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氏兄弟的红色记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张朝晖)
<span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font-weight:="" letter-spacing:="" line-height:="" 21px;=""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widows:="" 1;="" word-spacing:="" -webkit-text-stroke-width:=""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 float:=""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欢迎世界名牌》系列
<span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font-weight:="" letter-spacing:="" line-height:="" 21px;=""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widows:="" 1;="" word-spacing:="" -webkit-text-stroke-width:=""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 float:=""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欢迎世界名牌》系列
北京四合画廊展出的罗氏兄弟的作品就充满了这样的红色,但这些红色不仅体现了对毛泽东时代的记忆,而且兼容了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和90年代中期以来蓬勃兴起的商业文化。在此展出的作品包括了他们最近几年的典型作品。
老大罗卫东、老二罗卫国、老三罗卫兵,哥仨的名字都具鲜明的时代特征。“文革”期间的群众美术显然造就了他们对画画的痴迷,并相继得到了专业的美术教育,他们分别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从1986年开始,兄弟三人开始艺术创作上的合作。1994年,他们到北京圆明园画家村,逐步融入前卫艺术家阵营。但罗氏兄弟的艺术发展一直很沉稳,当他们的作品被著名艺术博物馆和收藏家接受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中国社会的变化已经被世界重新认识的时候。
《欢迎世界名牌》是他们从1995年以来一直持续发展的系列,作品伴随着消费文化兴起,发挥和运用了种种消费文化符号,印证着消费文化资源的无限扩张。他们在1997年创作的巨幅作品最有代表性,画面中央的天坛祈年殿造型背后是放射着黄色光芒的红太阳,三层汉白玉台阶上是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的联欢,左右两侧有英武的陆海空三军战士和导弹、军舰、飞机为人民的幸福梦想的保驾护航,怒放的红色英雄花围绕着英雄雕塑般的战士们,画面下方的这些造型与二十年多前的政治宣传画相仿。而在画面上方,传统年画中“百子图”、“吉祥童子”和“莲生百子”的图像造型被挪用为十几位健康、漂亮、可爱的男女娃娃骑着飞翔的仙鹤在空中舞蹈。与传统所不同的是,他们手中的道具换成了可口可乐饮料、麦当劳炸薯条、柯达胶卷、诺基亚手机等人们熟悉的商品消费符号。这一切与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有关,传统的,民间的,民族的,革命的,社会主义的,国际化的,商品经济的视觉图像都编织在一起,构成一部近现代中国精神历程的视觉史。
漆画是一种传统工艺,几十年来都当成工艺美术的一个门类。罗氏兄弟曾经跟南北方的漆画艺术大师蔡克振和乔十光先生学习很长时间。他们后来的艺术实验将传统漆画工艺转换到当代艺术语境中,充实了中国当代艺术语言的本土化、地方化特征,当然更是他们自己的艺术语言的鲜明特征。漆画色泽的鲜艳与饱和、表面的光亮与纯净都很适合表达当代中国在发展商品经济过程中出所现的浮躁、奢华与矫饰的社会气氛。他们的作品成为90年代“艳俗艺术”的代表之一。一个有趣之处是,作为“艳俗艺术”在国内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反讽意味,在国际上它也许并不是这么立意的。
虽然借用大众传媒中的视觉符号,如各种各样的商品logo和本身的视觉形象,早就是西方在50年代兴起的“波普艺术”的关键方法,例如安迪·沃霍尔使用堪培尔罐头盒和玛丽莲·梦露头像创造出美国经典的当代艺术作品,反映了流行文化和商业消费主义时代的视觉和社会心理特征。中国目前正在出现相似的大众传媒和消费文化的社会环境和日益明显的商业与资本的全球化景观,却有不太相同的接受环境。罗氏兄弟的作品借鉴了西方流行艺术的语言来表达对当下中国社会的感受,一种混杂的、世俗的乐观主义和享乐主义情调。由于其中包含了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视觉传统、“文革”时期遗留下来的革命理想主义符号,以及今日无所不在的商业消费主义视觉文化等多种资源,使它显得有别于美国的“波普艺术”。
无论是来自民族民间的传统文化还是西方的现当代文化,罗氏兄弟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都秉持了“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艺术思想。这其实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精辟之处。 兄弟红色记忆罗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