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SARS病毒排查溯源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2003年SARS病毒排查溯源记0

2004年1月5日,广州卫生防疫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新源野生动物批发市场进行消毒(陈海丰 摄/Fotoe)

发现和发现之外

时隔近9个月,林锦炎还能清晰地记起2003年4月30日下午,解放军军需大学宣化和涂长春两位教授从长春飞抵广州,匆匆赶到他办公室的样子,“连宾馆也来不及找,拖着行李箱就来了”。

2003年4月29日,两位教授到来的前一天,“广东省防治SARS科技攻关组”成立,下设8个科研小组,广东省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林锦炎担任其中流行病学组的负责人,他的任务是SARS流行病学特征研究、SARS病毒溯源研究以及SARS病毒溯源动物模型验证这三项科研工作的协调与统筹。

“4月29日小组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网检索全国流行病学研究专家。”林锦炎说,“当天下午就以电话方式向选定的专家发出邀请。”林锦炎很自豪他们工作的快节奏,同时很认真地对记者强调,广东省CDC对SARS病毒溯源的一些检测工作,4月中旬已经开展,“比如对广东江门‘周利民个案’的调查”。让林锦炎自豪的另一件事情,是此后广东寻找SARS病源的集中调查,“在全球范围而言,都是启动最早,参与专家最多的。”

因为此前一直承担猪、鸡等动物冠状病毒研究工作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被指定主持这一浩大的工程。“把目光放在动物身上”,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孔宪刚分析说,推导逻辑其实并不复杂,“SARS病毒属于冠状病毒,但与人们已经在动物体内发现的几十种冠状病毒都不一样,从诸如‘艾滋病毒是从动物传给人类’的推论,我们可以得到启示,SARS病毒有可能来源于动物,因为它是一种全新的病毒,那源头动物很有可能是人类的日常生活圈子之外的野生动物。”因此,在流行病学组中,SARS病毒溯源研究是其中的重点,细分成野生动物与家禽家畜、水生动物、观赏动物、病媒生物以及实验动物驯养动物5个溯源组。其中由孔宪刚带队的野生动物与家禽家畜溯源组集中的科研力量是最强的,汇集了来自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解放军军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动物防疫监督总所四家科研机构中的一流研究人员。

由深圳市CDC和香港大学组成的另一个联合攻关小组也在进行同样的溯源研究,科技攻关小组办公室主任、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处长张超对这次科技攻关中的多层次合作,有相当高的评价。在他看来,这两路不同人马之间的合作胜于竞争,“不存在谁给谁压力的问题,目标都是一致的”。他引以为印证的是两路人马的科研结果发布几乎是同步的,只是深圳方面选择了对社会公开发布,而广东省方面选择的是小范围汇报。

让人激动的进展在5月16日,孔宪刚说,在一系列试验中,同时从猴、蝙蝠、果子狸和蛇的样品中检测到的核酸片断序列与SARS病毒有高度的同源性,多次重复实验都得到同一结论,而这意味着他们在动物体内发现了SARS病毒的基因片断。深圳方面也取得了同步进展,5月14日,实验人员从6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3株SARS样病毒,从一只貉标本中分离到1株SARS样病毒,经确认是冠状病毒。5月16日,对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出的SARS样病毒基因全序列测定分析显示,此种SARS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有99%以上的同源性。零距离接触数十种动物样本,而究竟哪种动物带有SARS病毒、它们身上还有哪些人类不知道的潜在病毒,这些又都是未知数,因此危险可想而知。冯力说,他们穿的防护服与SARS隔离病房医生的防护服很相似,也是厚厚的口罩、手套,全副武装。5月23日,深圳市CDC与香港大学联合发布这一研究结果。

2003年9月4日,美国《科学》杂志网站发布了深圳与香港大学联合研究人员的SARS病毒溯源论文,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SARS病毒有可能来源于动物,并通过跨物种传播而感染人类。美国著名冠状病毒专家,科罗拉多大学凯瑟琳·霍尔姆斯教授评价说,中国研究人员获得的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发现”,首次为研究人类SARS病毒来自何方提供了“重大线索”。

另一支在做相同追源研究的中国农业大学团队虽然在同样采集的上百只果子狸标本中均未发现SARS痕迹,但他们却观察到了另外的东西。农大动物病毒学博士黄金海告诉记者,他们在其他的样本包括家禽中发现了大量没有被记录过的新病毒,“也就是说,它们和人类共存着,有可能是仍然没有渠道从动物传给人,也有可能是它们在人体中却毒性很弱而不表现出任何症状,但你很难说哪一天它们也会引起像SARS一样的灾难。”

2003年SARS病毒排查溯源记1

在弄清楚果子狸是否是这种病毒的真正宿主而病毒又是怎样由它传染给人之前,人们对这种动物开始保持警惕  

“高度同源性”的现实与争议

深圳方面发布的结论,被媒体比喻成果子狸的“一审判决”,高度同源性的科学解读被通俗化为“果子狸疑是SARS元凶”。戏剧性的转折出现在6月19日,中国农业大学公布“动物源冠状病毒专项研究”部分成果,他们所采集的76份果子狸样本均未检测出SARS病毒。

这种完全相反的检测结果,在林锦炎看来,却是“完全可以理解,一点也不奇怪”,他解释说,“就像人可能会感染AIDS,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检测出AIDS一样,不同的实验方法和条件,不同的样本,不同的基因片断检测,都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被指责为“果子狸风波”的始作俑者之后,深圳CDC主任庄志雄曾表示,他们“从来没有说过果子狸就是元凶”,他们的研究成果说明的只是人类SARS病毒起源于动物的SARS样病毒,至于果子狸和貉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将SARS病毒传染给人类的,是否有中间宿主,已经说明了“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他们研究中“样品量少,来源不明、地点局限”等指责,庄表示都能接受,但他申辩,在其后的研究中,已经扩大了样本采集范围。庄引为旁证的是,8月上旬,《科学》杂志委托美国独立机构霍尔姆斯实验室,对香港大学和深圳CDC从动物体内分离出的SARS样病毒重新进行基因组序列,证实结果无误之后才刊登,这种经过第三方机构验证的结果,足以证明他们研究成果的力度。

而钟南山院士,对于果子狸与人类SARS之间存在某种传染关系,以及灭杀果子狸一直持肯定态度,几个月之后,在12月底重现广州的SARS病例,似乎以一种斩截的方式在终结争议,1月6日开始的广东果子狸全面灭杀,已经是一种明证。其后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在广州的考察期间,并未对果子狸的灭杀提出异议,相反,此次考察组组长布莱曼(Breiman)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肯定了广东方面之前的研究结果,他说:“专家组在第一个疑似病例工作过的餐厅里拿到的曾关过果子狸的笼子中,几乎都检测出SARS冠状病毒的存在,在一个野生动物市场关果子狸的笼子里,也发现了同样的冠状病毒。我们现在仍然不能确定果子狸在SARS传播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但至少确定二者之间是可能存在一些联系的。”

一直陪同世卫官员考察的广东省CDC副主任许锐恒,对此次检测结果的表述,同样十分严谨,他会很认真地纠正记者关于“果子狸是SARS病毒主要载体”的表述,许锐恒说,“现在的检测结果能证明的,只是果子狸是SARS病毒载体之一,貉、獾同样存在携带病毒的迹象,但究竟什么是SARS病毒的源头,还有待研究。”而灭杀果子狸以及封存貉、獾,许锐恒说,“这是我们目前的现实选择”。

2003年SARS病毒排查溯源记2

SARS四大重点“疑犯”——果子狸、貉、獾、老鼠  

下一步追查

自然疫源地,是指病原体、宿主及其媒介所存在的生态环境与景观。张知彬说,要控制疾病传播,除了借助有效的治疗手段外,还必需对自然疫源地进行综合治理,这需要对病原体、宿主及其媒介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有充分了解。控制疾病传播和流行,既可直接控制宿主的数量,也可采用控制媒介数量的办法。“例如,钉螺是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通过破坏钉螺的栖息地,可以达到血吸虫病的控制。鼠是鼠疫杆菌的宿主。鼠密度过高,就易造成鼠疫流行,因此控制鼠密度是一项重要措施。”

“我们现在面临的迫切问题是,非典冠状病毒的主要宿主究竟是不是果子狸?在果子狸之外有没有其他生物也在同时传播?有没有媒介生物介入?传播途径是什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学家张知彬认为,在彻底弄清这些疑问前,一切举措都要慎重,“人与动物的病毒链已经相当复杂而敏感”。

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科技攻关流行病学组工作内容及承担单位

2003年SARS病毒排查溯源记3

资讯

2003年度各研究单位对SARS病毒溯源的各动物样本种类

果子狸、穿山甲、猪獾、鼠獾、貉、鼯鼠、猕猴、懒猴、白面狸、海狸鼠、蝙蝠、银狐、蓝狐、猫、兔、犬等哺乳动物;孔雀、水鸭、麻鸭、鸡等鸟类;褐家鼠、蟑螂等与人类密切接触的病媒生物,以及龟类、鱼类、两栖类的水生动物。

果子狸、貉、獾、老鼠——SARS四大重点“疑犯”

果子狸:猫科,以低、中海拔的热带地区为多,我国河北、山西、陕西、江苏、浙江等地均有分布。夜行性动物,食性杂,喜欢果实和谷物,亦食各种小鸟、鸟卵、小型爬行动物、鼠类、昆虫等,遇到敌害时,能从臭腺射出浅黄色分泌物自卫,平时无臭味。

貉:别称“狸”,猫科,东亚特有动物,主产中国、俄罗斯、朝鲜、日本、蒙古等,我国的貉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貉栖息于山野、森林、河川和湖沼附近的荒地草原、灌木丛以及土堤或海岸。

獾:猫科,栖息于山麓及平原郊区,洞穴多在土坡、坟堆或岩石下。体重可达15公斤,獾性喜清洁,群居,食性杂,食物包括农作物、植物的根茎、蚯蚓、蝼蛄等。

老鼠:啮齿动物,体形小,繁殖快。平川地区穴居型鼠类多为黄鼠、沙鼠、仓鼠、跳鼠和黑线姬鼠等;丘陵梯田中常有社鼠、花鼠和岩松鼠等;林地有红背、棕背等;居民住宅区多为褐家鼠、黄胞鼠和小家鼠等。目前世界上对人有害的各种鼠类大约有成百亿只。

中国阻击禽流感

李若干

“人类有什么办法能够预防或者控制禽流感?”

“不要靠近鸡!”

面对电视镜头,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新闻官鲍勃·迪兹的答案直接明确——越南、韩国与日本发生禽流感后,中国媒体调查春节的出境游市场,这三国的旅游者并无退团要求。不过,旅行社不敢掉以轻心,最具噱头的措施之一是:要求韩国接待方将代表韩国饮食文化的名菜“人参炖小鸡”从菜单上撤下——且慢,我们需要将鲍勃的话听完。“不要靠近鸡”,他说,“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人、畜以及病毒,迄今并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所以,我们十分担忧(禽流感)”。

1月14日,越南卫生部卫生预防司司长郑军训向媒体表示:越南卫生部的初步化验结果显示,越南发生的禽流感与当地居民所患的甲型流感病毒相同,均为H5N1病毒。

从新闻演进的角度观察,去年12月,韩国忠清北道阴城郡的一家养鸡场被爆出现禽流感,随即有49家禽类农场报告有疑似病例。经检测确认14家养鸡与养鸭场感染了这种H5N1病毒。200多万只鸡鸭被屠宰掩埋。稍后,日本山口县东町养鸡场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仍为H5N1病毒。事实上,越南的禽流感也是去年12月开始发生,郑军训的报告,使禽流感新闻急剧升温——人、禽所携病毒相同,这意味着,此次禽流感不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动物疾病与经济损失,人的生命以及周边国家的安全被深深地牵涉进来。

在郑军训的报告里证实,越南的禽流感先期从南部湄公河流域的前江和隆安两省暴发,然后逐渐往北蔓延。前江与隆安两省目前已有140多万只鸡染病,北方的河西省也已宰杀处理了8万只病鸡。

广西与越南接壤共有11个口岸和25个边境互市点。郑军训发布报告的第二天,即1月15日,广西检验检疫局紧急启动出入境动物检验检疫应急预案。自发稿截止之际,检验局动检处处长陈立标介绍:这些口岸最近一段时间的正规渠道均没有从越南,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进口禽鸟(包括活鸡鸭)及其制品。广西市场目前也没有发现来自疫区的禽类及其制品。云南有两个州与越南接壤,有3个口岸。云南卫生厅1月15日称,云南尚未发现感染者。

同样相对接近越南的广东省也于1月15日转发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公告,禁止从越南、韩国与日本进口禽鸟及其产品。

1月16日的严防禽流感在北京发生与传播的紧急会议上,北京农业局副局长刘亚清要求北京市动物检疫监督所,“进行拉网式检查“——其范围分别是各区县禽类养殖场以及大型批发市场、商场和26个公路检查口。与各地严防相适应的措施之一是农业部还派出3个督察组,分赴与疫情国家较接近的辽宁、山东、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对疫病进行严密监控。

业部畜牧兽医局局长何镇昭认为,禽流感主要有两种途径传染,一是通过空气,也就是鸡的喷嚏;还有是消化道,鸡的粪便。养殖人员要比较注意,一般老百姓被感染的几率几乎没有。我们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把病毒挡在国门之外。

2003年SARS病毒排查溯源记4

韩国严防禽流感蔓延  

禽流感与H5N1病毒

1997年5月9日,香港一名3岁男童体内分离出一株甲型流感病毒,同年8月确诊为全球首例由A型(H5N1)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间病例,至当年底,香港共发生18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6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潘孝彰教授与卢洪洲副教授两位专家介绍说,这首次证实了H5N1病毒能感染人类,并且有很高的致死率。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

目前在韩国和日本等地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属H5N1型,通常只在禽类中传播,很少感染人类。1997年香港禽流感曾使12人患病,其中6人死亡,是非常少见的情况。此外,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目前尚未发现由于吃鸡肉和鸡蛋而受感染的病例。从微生物学角度讲,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首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不含禽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受体,即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流行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组必须含有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第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使其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

此次越南证实人禽所携病毒相同,提出来最重要的问题是,H5N1病毒如何从病鸡身上传播给人类的。越南卫生部卫生预防司司长郑军训推测:这种病毒不会直接从病鸡向人类传播,而可能是通过一种哺乳动物,包括猪等传染给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