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故乡的奥林匹克

作者:李菁

(文 / 李菁 温馨)

回到故乡的奥林匹克0

回到故乡的奥林匹克1  

“有条不紊”的奥运会

从机场出来进雅典城,真切感受到雅典交通的堵塞,其严重程度可以与北京上下班高峰时的情形一争高低。这个城市的道路最初是按40万常住人口来规划设计的,可容纳43万辆汽车。而雅典城市人口据统计目前为220万,而市内的居民用车和过境车辆已经超过220万辆。由于市区内街道狭窄,市政府为了改善交通设置了大量单行道,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对于初来乍到的外国人来说,雅典就像一座迷宫,就是雅典居民在市内开车迷路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希腊交通部长利亚皮斯不久前在雅典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很自信地表示,雅典奥运会期间,不会发生交通堵塞问题。也许对希腊政府而言,交通的解决不在话下,最让人着急的是其场馆建设的速度问题。

如今距奥运会开幕只有不足4个月时间,然而走在雅典街头,除了偶尔可见的施工场地外,似乎再无其他迹象表明,几个月后之后,这里即将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希腊政府一直宣称,要把雅典奥运会办成一届“独特的、真正意义上的奥运会”,所以坚决反对把奥运会商业化。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反商业化”最终能否达到如希腊政府期望的效果。

雅典奥运会筹备工作严重滞后,近年来曾多次受到国际奥委会的黄牌警告,时至今日,仍有很多奥运工程项目没有到位。39个奥运比赛场馆已经完工的尚不足50﹪。最受国际关注的奥运会主会场玻璃混钢结构的“卡拉特拉瓦”屋顶也一拖再拖,最后竣工期已推迟到7月20日,这无疑将严重影响原定在主会场内进行的热身赛、开幕式彩排和保安设施的安装施工。

雅典紧锣密鼓地筹办奥运,但工人罢工、场馆延期的负面新闻好像也从来没中断过。奥运筹备工作问题成堆,一些承包商为了减少资金占用,节省场馆提前建成所需要的大笔维护费和保新费而有意拖延工期;奥运游泳馆的承包商在游泳馆建成之后,突然通知政府,根本无法克服建造计划中的顶棚所面临的技术问题。而拓宽马拉松大道的承包公司已处于倒闭状态,无力支付建筑工人的薪水,引起工人不断罢工,使本来早该完工的工程项目成了政府头疼的难题。

雅典奥运迫在眉睫,场馆建设和安保等一系列问题却都成了奥组委的心病。在国际奥委会的通牒中,雅典奥运的前期工作仍然在“有条不紊”地继续……奥运能否如期进行,似乎都是一个谜。

除了场馆建设,希腊政府的奥运资金问题也一直让人不那么放心。希腊文化部部长佩特拉里亚最近向媒体透露,雅典奥运会的预算实际上已处于“失控状态”。据悉,上届政府对本届奥运会的预算是46亿欧元,而根据希腊相关部门的最新报告表明,最终的开销将会超过该预算的50%。佩特拉里亚称:“所有的数据将被重新核算。”佩特拉里亚还举出了一个例子,在奥林匹克体育场建设项目上,如今也将超支50%。这位新文化部长显然将责任归咎于上届政府对奥运会预算的不科学。而针对佩特拉里亚的此番发言,希腊前文化部部长则反唇相讥,声称最终的预算还是将停留在先前的46亿欧元上。

雅典的“有条不紊”的筹办工作显然引起了国际奥委会的不安。国际奥委会执委、瑞士人丹尼斯·奥斯瓦尔德(Denis Oswald)忍不住抱怨,在雅典得到本届奥运会主办权后成立的组委会中,“居然没有一名成员来自之前的申办委员会”,“组委会成员对于之前的工作一无所知,所有的工作都要从头开始”。一年之后,组委会的工作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雅典历史遗迹很多,奥运场馆的建设因为要破坏或迁移一些古迹,多次遭到了市政府官员和遗产保护部门的反对;二是和希腊人坚信的‘最后一分钟格言’有关,他们相信事情总能在最后一分钟做好。所以尽管国际奥运会多次对筹备工作提出批评,雅典组委会从来也没有为此真正着过急。”

尽管场馆建设一直被外界所诟病,熟知内情的一位同行介绍,这里面其实还有“学问”。这位同行笑着说,承担奥运工程项目的都是私人公司,过早建成不仅会招致国际奥委会有关人员的挑剔,还要承担巨额的维修费和保新费,在经济上太不合算,只要在奥运会开幕前建成,能赶上使用就行了。原来奥运场馆问题还有这么一番门道。

恐怖主义阴影下的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不同场合一再强调,安全是雅典奥运会的重中之重,不可掉以轻心。虽然奥运会一再坚持将体育与政治分开,但不能否认的现实是,奥运会又是最大的政治,本届奥运会又是“9·11”之后首次举行的大规模国际盛会,更让人对今年雅典的安全工作增添几分隐忧。

“9·11”之后,反恐和防恐成了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为了保障雅典奥运会的安全,希腊政府可谓费尽心机,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都加大了防范力度。希腊追加了雅典奥运会的安保预算,把奥运会的安防预算提高到创纪录的6.5亿欧元(约合8.2亿美元),是悉尼奥运会安防预算的3.5倍多,并且从军队、警察、海岸警卫队等安全机构抽调5万人的精锐部队为奥运会保驾护航。希腊雅典近日举行了一个代号“蓝色奥德赛”的为期三天的奥运安全大演习。这是在雅典火车站警方模拟毒气弹爆炸的恐怖袭击场景,警方的反应迅速而果断,受到了好评。以经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而一举成名的美国人尤伯罗斯最近,表示,他相信在雅典奥运会期间,不会发生类似于美国“9·11”或西班牙“3·11”事件那样的大型恐怖活动。

今年3月上台的希腊新政府就任伊始,即正式请求北约在奥运会期间,主要在空中侦察、海上联合巡逻和防范化学、生物和核武器袭击事件等领域提供安全协助,并已获得北约的同意。为了防止恐怖袭击,希腊还将在雅典和其他四个奥运城市上空建立“导弹保护伞”。这个导弹保护伞将由爱国者导弹、毒刺导弹和隼式导弹组成的导弹组作为主干,并辅以幻影2000型战机、F-16战机和目前最先进的单引擎、涡轮驱动的T-6A“得克萨斯Ⅱ型”飞机以及空中雷达站。目前该保护伞的主干已经组建完毕。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多次称赞希腊政府在保障奥运安全方面“已尽人事”。

回到故乡的奥林匹克2

雅典奥运会日益临近,但场馆的建设和保安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了奥组委的心病 

回到故乡的奥林匹克3 

为了保障雅典奥运会的安全,希腊政府加强了防范力度 

回到故乡的奥林匹克4 

泛雅典体育场燃烧的奥运圣火  

虽然希腊政府在雅典奥运会的安保方面堪称不遗余力,但仍难以打消世人对奥运会安全的忧虑。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最南端,北部与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接壤,东北与土耳其欧洲部分接壤,西南濒临爱奥尼亚海,东临爱琴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大陆相望。海岸线长约1.5万公里,岛屿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5%。北部边境地区多为山区,边界难以控制。

负责奥运会安全的希腊政府公共秩序部长弗洛里季斯说,奥运会面临的恐怖袭击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有具体的袭击目标,如伊斯兰恐怖分子针对以色列人、车臣独立分子针对俄罗斯人;第二类是与“基地”组织有关的恐怖组织,他们往往没有具体的目标,其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制造大规模的流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轰动效应。

据最近一项民意测验,有52%的美国人相信雅典奥运会期间将发生恐怖袭击,37%的人认为美国选手最有可能受到袭击。“对我来说生命比网球奥运冠军更重要。”虽然希腊政府一再向外界表示,他们的安保工作是令人放心的,但美国网球名将小威廉姆斯曾对媒体表示,由于担心雅典奥运会可能会遭到恐怖袭击,她正在考虑是否退出比赛:“如果安全问题让我感到担忧,那么我会放弃雅典奥运会。”虽然此话不久又被小威收回,但这些担忧相信普遍存在于一些运动员当中。NBA步行者队的杰·奥尼尔也表示,如果恐怖分子想制造恐怖事件,“没有比雅典更合适的地方了”。

本届奥运会的预算总额为46亿欧元,其中安保预算就占去了6.5亿欧元。奥运预算已经出现严重超支,幅度高达50%。希腊当地媒体分析,预计奥运开支将达到82亿至100亿欧元之间。这笔巨额支出对于只有1100多万人口的小国来说,无疑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很多希腊人甚至担心奥运会结束之后,希腊经济会出现全面滑坡。

由于担心遭到恐怖袭击,美国方面已向东道主希腊施加了很大压力,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和美国海军等高级官员都纷纷访问雅典。尽管如此,一份调查显示,几乎80%的希腊人认为,奥运会期间恐怖袭击“不可避免”,这届奥运会看来注定是一届恐怖主义阴影下的奥运会了。

好事多磨的奥运会

雅典奥运会自从开始筹办起,好像就一直是处于好事多磨。特别是到了今年,一个又一个的负面消息,让全世界范围内关心奥运会的人们都不由自主地替他们提着一颗心。

3月25日奥运圣火在古奥林匹亚被点燃以后,3月31日,火炬进入雅典被安放在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会址——泛雅典体育场。当希腊奥委会主席尼古劳把橄榄叶形的火炬转交给雅典奥组委主席安耶洛普洛斯时,火焰意外熄灭。尽管女祭司用大火炬再次将其点燃,但已让希腊人大感丢人现眼。

为此,奥组委又成为众矢之的。奥组委坚称,火炬在设计上没有任何问题,出现熄火现象是因为火炬手不了解火炬的特点、手持方法不对造成的。然而这一解释并未平息希腊民众和媒体的愤怒与不满。他们强烈要求奥组委公布火炬设计者,但奥组委态度强硬拒绝让步,只透露本届奥运会的火炬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火炬出自同一家公司之手。

让奥组委尴尬的还不止这一件事。当天稍早时,希腊劳工总会组织了200万人希腊工人大罢工,有大量建筑工人参与其中,奥运会场馆建设进度将因此受到很大影响。此次希腊工人的罢工游行地点集中在希腊国会附近的雅典宪法广场。由于雅典公交工人也参加了罢工,雅典的公交系统陷入瘫痪。

因为这场大罢工,几乎波及了所有有关奥运会场馆建设的工程,惹得国际奥委会亲自出面,呼吁工会领导保持克制。雅典地区参加游行的有10万人左右。希腊劳工总会要求将工资待遇提高8%,还要求政府跟工人签订更加稳定的用工协议。与此同时,雅典奥运场馆建设现场变得更加冷清,除了守门的警卫外,几乎看不到工人。来自希腊劳工总会的加格诺特在与记者攀谈时,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雅典奥运会的厌恶之

情,“并不是所有的希腊人都为奥运会的举办而疯狂,很多人对奥运会抱着与我同样的态度——不喜欢奥运会”。对于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加格诺特则坦率地表示,“政府如果不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还会组织罢工。不管场馆是否能修好,也不管奥运会是否会召开,我们不关心,也不会理会——我们只关心自己的生存问题。”

众所周知,自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对于主办国来说,不仅是提高国际形象的一个大好宣传机会,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主办国不仅从奥运会本身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而且游客在奥运会之后纷纷涌入举办城市,给主办国带来了滚滚而来的旅游外汇。

希腊是近几十年来惟一获得奥运会举办权的小国。希腊在经济上主要依赖海运和旅游,是欧盟内欠发达的农业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自希腊加入欧元区以来,国民经济出现严重“缺血”现象,通货膨胀加剧,失业率上升,人民实际生活水平明显下降。预计,去年的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可能突破欧盟确定的3%的最高限额。近年来,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举办权对希腊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奥运工程项目激活了国民经济中的某些相关领域,使希腊去年实现了4.2%的经济增长率,但工业生产率仍然偏低,工业产品在欧洲地区缺乏竞争力,不难理解的是,希腊政府也在这届奥运会上寄托了一种经济上的渴望。

虽然一些媒体对雅典奥运会的筹备和安全问题炒得沸沸扬扬,但记者在同驻这里的东西方外交官和国际奥委会官员的广泛接触中发现,他们普遍认为,只要能够如期举办、奥运期间不发生重大灾难性的安全事件,本届奥运会必将会永载史册。一位英国外交官告诉记者,判断奥运会是否成功,一般要看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是否能不断刷新奥运会的纪录,还要看举办城市能否让各国选手、媒体、观众和游客在赛场之外获得文化方面的独特享受。雅典可谓两者兼备。而其他一些问题,如游泳馆的顶棚、场馆的绿化倒是枝节性的小问题。他说,雅典奥运会使奥运重返故乡,各国选手都铆足了劲儿,准备在赛场上大显身手,以便能和本届奥运会一起留名青史,预计运动员们在赛场上会有惊人表现。希腊历来被看作是西方现代文明的发源地,西方人到此会有一种寻根的感觉,东方人如果在这里进行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也一定会有意外发现。

在雅典市中心的公园附近,远远看到了暮色中正在燃烧的火炬,这正是将于今年8月点燃的奥运圣火。圣火所在之处正是第一届奥运会的主运动场,当时是欧洲惟一的大型体育场。它最初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和演说家利库尔戈斯于公元前330年所建,称为泛雅典体育场。公元101~177年又用大理石加以修复,有大理石运动场之名。但后来渐渐废圮不能使用。为举办首届现代奥运会,在原址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

重回故乡的2004年雅典奥运,被赋予诸多美好的意愿。不仅因为它规模之大空前绝后,也因为它在阔别故乡108年之后重返这片热土,更因为这里有太多和奥运会有密切关系的名胜古迹。这里有曾经举办过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泛希腊体育场,有名闻遐迩的马拉松,也有2000多年前曾承办古代奥运会的奥林匹亚。曾经抱怨过的国际奥委会执委、瑞士人丹尼斯·奥斯瓦尔德最后还是对雅典奥运会寄予不少希望:“尽管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出现的种种问题,不过希腊人的智慧也将在本届奥运会期间得到尽情的展示,比如说本届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创新就将给全世界带来惊喜。在我看来,他们的创意超过了以前的任何一届奥运会。”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IOC Athletes Commission)主席、有“撑杆跳沙皇”之称的乌克兰前世界冠军布勃卡更给雅典人一个巨大的精神鼓舞:“雅典将会向全世界展示一个真正的奥运会。也许我的话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可以肯定,雅典将会使悉尼显得黯然失色。”

说不尽的希腊人

回到故乡的奥林匹克5

从历史、神话,到艺术、哲学,希腊留给世人的东西太多太多。也许正因为如此,希腊人对本民族和本国文化有天然的自豪感。提起希腊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名人,普通的希腊人可以对你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他们对本国语言的热爱甚至到了盲目自大的程度。在政府机构办事,会遇到一些希腊人拒绝讲英语,理由是:“我在希腊,为什么要讲英语?”

希腊人诙谐幽默,善开玩笑。当年北约出兵科索沃时,部队要从希腊北部的萨洛尼卡港集结,然后乘车前往科索沃。行动是在夜间进行的。当天夜里,大批北约士兵在萨洛尼卡下船后乘车前往科索沃,兵车在萨洛尼卡市区转来转去就是走不上路。天亮了,车队竟开到了菜市场。原来反战的希腊人把北约部队精心设置的路标全转了方向,狠狠地向北约部队幽了一默。

希腊人的人生哲学是享受生活,他们的作息时间一般是上午9点到下午4点,中午有很短的休息。4点后人们要睡觉,到晚上8点以后,大街开始热闹起来。人们或去娱乐,或去餐馆吃饭,直到后半夜才会安静下来。希腊人善交际,喜欢热闹,尤其喜好在餐馆同朋友一起聚餐。据说有一次德国总理对希腊总理说,我们德国人很喜欢交朋友,每周都有一天要在餐馆和朋友聚餐。希腊总理的回答是:我们希腊人也很喜欢交朋友,每周只有一天不在餐馆和朋友聚餐。话说得有些夸张,但在雅典短短的几天停留,的确看到许多餐馆都人满为患。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语,民主观念是古希腊人对全人类做出的重大贡献。作为一种观念,希腊有1100万人口,就有1100万个民主观念,在希腊似乎没有权威的存在。在雅典街头,游行示威是家常便饭:出租车司机因为政府要求按计价器收费而罢工;警察因为要求政府给予特殊工种待遇而示威;动物保护者因为政府在奥运会前消灭流浪狗而游行。反对举办奥运会的人时不时搞些抗议活动,从事一些无伤大雅的土制炸弹爆炸事件,拆除政府为加强奥运安全在街头巷尾安装的摄像头。已经赔得底朝天的国营奥林匹克航空公司的员工,为了反对政府的私有化计划,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罢工。

人在雅典,有时难免为略显杂乱的市容、拥堵的交通而心生怨怼,但是,只要登高爬上离城不远的雅典卫城(Acropolis),看到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霜岁月,它依然屹立在巍峨的山丘上,气势磅礴地守护着钟爱的雅典,所有的不快瞬间都会被抛到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