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基金热销:看上去你别无选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马丽萍)
<p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font-weight:="" letter-spacing:=""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widows:="" 1;="" word-spacing:="" -webkit-text-stroke-width:=""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2004年3月11日,一女士在银行内阅读华夏现金增利基金的发行广告
<span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font-weight:="" letter-spacing:="" line-height:="" 21px;="" orphans:="" auto;=""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widows:="" 1;="" word-spacing:="" -webkit-text-stroke-width:=""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 float:=""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现阶段居民在理财方式的选择上仍然以储蓄为主
“3月9日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发行结束,我们首发达到了131.5亿。”市场总监闫小庆对记者说。这刷新了南方现金增利基金创下的首发记录80.48亿元。另有消息传来,3月10日发行结束的中信经典配置基金,首发募集总规模也已达到了120亿。
2月以来,先后有9只基金同时发行,这种高密度的发行在国内史无前例,却得到了投资者的空前追捧,首发规模不断被改写。有业内人士称:现在出现了“只要是基金就有人买”的局面。
“这是从未有过的热潮。”各托管银行纷纷表示。天同证券研究所的研究员曾预计,“2004年基金首发规模有望在800~1000亿份之间”。从目前来看,这个数字很可能会被突破。
个人持有者的比例急剧上升,是近期基金发行的重要特点。据公告,银华保本增值基金的个人认购比例高达95%,中信基金的客户有80%是个人投资者,不少是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的客户,其中单名个人投资者购买的最高额达80万。而海富通基金公司亦表示,在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的份额构成中,个人投资者的贡献超过了百亿元,比例将近九成。
“这种客户群体上的新突破,充分显示了开放式基金已逐步被当作大众投资理财工具的主流品种。”国信证券的研究员李翔说,“以往基金公司定位错误,把目标着重锁定在诸如保险公司这样的大户上,一旦行情不好,便会发生大规模赎回现象。发展到现在,散户持有者增多,这是一个深刻的改变,与西方市场吻合。”
从发行的基金品种来看,以偏股票型基金居多。“股票型基金将在今年的基金市场中唱主角。”被采访的各基金经理均表示。业内人士认为,股票型基金的业绩回报远远高于其他类型基金产品,是这类基金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把鸡蛋放在基金的篮子里
查理斯·卡尔森通过对美国170名百万富翁进行调查以后,得出的建议:强迫自己把收入的10%~25%用于投资。然而,把钱放在银行里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选择,据统计,在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分布中,80%是存款,15%是手持现金,只有5%左右是证券类资产。
“单从获利来看,储蓄存款已经没有空间。”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山雪梅说,“目前,从一年期存款来看,利率为1.98%,剔除20%的利息税,以目前的3%消费物价指数(CPI),利率呈负数。”
“放在银行的钱,一天天在变少,你还能干什么?对绝大多数大众来说,可供选择的要么是股票,要么是债券。”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债券市场的殷建峰博士说。“从债券看,今年经济形势很不明朗,或者说很微妙。既有价格攀升的力量,也存在着下跌风险,总的走势会显得扑朔迷离。”殷建峰说。这和很多业内人士评价不谋而合,不少投资者看空今年债市。
对于不愿意投向股市的储户来说,低风险基金可以作为储蓄的替代品。“在股市走强的情况下,其收益可能比偏股型基金收益要低一些,但与储蓄和债券相比,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山雪梅说。业内人士指出。以南方稳健成长开放式基金为例,半年内净值增长率为3.63%,分红率就达到了2.5%,明显高于同期国债和银行存款收益。
从股票型基金看,去年以来,很多基金业绩表现不错,截至12月18日,平均收益率为13.49%,超越股市大盘6.42%。另外基金公司慷慨地分红,不仅累计分红的比例高,而且分红的次数也非常频繁。
“从这点看,和国外不同,在国外,没有专业知识的散户一般都是从基金切入股市,但我们恰恰相反,散户在股市上被打压后,才开始考虑购买基金。”国信证券的研究员李翔说,“中国股市三年熊市,很多散户损失惨重,这些散户从开始的打听跟踪消息,到最后逐渐失去了信心。去年以来,基金引导的价值投资理念,逐步得到了大家认同,股票的散户持有者开始把目光转向专业理财的基金公司。”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基金,QFII、社保资金的陆续加入,市场资金机构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机构投资者开始成为证券市场的主要力量。经验不多,没有资金做后盾的散户将逐渐从股市上退出。
价值投资何去何从
“投资基金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这对基金近来受到追捧至关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刘煜辉说。然而,对于这个2003年股市上最流行的词汇,各家基金公司却不愿意作过多的解释。
业内人士认为,很多散户投资者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个理念。真正的价值投资是一种长期行为。“通俗地说,在目前证券市场上的成长性行业中,挖掘价值被低估的公司,从其中获得良好收益,是价值投资的重要特点。”刘煜辉说。
世界第二巨富、价值投资的实践者巴菲特有一个观点——我买进持有,还不光持有,我捂到底。但对于中国股市来说,却另当别论,质疑基金公司“价值投资理念”的声音不是没有。
职业投资人皮海洲认为:“中国股市缺少必要的投资价值,中国股市里缺少真正值得长线投资的上市公司。投机往往是中国股市的主旋律。所谓的‘价值发现’、‘价值投资’、‘价值回归’常常是机构炒作时的借口与题材。”
南方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吕一凡对记者解释说,这种对价值投资理念的消极态度,主要因为中国股市整体上存在估值偏高的现象。“在过去,一些业绩很差的公司,被炒做成比较高的估值。经过两三年的熊市,股票价格普遍下跌。”“但我们发现,即使经过股市震荡,那些核心资产的市盈率依然高于或接近国际市场水平。在8%~10%GDP平均增幅下,那些核心资产自然会带来投资价值。”吕一凡坚持认为。
无论是价值投资,价值博弈还是价值投机,目前机构投资者还是主要力量。“没有多少资金和经验的中国股民,是没有力量和机构抗衡的。理性的投资行为,便是选择质优的基金公司,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让机构去博弈。”殷建峰说。
分流储蓄的愿望
基金经理吕一凡指出:“基金要大发展,用我们行内的话来说,必须‘有水’,也就是说投资者的货币资产能越来越多。”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进行的2004年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选择“购买股票或基金”的居民占比为11.4%,较上季提高5.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是2001年3季度以来选择人数最多的一季。居民对储蓄的热情并没降温,选择“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为34.7%,仍处在高位。
采访中,绝大多数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人储蓄观念应该有所改变了。“人们倾向于储蓄,对通货膨胀不敏感,是因为国家承担了市场带来的风险。进入WTO以后,经济市场化,大众若再没有风险意识就显得太不理性了。”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场总监闫小庆指出,“目前银行也开始改革,选择上市。那种认为储蓄不存在风险的观念,早应该被淘汰了。”
“中国储蓄高居不下,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也不仅跟金融市场本身的完善有关系。它紧密地与我们国家改革推进的步伐相关——产权关系,医疗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直接影响人们的投资行为。”吕一凡进一步阐述。
追求稳定收益和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储户,一般不敢贸然进入股市。业内人士指出:从长远来看,基金业大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目前显然受制于各项改革进程。
巴菲特投资名言
股市成功的秘诀有三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我们也会有恐惧和贪婪,只不过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贪婪。 热销基金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