之间权益平衡等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应该说,欧盟制宪不仅仅是修改原有的欧盟条约,更是欧盟内部一场艰巨的政治体制改革。

在欧盟“制宪工程”搁浅后,德国总理施罗德就表示,德国将与那些“思路投缘”的国家一道,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进而推动欧洲“以两倍速度”发展。为继续推动欧盟统一的进程,欧洲共同体的六个创建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可能重新集结,组成“先锋团队”。德国外长菲舍尔此前也曾表示,可能会出现“两个速度的欧盟”。法国总统希拉克否认这会使欧洲出现两极分化和两种速度,称欧元区和“申根协定”都是“双速欧洲”的成功范例。

在人们的记忆中,欧盟历史上危机不断。法国总统希拉克说:“欧洲建设的历史从来就不是一条平静的长河,但全部历史都印证它具有战胜这些困难的能力。”战后几代欧洲政治家都不讳言欧洲一体化的三大目标是:和平、繁荣和恢复欧洲的辉煌。

欧盟一体化中的双速未来1

欧盟一体化中的双速未来2

欧盟扩大:多样化中的统一 

专访欧洲联盟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大使安高胜(Klaus EBERMANN) 

安高胜(Klaus EBERMANN)

欧盟一体化中的双速未来3

出生日期:1945年2月3日

国籍:德国

1969~1972年:律师(汉堡、伦敦、巴黎),IUR(国际海上贸易)博士,通过国家二级法官考试

1974年:加入欧洲委员会,对外事务总司

1982~1984年:欧洲委员会对外事务副主席(w.Haferkamp)内阁成员,负责亚洲与拉美事务

1984~1988年:欧洲委员会对外事务总理事——会长助理

1988~1990年:欧洲委员会对外事务总理事——与联合国以及与国际组织关系部部长

1990年2002年:欧洲委员会对外关系总司秘书长——“政策规划与协调”主任

2002~至今:欧洲委员会驻华大使

三联生活周刊:大家都说老欧盟15国是一个“富国俱乐部”,而新加入的国家是十个“穷兄弟”,因为他们为欧盟带来的经济增量仅仅是微不足道的5个百分点,而欧盟用于新成员国的农业补贴、地区援助、技术转移等付出了巨额的费用。为什么成本这么高昂,欧盟还是要继续扩

大?

安高胜:是的,新加入的十个成员国目前的人均收入只有老成员国的20%,但这十个“穷兄弟”正在不断迅速的增长。你知道这并不是欧盟第一次扩大,欧盟的这次扩大和以往的一样,各新成员国的增长速度远远高过老成员国,目前新成员国的GDP增长率都在3%-6%。前两天我看到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上说:“匈牙利、波兰和捷克过去一年证券交易所的总市值增加了44%,增长率是老欧洲股票指数的2倍。”这说明一方面这些新成员国在迅速的增长,另一方面说明这些国家采取了正确的发展政策。他们在教育、科技等方面投资巨大,他们的情况跟当初的爱尔兰很相似。爱尔兰当年在加入欧盟的时候,甚至比这十个国家还穷,但如今爱尔兰的人均收入超过了英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加入欧盟后也经历了同样的发展。

欧盟的扩大,对于新老成员国来说是双赢的事情。新成员国通过欧盟的团结政策,这种政策在中国被称之为协调发展政策,在过去10年的时间,老成员国向新成员国转移了大量的资金、专业技术和经验。同时,从以往欧盟扩大的经验看,欧盟的每一次扩大都会使旧成员国的行业和企业受益。我们做过评估,欧盟的扩大,将使整个欧盟地区GDP的增长提高1%。

5月1日并非是一个骤然的变化。新老成员国的接轨,以及新成员国政治、经济、立法体系的调整准备时间已经超过了10年。我相信再过不了几年,我们的十个“穷兄弟”就会发展成为十个“小康兄弟”。

三联生活周刊:以前由单一市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欧共体到后来的欧盟,似乎是一个自然过渡的过程,而欧盟现在的这种扩张看上去有更多人为的推动因素,这些非欧盟国家似乎是在为了加入欧盟而加入欧盟,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安高胜:欧盟与中国一样都有很强的历史感,对于历史我们都有着深刻的记忆。这并非欧盟第一次扩大,过去的每一次扩大,在扩展了欧盟地理领域的同时也为欧盟一体化加入了新概念。这一次东扩,我将它称为“第四波”。

“第一波”是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欧盟。英国的加入为欧盟带来了大西洋的色彩,也带来了外交政策上的新内容。你知道,在英国伦敦,人们坐火车去巴黎会说“我要去欧洲”。这说明欧盟内部各国人民在文化、生活和思维方式上都是有区别的。

“第二波”是在上世纪80年代,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盟。这三个国家都曾经有过很不民主的政治体制。希腊曾经是长期的军事独裁统治,而西班牙是右翼势力的独裁专政,葡萄牙也经历了类似情况。这些国家虽然在经济上已经是市场经济,但政治体制却与欧盟原成员国完全不同。当时的欧洲共同体为加强这些国家人民的基本权利,建立更民主的政治制度,做出了很大努力。

“第三波”是在上世纪90年代,欧盟吸收了三个军事上的中立国家——瑞典、奥地利和芬兰,他们都不是北约成员国。那个时候冷战结束,柏林墙倒塌,欧盟需要相对于北约重新定位,同时必须考虑如何处理与欧洲东部近邻国家的关系。三个持中立立场国家的加入,也为欧盟的定义带来了新概念。

上个世纪70、80、90年代,欧盟的每一次扩大相隔十年,每一次扩大都是对欧盟地理范围和本身所包含概念的扩展。这一次的扩大也不例外。

首先,欧盟东扩带来了更好的经济增长势头,对新老成员国都是如此。第二点,也是我作为欧盟驻华大使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些新成员国都用了很长时间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历经了十余年经济和社会体制的改革。这里面有很多中国可以借鉴的经验,

中国和欧盟可以在经济社会体制改革与协调发展方面展开更多的对话。同时,通过这一次扩大,欧盟方面今后可能会更好的理解,中国在进行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方面所面对的挑战。

三联生活周刊:从最初简单的煤钢联营到目前已实现了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如今又要强调实现共同防务、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这一切都表明欧盟一直在深化,那么欧盟最终将深化到何种程度?您如何描述欧盟未来的前景?

安高胜:我希望欧盟最后不会成为一个合众国。意大利的餐馆依然是意大利风味的餐馆,希腊的饭店依然是希腊特色的饭店,而最后不会成为一个汇聚全欧洲食品的“乱炖”。

北约是干涉冲突,欧盟是防止危机,保证和平。图为欧盟成员国组成的军队 

欧盟一体化中的双速未来5 

2004年5月1日,捷克将成为欧盟成员国。为此捷克医学专家参加了语言班,这将帮助他们在别的国家谋职服务  

但是更严谨地说,如果把最初法德的钢煤联营到后来的欧共体,看成是简单的经济联盟体,那是错误的。1950年5月9日,当世界还笼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之中时,法国、德国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决定将它们的煤矿和钢铁生产联合到一起。“二战”中的两个主要敌人——法国和德国,愿意把煤矿和钢铁这样的战略物资的生产管理交给一个新共同机构,这种做法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1957年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本条约中也谈到了政治联盟。当时包括丘吉尔在内的很多政客就谈到了建立欧洲防御共同体。可见在50年代,舆论谈及的话题中就已经超越经济一体化的范围而谈到共同的外交和防务了。同时,50年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的一体化会带来政治上的一体化。

欧盟拟订的宪法中已经指明欧盟将来不会成为什么。廉政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缩短决策与公民的距离,以便公民可以监督以及支持决策的过程。显然与当地、区域或者国家政府决策而言,欧盟总部所做的决策与绝大多数欧洲公民的距离是很遥远的,除非你居住在布鲁塞尔。但是如果考虑到生物多样性、气候变暧、可持续发展、恐怖主义等需要一个更加高层面决策的时候,欧盟总部显然更适合做这样的决定。所以我们只是把一些合理的决策权力转移到欧盟总部,而很多的权限,比如国家的外交防御政策、边境保护等等很多权力依然归国家或地方政府所有。欧盟和欧盟的机构一直会把他们的行政领域集中于那些最好共同执行的领域,那些最好由成员国执行的政策领域仍然由成员国执行。

曾经有人说,以后欧盟会对香蕉和黄瓜的尺寸都加以统一。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样的问题显然不需要统一和监管。保证文化、生活方式、观念和制度上的多样性很重要,对每一个公民来说都是他们非常重要的权利。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匈牙利的一个城市会在5月1日加入欧盟之时,取消曾经授予斯大林的“荣誉市民”的称号,这是否说明欧盟的东扩更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扩张?

安高胜:今年欧洲日的主题包括欧盟扩大的主题之一就是“多样化中的统一”。统一是指共同的价值观,这其中包括尊重人权、民主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等内容。在这些方面欧盟所有国家是站在一起的。

同时我们又为欧盟的多样性感到自豪。我们并非欧盟合众国,5月1日欧盟将由25个自豪的主权国家组成。在很多只有一起行动才更加合理的领域,成员国把这些权力转移给欧盟。但我们没有统一的欧洲文化,更没有统一的欧洲宗教。如果斯大林是一种信仰,为什么不可以呢?!我们是开放性的社会,开放性社会的标志之一就是尊重别人的意见,包括斯大林的意见,这是我们的共同点。自由的本身就意味着有不同意见的存在。

三联生活周刊:欧盟军事委员会主席曾说,在欧洲同一地区存在两个拥有几乎同样成员国的防务组织是没有必要的,欧盟应担负起北约在欧洲所承担的任务。而北约秘书长则表示说,北约扩大还没有结束,北约支持欧盟的防卫政策,但需要北约防卫政策予以补充。您怎么看欧盟与北约的关系?

安高胜:最近五年,欧盟和北约为了重新定义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做了不少的工作。欧盟和北约都有秘书长等合作手段。但是,关键问题是避免任何一类的重复。可以很清楚地说,北约的角色是干涉冲突,而欧盟的角色是防止危机,保证和平。我们对付全球各地危机的起因,如像很多非洲国家的贫穷问题,或者以色列和若干中东邻国的问题,或者是巴尔干半岛的问题。在所有的这些地方,欧盟在援外合作方面花了不少资金。欧盟是全球最大提供应急援助和发展合作援助的地区。但当这些援助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需要警察和士兵的进入了。这应该是一个大链条中的两个环节。

欧盟强调的是危机的预防、危机的管理,以及维持和平,你知道,很多时候维和比打仗更加困难。为了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维持和平,欧盟将成立一个6万多人的快速反应部队。巴尔干半岛的问题就证明了维持和平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现在北约正在逐步撤退,而来自欧盟各成员国的警察正在进入该地区,同时欧盟的军事团队也在进入该地区,以保证该地区的和平。这是欧盟以前从未进入过的领域,同时也说明在有些领域,只能共同行动。

三联生活周刊:您刚才谈到巴尔干半岛的维和是很困难的,我们知道克罗地亚也在争取加入欧盟,未来把巴尔干半岛这个动荡地区的国家纳入欧盟,将对欧盟以及全世界地缘政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安高胜: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前不久访华时就表示,欧盟对于巴尔干半岛负有责任,欧盟的扩大会包括巴尔干半岛地区。其实在这次扩大的新成员国中,斯洛文尼亚就处于巴尔干半岛,从巴尔干半岛所处的地理位置看,这些国家在合适的时候加入欧盟是非常合理的。

欧盟是一个有价值观的实体,任何一个国家只要符合欧盟价值观的要求就可以加入。这样的价值观包括尊重人权,尊重少数群体的权利,保证独立的司法体制,基本自由的市场经济等等。

从科索沃的历史看,在有些方面要符合这些条件是非常困难的。但只要欧盟自己拥有了一个有效多数表决标准的强大决策机构,有独立透明的决策程序,欧盟的扩大就会继续前进。

三联生活周刊:欧盟完成东扩后,从地理位置上看,德国就成为了欧洲的中心。有观点认为,欧盟扩大,德国从中受益最大。通过欧盟扩大,德国得到的甚至比原来希特勒第三帝国想得到的还要多,您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安高胜: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欧盟的扩大和一体化是一个让所有成员国都受益的过程。欧盟不同形式的政策决定都要通过公平公正的方式,考虑到所有成员国的利益,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欧盟实行的是轮值主席国制度,每6个月就要轮换一次,现在轮值主席国是爱尔兰。欧盟是一

个由平等合作伙伴组成的联盟,他们的权利也都是平等的。各成员国在欧盟总部都有代表,都可以成为轮值主席国。如果哪一个成员国企图欺负其他成员国,那么这种企图是不会有结果的,即使得逞也只能是短暂的。特别是成员国扩大后,欧盟将在更多的决策领域实行多数表决通过标准,可以想见,在欧盟这样的决策程序下,推行单边主义是非常困难的。

三联生活周刊:在中国,你们以辩论会的形式对欧盟扩大加以宣传。既然是辩论,就会有很多不同声音包括对欧盟扩大负面看法。你们为什么要选择以辩论这样的形式,宣传欧盟扩大?

安高胜:这就是我们的风格。这样的形式比单向沟通更加生动、活泼。欧盟内部也有争端,很多事情也要通过辩论才有结果。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加深中国公众对于欧盟的了解,欧盟国家都是开放的社会,欢迎辩论,欢迎不同声音的表达。

三联生活周刊:在欧盟扩大的宣传中,你们希望对中国公众传达怎样的信息?

安高胜:欧盟的扩大对中国有好处。欧盟整体边境的东扩缩短了欧盟与中国的地理距离,我们离得更近了。

中国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欧盟大多数的新成员国都来自东欧,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他们成功地度过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这些国家拥有市场经济转型的第一手经验,欧盟对新成员国情况的了解也将增加对中国面临的类似问题的理解,同时可能也会证明向中国提供技术型援助的重要性。中国和欧盟可以在一系列领域展开对话。同时,在欧盟扩大的过程中,老成员国向新成员国转移了大量的资金、专业技术和经验,这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在这方面,中国目前的西部大开发与振兴东北的计划与此非常相似。我们愿意以我们的经验与中国展开交流和对话。

在5月1日我们有太多丰富的内容值得庆贺。除了欧盟的扩大,这一天还是国际劳动节,此外,10个新加入欧盟的成员国将会把欧盟所有的协议和机制纳入他们本国的法律范围。这个内容包括欧盟刚刚与中国签订的团体旅游协议。5月1日,中国的游客第一次有机会以旅游团的名义去欧洲访问。因为当日欧盟就会受到授权旅游目的地国家地位。这个协议,当日也会在10个新成员国生效。通过简化旅游程序,得到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我们为与中国相关部门达成这么一个协议而感到自豪,尤其是因为在我们扩大的同一日生效的。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于5月6日正式访问欧盟总部。在这个时候,温家宝总理访问欧盟的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欧盟一体化中的双速未来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欧盟《关于中国旅游团队赴欧共体旅游签证及相关》签字仪式

欧盟一体化中的双速未来7

1998年至2003年新成员国从中国的进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