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特稿:一种叫作“上瘾”的时髦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李孟苏)

海外特稿:一种叫作“上瘾”的时髦病0

21世纪的上瘾病

伊恩·扬花了2.5万英镑和15周时间,终于控制住了差点毁掉他全部生活的“被爱”上瘾症。32岁的伊恩曾是DJ,是个容易冲动的瘾君子。诱导他上瘾的不是药物,而是“爱”。他说:“上瘾的症状在我12岁时就表现出来。那时,我就要求身边24小时有人陪伴,要求他们爱我。感情依赖,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很普遍的,但我却一直没能长大。”

“被爱”的要求没能得到满足,加上周围一些朋友的影响,伊恩转而从毒品那里寻求慰藉。他反复地戒毒、吸毒,终于意识到应该向医生求助。他在肯特郡的普罗米斯精神康复中心挂了号,接受15周的戒除药物依赖治疗。他知道了自己是个正在治疗“被爱”上瘾的人,“在医生的指导下,我认识到药物不是首要问题,首要问题是‘爱’。我知道了这是一种瘾而不是精神上的问题,因为我的需求太大了。”

专门治疗酒精、药物、食物依赖的普罗米斯精神康复中心每周会接到3000个伊恩·扬这样的看病预约。精神康复专科医院普莱里集团,现有2400张病床,5年内将翻一番;营业额2001年为1.09亿英镑,2002年就上升到1.2亿英镑。该集团准备在3~5年内发行股票上市。国民医疗

体系内的精神康复专科也非常繁忙,政府每年用于治疗药物依赖的财政拨款为5.73亿英镑,治疗酒精依赖9500万英镑。

有一派精神病学者认为,21世纪衍生出一类上瘾病,伊恩·扬的“被爱上瘾”就是一种典型症状,患者严重依赖一些行为如发手机短信、打电脑游戏、吃快餐、购物、赌博等,来获得快感;如果未能从这些行为方式中获得足够的快感,就转从毒品、酒精中寻找。名人患者有:不久前,前首相乔纳森-埃特金的女儿发表了一份声明,说她加入了“被爱上瘾”治疗团体,承认她极度需要被爱以至有了很深的大麻瘾。前流行音乐组合“It girl”的成员塔拉·托普金森,因为戒毒闹得众所周知,她说吸毒源自购物上瘾。酗酒的球星保罗·加斯克因,前不久遭小报曝光嗜饮红牛饮料,一小时能喝5罐这种咖啡因含量很高的饮料。

还有各种迹象表明英国正成为瘾君子的国度。政府数据显示,每25人中有1个对酒精上瘾,是毒品瘾君子的2倍。有1/4的人说自己对购物有瘾,在过去5年内人数上升了6%。超过37万英国人沉迷于赌博。6%的人上网成瘾。女性对整容上瘾,为了减肥对类固醇药物上瘾,类固醇可以把脂肪转化为肌肉,是除安非他明和大麻外,英国人最上瘾的药物。

今年3月,专业刊物《职业和环境医学》(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Medicine)上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历经19年完成,调查了伦敦地区20个政府部门、1万名政府雇员(其中1/3是女性)的健康状况,发现酒精依赖已成为严重问题。

报告说,大约有11%的男性存在酒精依赖,但是女性的酗酒问题更突出。职位高的女性比同等职位的男性、较低职位的女性对酒精的依赖性更强,14%的女性领导有酒精依赖,她们因酒瘾而患上各种疾病人数是普通工作人员的3倍。让参加调查的专家们惊讶的是,这些对酒精产生依赖的女性不是青春期叛逆的小女孩,而是理性的成熟女人,她们中有一半人年薪超过4万英镑。

喝酒的女人越来越多,喝的也越来越多。1992年到2001年之间,一次喝酒超过14杯的女性从11%上升至15%;1984年到2004年,年轻女孩的这个数字翻了一番(注:1杯约为83毫升)。每年,有5万名女性到医院求治因酗酒引发的各种疾病,33000名女性死于因酗酒引发的疾病。

富足时代造成的病

诺丁汉郡大学赌博行为研究专家马克·格里夫斯教授,研究“上瘾”已经16年。他说,任何行为都会在大脑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类似可卡因的快感。“迄今为止,我们生活在最容易上瘾的社会,短短几十年,世界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我们活得更长,空闲更多,余钱更多,因此有极度的、社会性的行为可以让我们纵情其中。对我们最大的影响来自于技术,它有催眠的作用,让使用者上瘾,从而操纵了人的行为。上瘾就是你被控制,然后不断想要、不断索取。”

为什么在这个空前富足、自由、技术发达的时代,如此多的英国人会“患”上瘾症?病症根源是不快乐、郁闷、缺乏幸福感,空虚,以及巨大的压力。在无法解答为什么不满足、不快乐、空虚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寻找的是传统方法:对某一个行为上瘾、宗教、爱、家庭生活、看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医生、风水,水晶球、星相学家。

去年,英国出版了一份调查报告《变化的英国,变化的生活》,调查了4万名分别出生于1946年、1958年、1970年的人,结果发现生活水平上升、收入增加、现代化程度提高,不快乐的感觉倒强烈了。比如30岁时,1970年出生的男人14%感到压力大、焦虑、抑郁,1958年出生的男人只7%有同感。1970年出生的人中,22%的男性、24%的女性称其第一次婚姻很不幸福,而1958年出生的人中这个比例分别为3%(男性)和2%(女性)。

报告称出生较晚的人为“三明治一代”,这群人由于负担不起太高的房价,年纪很大了仍然住在父母家里,成为相对贫穷的一个阶层。他们的幼儿期结束很晚,为人父母时期也就顺延到30岁末甚至40岁初,而这时父母也到了需要他们照顾的时候。“这就造成了‘三明治’的状况,上有老下有小,让他们不能像长一辈的成年人那样享受到自由。”报告说。

压力是绝不能被忽视的上瘾成因。位列前10个造成压力的原因是:失业,经济问题,成为单亲父母,家庭问题如问题孩子、父母生病,夫妻关系,搬家,退休,生育或不能生育,患重病或慢性病,家庭成员去世。

住在城市中的女性77%说,她们经常感到很大的压力,只好借杜康一解忧愁。酒仙们说,喝酒是一种廉价的、有效的缓解压力、增加自信、减少抑制的药剂。当一个人焦头烂额周旋于工作、孩子、银行贷款、各种人际关系之中,喝一瓶从大众超市TESCO里3.5英镑买来的红酒,谁还有权力指责他是在逃避?

对女性,上瘾更有一个因素,就是社会没有给予女性与男性相同的机会和决策影响力,女性付出的努力并不比男性少,各种机会却很少。例如酒瘾的形成,一是酒乃职场润滑剂,二则女人和男同事们推杯换盏,是为了追求男女平等,表明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也能做,为了喝酒而喝酒。但是,身体构造的差异,让女性身体的耐酒精性比男性差1/3,更容易醉,醒酒更慢。一旦肝受到损伤,很容易从脂肪肝病变成肝硬化。

哲学解决问题?

精神康复医院的兴旺,把新的问题摆了出来:精神康复是否被滥用?种种数据是否在强调当今社会病态十足?一窝蜂地涌向精神科和心理医生,是不是也是一种上瘾,对“治疗文化”的上瘾?

去年,一些专家就“治疗文化”开展过讨论,有人认为,去看心理医生的人应该先检查一下自己的脑袋是不是有问题。弗洛伊德首创心理疗法一个世纪以来,在英国心理疗法仍被看作是一种骗术,是智力懒惰,对常识的污辱,是西方文明被阉割了的症状,更是现代化快餐式的思考方式。

专家们的批评,并非针对精神和心理治疗本身,而是“治疗文化”带来的后果。心理疗法是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严肃的科学实验,现在已经变成了现代流行文化的奠基石,那些自我帮助的心灵鸡汤式的书、脱口秀、浮华杂志、肥皂剧、好莱坞电影,戴着弗洛伊德的面具包围了我们。

21世纪的人信奉“拿来主义”,愿意接受别人准备好的“解决办法”。他们以为只要花些钱,或付出些信仰,就能从商场、心理诊所、顾问、酒馆、教堂找到已经打包好的现成的答案,生活意义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实际情况是各种“瘾”让你的大脑处于真空状态,暂时逃避了现实;心理医生、宗教等提供了现成的填充物塞进你的脑子里,二者经常都不奏效。

依赖他人是对“技术手段”的上瘾。技术论者认为教育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科学能够解决环境问题,那么个人问题,就像减肥一样,吃几片药,就可以解决。

被忽略的是寂寞的哲学家们。《泰晤士报》的书评编辑就曾在周六的生活版撰文,倡议读者们汲取先贤的智慧,阅读哲人们的著作。他们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在思考我们今天思考的问题。不过,他也担忧,由于懒惰和胆怯,现代人是不愿意自己去解决思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