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比“东扩”更重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云江(发自布鲁塞尔))
像波兰这样的农业大国,对加入欧盟不乏有反对的声音。他们担心农业补贴不如现有的欧盟成员国,这就意味着加重了本国的农业压力
春天的布鲁塞尔阳光明媚,蓝天白云下,欧盟总部的几座大厦矗立在舒曼广场上,一如既往的安静闲适,让你很难有“大事即将在这里发生”的预感,惟有欧盟理事会门口立柱的条幅上,写着“5月1日,扩大日”,非常低调地提醒你,欧洲联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大即将到来。
如果从入盟谈判开始算起,欧盟已经为2004年5月1日这一天忙忙碌碌准备了近10年。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欧盟的官员开始有时间和心情对欧盟历史作一番感慨。
“东扩?我知道,他们(东欧人)就是想到我们这儿来淘金。”比利时人吉斯特对记者说。下午和煦的阳光照在布鲁塞尔街边的咖啡桌上,这位42岁的比利时电信公司职员,正暖洋洋地享受着下午的咖啡。吉斯特认为,东欧人大举进入会给他们造成就业和福利压力。这就是一个普通西欧人对欧盟东扩最直接的看法。
其实,西欧国家像吉斯特这样想的人不占少数。据欧盟的统计数据,欧盟成员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万欧元,而即将入盟的新成员国仅5300欧元,新成员国的居民中,约有92%的人生活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欧盟平均水平的地区。“人往高处走”,欧盟扩大后,由于内部市场的统一和人员的流动,不可避免造成东欧相对贫困的人员流向西欧。
另外,从西方媒体的一些报道中不难看出,西欧社会对东欧移民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深感忧虑。在他们看来,东欧和中亚地区非法移民、贩毒和有组织犯罪非常猖獗。欧盟扩大后,虽然新欧盟原15国与新成员之间的边界仍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但相比欧盟未扩大前,这些限制显然宽松了许多。他们担心这会为东欧和中亚地区非法移民、贩毒和有组织犯罪流入西欧地区大开方便之门。
为此,欧盟新、老成员国正在加紧协商加强司法合作,以期对新成员国的“外部边境”(新成员国的东部边境)进行“有效控制”。
不要以为就西欧人有烦恼。东欧人对加入欧盟也是心情复杂。喜的是,终于挤进了“富国俱乐部”,从此,在欧盟和俄罗斯之间“夹缝中求生存”的不安定感随之消除。东欧国家新建立的“民主政体”和市场经济体制会得到巩固,国家和公民的安全,也有欧盟这一顶“保护伞”的保障。欧盟东扩的初衷就是寻求一条共同繁荣和统一的道路,加入欧盟确实可以说是东欧国家尽快缩短同发达国家差距的最佳捷径。西班
牙是这一捷径的最好例证:西班牙1986年加入欧盟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是欧盟成员国的30%,入盟10年后,西班牙国内生产总值就达到了欧盟水平的80%,通胀率降到1.9%,预算赤字降到国内产值的2.6%,达到28年来的最低水平。
东欧人也有“忧”。波兰一位名叫安西斯的常驻布鲁塞尔人员告诉记者,在入盟后几年的过渡之内,波兰必须对自己的经济结构进行“非常实质的、深刻的改革”,对产业结构进行大规模调整,从而达到“欧盟标准”。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老式”的大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波兰政府同样必须面对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
另外,像波兰这样的农业大国,进入欧盟之后最期望得到的是欧盟高额的农业补贴。但现实情况是,在2013年过渡期结束以前,东欧新入盟国家获得的农业补贴只是目前成员国的1/4,东欧小规模的农场主担心在此期间自己将被西欧的农业扫地出门。因为东欧农业在与西欧的竞争中原本就处于劣势,现在拿到的补贴又远不如现有的欧盟成员国,这更加重了东欧农业的压力。
安西斯说,东欧许多人现在还存有心理障碍,担心入盟后沦为欧盟的“二等公民”。欧盟一体化本来就是以一定程度上的主权进行让渡的过程,每一个成员国或多或少地都有主权减少的失落感。而东欧新成员国家小、经济实力较差,本来在欧盟就有“国微言轻”的担心,再加上享受着欧盟的补贴,东欧人担心在许多问题上受到西欧人的指手画脚,失去自主能力。
欧盟东扩对东欧人是件大事,但大部分西欧人对此却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对于西欧人,“假期”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阳光”、“沙滩”,才是最重要的,政治对他们来说只是“身外之物”。在记者的采访中,许多来自德国、英国或法国的西欧人,对“欧盟东扩”只是听说过而已,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盟的政治现实。
对国家和民族有高度归属感的欧洲人,很少有人说自已是“欧洲人”,他们会清楚具体地表述自己是哪个国家或哪个地区的人。除了欧元出现后少了货币兑换的麻烦,《申根协定》免去了他们出入境的繁琐检查外,他们对“欧盟认同感”可谓非常之淡漠。一位英国朋友告诉记者,“在英国,你甭想在任何一个角落找到欧盟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