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278)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2月28日,全世界的媒体都在关注伊朗国家电台的一则报道: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靠近阿富汗的边境地区被捕。该报道称,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2月26日对阿富汗的访问与此有关。报道还说:“拉登很久之前就已经被逮着了,但布什想利用抓住拉登为自己竞选拉票,要等到最关键的时候才宣布。”
捅出拉登被活捉的是伊朗国家电台普什图语频道,该频道主要是针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听众的,但伊朗国家电台为伊朗本国听众主办的最主要的新闻频道并没有有关拉登被捉的报道,伊朗国家电视台也没有播出这条消息。伊朗国家电台普什图语频道的负责人阿什克·侯赛因说,他有两个“可靠消息来源”证实拉登被捉。一个渠道是巴基斯坦白沙瓦《国民报》编辑萨米,萨米前一天夜里告诉他说,拉登早就被逮捕了。
而美联社随后向萨米证实这一报道,萨米却明确表示,伊朗电台这次没有采访他,“我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不过,我去年曾经说过,拉登被捉不会太远。美国和巴基斯坦可以在任何时候宣布逮捕他。”侯赛因称还有第二个消息渠道,但他却拒绝透露,只说“与情报部门和阿富汗部族领导关系密切”。
之后,巴基斯坦军方发言人苏尔坦少将在接受美联社和路透社求证报道时说:“这一报道是错的。”巴外交部长随后也否认了这条报道。随同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问阿富汗的美国五角大楼首席发言人拉里·里塔否认了这条报道,“我没有任何理由相信这一报道是真的”。■
2月25日,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4天会谈一波三折,第一天各方谨慎乐观,第二天一早,朝方提出“全面停止核活动”,受到各方欢迎。然而,朝方在晚上又突然表示:会谈没有为解决问题打开突破口。第三天,会谈宣布延长一天。2月28日公布了《第二轮六方会谈主席声明》:朝鲜半岛无核化已成共识,各方一致同意继续会谈进程,原则同意于6月底之前在北京举行第三轮会谈。一波三折的进展表明了会谈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更表明了朝美双方分歧的深刻性和信任的缺乏。会谈透露的信息是:朝方进一步明确了弃核意愿,愿意放弃核武器开发计划;美国重申对朝鲜没有敌意,无意入侵朝鲜,无意改变朝鲜政权,提出要朝方“全面、可核查、不可逆转地放弃核计划”。关键的分歧是弃核的定义、范围和步骤,这个先后的问题是朝美双方最重视的。■
(本栏目图片均由美联社提供)
(本栏撰文:吴鑫)
自从一名女翻译透露美英窃听联合国的内幕之后,英国前成员国际开发事务大臣克莱尔·肖特2月25日再抖出猛料:在伊战爆发前,英国曾经对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进行窃听,以便了解他的立场。肖特接受BBC采访时称,她曾经读过安南对话记录的副本。这一消息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多名联合国前高官纷纷现身说法指控曾经遭到窃听,这其中包括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另外两人主要是参加联合国对伊拉克核查的高官——核查小组组长布利克斯和前核查委员会主席巴特勒。最新的消息说,法国总统希拉克也被窃听了。■
在国内反对派和一些国家的压力下,海地总统阿里斯蒂德2月29日早晨签署辞职书,辞去总统职务,随后乘飞机离开海地,开始流亡生涯。海地总理伊冯·内普蒂纳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宣读了由阿里斯蒂德签署的辞职书。阿里斯蒂德在辞职书中说:“为避免流血事件,我同意离职。”
在阿里斯蒂德离开海地后,海地最高法院院长向媒体宣布,根据宪法规定,他已开始行使国家元首职权。据报道,阿里斯蒂德当天早上乘坐一架白色飞机离开首都太子港,前往多米尼加共和国。阿里斯蒂德可能会到第三地寻求避难。阿里斯蒂德的两个女儿上周已经被送往在美国纽约的外祖母家。目前尚不清楚阿里斯蒂德妻子的去向。■
经过长达8年马拉松式的审判,日本奥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2月27日迎来最后的宣判。经过最后的数小时庭审,该案审判长小川正持法官当庭宣布:“判处被告(麻原彰晃)死刑。”这名昔日邪教教主终于得到了应有下场。
49岁的麻原彰晃及其创办的奥姆真理教可谓罪行累累。尤其是1995年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造成了12人丧生,5000多人受伤,其中一些人留下终身疾患。
小川正持法官用了4个小时才将本案4名法官作出的判决书宣读完。法庭最终判定,对麻原彰晃提起的13项指控全部成立。除主使制造了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外,麻原彰晃还应对另外一系列罪行承担刑事责任,其中包括策划1994年日本松本市沙林毒气案等。这些犯罪行为先后夺走了27条无辜生命。此外,法庭还判定麻原彰晃指使教徒制造和储存手枪等常规武器,以及像沙林毒气这样的化学武器。奥姆真理教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化学武器制造了恐怖袭击事件。
刚上庭时,身着黑色运动服的麻原彰晃便显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庭审过程中,麻原彰晃一直拒不承认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没有开口为自己辩护,只是偶尔用结结巴巴的英语语无伦次地嘟囔着,还不时做一些怪异、可笑的鬼脸。他的律师为其作无罪辩护说,因为1995年沙林毒气案前麻原彰晃已不能有效控制教徒。言下之意,是教徒自己所为。但是,一些奥姆真理教前教徒出庭作证说,包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在内的一系列谋杀行动,都是麻原彰晃授意实施的。■
当地时间2月26日清晨,马其顿46岁的总统特拉伊科夫斯基及其随行人员总计9人在从马其顿首都飞往波斯尼亚南部城市莫斯塔尔参加国际经济投资大会时遭遇空难,飞机坠毁在波黑南部,无一生还。尽管目前还没有确切结论,但各方猜测飞机失事可能出于天气或者飞机本身的原因。这架飞机是一架上个世纪70年代购进的二手的双发动机比奇200“空中超级国王”。不过,2月27日,马其顿国防部长说,政府已经掌握了“表明飞机不是事故原因的迹象”。这种口径变化给坠毁事件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马其顿和波黑官员说,眼下正对飞机仪器装备和驾驶舱语音记录器进行检查,以确定失事原因。■
代号为“肩并肩2004”的美菲联合军事演习2月23日正式开始。在这次为期两个星期的军事演习中,两国部队将演出一场模拟武装分子袭击菲律宾马兰帕亚天然气田的“好戏”,以考验美菲军队应急协同作战能力。其背景设定是:受国际恐怖组织支持的菲律宾反政府武装企图强占该地区海上石油平台,并准备将这一平台作为发动恐怖攻击的立足点。马兰帕亚天然气田是菲律宾的重要经济设施,投资总额为45亿美元,是菲律宾迄今为止最大的外资项目,菲律宾壳牌勘探公司和谢夫隆-德士古石油公司共同拥有这一气田运营商45%的股份。■
以维护消费者权益而知名的拉尔夫·纳德2月22日宣布再次参加美国总统选举。刚满70岁的纳德表示,他曾考虑退休,但最后还是否决了这一打算。“我已经决定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总统选举。”他哀叹美国存在“民主差距”,宣称自己参加竞选意在“对两党垄断局面提出挑战”。他说:“这个国家存在太多不应有的问题和不公正。极少数人掌握了太多权力和财富,他们已经接管了华盛顿。华盛顿现在是法人占领区。”当被问及他参选是否想当一名“捣蛋者”时,纳德说:“‘捣蛋者’是一个贬义词。似乎敢于挑战两党制者都是捣蛋者。我们必须抗击这种说法。”不少民主党人指责说,纳德4年前参选获得的2.7%的选票对于微弱优势败阵的戈尔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观察中东局势国际社会麻原彰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