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模的变身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孟静)

名模的变身术0

全国每年有30多个模特大赛,仅新丝路公司就有三个比赛  

3月底即将举行的中国国际时装周每年共有两次发布会,分为春夏和秋冬两季。每年11月底的时装周上,都会由设计师、专家组成的评委会选出当年的“中国十佳模特”,第一名被称为当年的首席名模。连获两届中国首席名模称号的姜培琳依旧会在今年的发布会上走台,但这次不同的是,一共40场时装发布会,她的公司承接了其中20场的制作,这个制作包括联络模特、灯光舞台设计等一切工作。在她之前,名模马艳丽作为设计师承包过此类演出,陈娟红经营的概念玖芭公司作为国内第二大模特公司,也谙熟此道,不过25岁的姜培琳是国内惟一活跃在T台上的经营者兼演出者。她还是一所模特学校的校长、某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多本杂志的专栏作家,并出了两本书。

小模特的境遇

曾经带过胡兵等模特的一位经纪人对记者说,模特的出路无非是三种:嫁人;继续从事和模特有关的工作,成为各项大赛评委和模特学校的培训老师。名模还可以做设计师,例如马艳丽和张天爱,这并不需要基本功,具体设计由下面的小设计师完成,她们只是公司的经营者。第三种是转向影视,除了已经成功的瞿颖、胡兵,有相当数量的名模都在挤向这条路,比如于娜、王海珍,但目前看起来效果并不显著。

国内的A类模特虽然只有几个人,但她们的身价等同于三流演员,这和国外情况正好相反。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收入,国际名模都会高于同档次的好莱坞明星。正在中国访问的名模辛迪·克劳馥代言欧米茄表的费用是5600万美元,即使这样,她还说:“模特是被人剥削的职业,并不是穿上高级时装就能得到幸福。”与她相比,中国模特的收入可谓少得可怜。在一次去外地的演出中,和姜培琳同台演出的当地模特排练一周只能拿到300元出场费,还要把其中的一半交给公司,甚至有的小模特和公司签约前一天才得知自己签的是三七分成的合约,收入的70%都要归公司所有。公司并不强逼模特签约,但因为行业的垄断性,如果不签大公司就很难接到工作。一位经纪人私下里向记者表示:中国的模特是非常惨的一群人,公司只抽取她们的演出分成,并不会为其做任何形象上的设计,像胡兵能够进军影视完全是因为他改签影视公司的缘故。在世界小姐和环球小姐活动中获奖的李冰和关琦在事后并没有获得多少广告合约,又不便像其他模特一样继续走台,处于上下两难的位置。

新丝路模特公司艺术总监汪桂花并不这么认为,她回忆起第一次组织演出时整个公司的收入只有一千多元,而现在一个顶级模特日薪可达两万余元。汪桂花说:“最初的模特经纪人服务特别单纯,经纪人就是保姆,什么都替你做了,模特不需要承担太多的责任、义务。”现在汪桂花不无感慨地说,“我觉得那几年我是奉献的太多了,不是一点,是全部。”与国外相比,国内模特的代理费相对较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国外,模特要自费准备一切所需的材料,包括自己的模特卡、宣传手册、资料照片等等,模特公司不替模特支付这些费用。模特还需要拿着自己的模特卡去和客户面试,然后再和经纪人去谈价格,共同经营。而在国内,这些全由模特公司包揽,李小白形容国内的模特公司像保姆一样,“所有的费用公司出,所有的事情公司做,连坐飞机都是公司给模特订好票。”所以收取25%~30%的代理费也在情理之中。

未开发的商业价值

在国内广告市场,章子怡做一年代言人可以收入500万元,而给同类型化妆品拍摄硬照(平面广告)的某位国内名模只能收入两万元。代言人和拍摄广告是两个概念,前者承包了和产品有关的所有商业活动,后者仅仅行使一个被拍摄的职责。姜培琳曾经做过美国一家珠宝企业的代言人,代言的收入是其他模特的十倍。作为北京模特已经比上海模特幸运得多。上海的一线模特如王雯琴、谢东娜等人,一场秀的报酬在1500~1800元之间,还不到北京名模的1/10,这也是在上海已经闯出名气的姜培琳为什么到北京的原因。至少北京会有一些大型活动,而上海的服装秀基本上只能在酒吧这种场地举行。作为模特,参加夏奈尔、迪奥这样的世界级品牌的发布是一种资历的积累,但这种展示往往并没有收入,反而是一些国内品牌会给较高的报酬。每一场展示有一位主秀模特,由厂商根据市场反应决定人选,她无须试装和彩排,拿的是全场最高价,姜培琳入行三年半,绝大部分时间在走主秀,她在行内少有的幸运儿。

国外著名品牌经常邀请名模作代言人,但中国模特很少会有这种机会。一位经纪人说:“国外厂商想打入中国市场,通常会到唐人街询问华人最熟悉的明星是谁,理所当然的答案是巩俐和章子怡。”本身各大时装周上对华人面孔的需求很少,外国人眼中的东方模特,例如吕燕因为长相太边缘,又不受本土观众的欢迎。中国模特大多通过得奖一蹴而就,得奖并不会增加她的个人魅力。

在最初的几年里,当上模特大赛的冠亚军就意味着能够成为A类模特,但现在全国每年有30多个模特大赛,仅新丝路公司就有三个比赛:新丝路模特大赛、新丝路国际模特大赛和超模大赛,冠军贬值了。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模特是纺织女工,自身素质有限,早期的服装产业也都是由农民企业家经营,模特只是演出中的配角。

新丝路公司总经理李小白说:“很多人总是习惯了‘获奖找票房’的思维,而不是因为这个模特有票房然后获奖,这是违反市场规律的。衡量一个名模的惟一依据就是她的税单,税单就是成绩单。”

引进明星制

事实证明,现在中国的模特身价渐渐过渡到由市场决定,姜培琳曾经得过一次比赛的亚军,但她认为自己是一步步在T台上走出来的,她已经走秀超过上千场,非常善于经营自己,曝光频率高得使很多采访者以为她已经入行十年。她非常羡慕影视明星有经纪公司进行全方位的策划,并试图在模特行业中引进明星制。

中国模特一直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上时尚杂志封面是模特在行内地位的象征,姜培琳经常出现在美国的杂志上,而中国时装类杂志,比如《ELLE世界时装之苑》的封面向来使用外国模特,惟一一个中国模特是上海的王雯琴,王也因此获得上海媒体密集式报道,该刊的编辑范吉慧说,选用王雯琴的原因只是因为对她比较了解。如果有经纪公司愿意向她们推荐模特,上封面并不如想象中困难。

国内现有的三家最大的模特公司:新丝路、概念玖芭、东方宾利。新丝路是国企,签有数百名模特,因为模特众多在推广时更重视公司形象。概念玖芭是名模陈娟红和新丝路当年的创办者张舰合作,旗下以男模为主,实际上男模的处境比女模更为尴尬,他们永远处于发布会上点缀位置,很多男模都是兼职的。中国最早的男模张巍自己有公司,刚获得冠军不久的模特张信哲开办有网站,更多没有学历的男模靠在健身房做教练维生。

过去的模特行业具有垄断性,自从陈娟红打破这种垄断后,姜培琳成为第二个开办模特公司的名模。她的公司紫色传奇签的模特不足十名,签的人少正是为了用制作影视明星的方法包装模特,比如她签下了一个貌似巩俐的模特以向国外市场扩展。国外设计师和厂商不接受中国模特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语言不通,而是缺乏通畅的管道和宣传。在去年中法建交120周年的活动中,中国派去的五名年轻设计师获得了巨大成功,一位设计师当场得到了法国一家男装品牌的订单。范吉慧说,作为专业类杂志,她们也没有在事前得到任何消息和邀请,当然也无从报道。

名模的变身术1

走向T台的马艳丽做起了设计师  

名模的变身术2

姜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