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收入的互联网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此时,我身处距离北京1000多公里的中原城市的小网吧里,上网费,每小时1.5元。旁边的一个网吧更便宜,每小时1元。整个街区十几间网吧比肩而立,相对的,想找个吃饭的地方却不容易。

网吧里全是烟雾弥漫,全是本地以骂为主的口头语,全是十七八岁,顶多20岁的小青年,没有暖气,但那么多年轻人聚在一起,你根本感觉不到冷,反而感到气闷。这与我过去的上网经历略有不同,过去,每次我与网友聊天的时候总习惯性地问一问他们在那里,得到的回答基本是在网吧,这就是网吧,我们互联网用户上网的基层单位。

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一些数字,可以佐证网吧在互联网发展上的一些作用,比如,里边提到我国的网民仍然以男性、未婚者、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体。尽管本科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网民和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网民比例在增长,但受教育程度在大学本科以下的人、低收入者仍然占网民的大多数。这个报告里你还可以看到,一直被看好的网络游戏也已经成为很多年轻网民上网的主要原因,并正在为网络游戏产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在经常和有时玩网络游戏的用户中,平均每周上网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达到了11.3小时。网络游戏自然成为互联网公司最大的利润增长点,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提供的数据,仅在2003年就审批互联网游戏37种,平均每10天新增一种。

中低收入的互联网0

一直被看好的网络游戏成为很多年轻网民上网的主要原因  

据说,在这样的小城,春节的三天里,你甚至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可一打听,从年三十到大年初二这传统的“非营业”时间,网吧照常营业。可见,正是互联网使小城保持着和外界同步的状态。这里可以举一个传统产业的例子,我的车坏在了这里,修车厂拖车的时候,为揽住生意计,给我保证过不了年就能修好。结果过了3天我去问,不要说配件没买到,甚至连厂家在哪儿都没找到。厂家提供的800电话总是太忙打不通,于是通过当地114查询,又是一个很难接通的对外电话。最后终于通过厂家找到了附近的专修店,店里居然没有配件代码手册,一件本来不复杂的事情,在他们那里这样被弄得越来越复杂。传统产业中的春节,也是神圣不能侵犯的,如果离春节远,发货一切正常,可临近春节,一切都要放一放了。动不动就是年后的某某天才能做某某事。

不妨把短信业务的高增长和大面积覆盖与现在的游戏产业做一个对比,看看低收入人群是如何促进一个市场的迅速扩张的。短信业务的推出,不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七八年前就有,但业务量一直没有大的进展,恰恰是这几年,蛋糕才迅速膨胀的。早期的手机用户绝大多数使用的是仅支持英文输入的手机,没有中文短信的功能,并且早期手机用户群小,手机多为商用或公务,因此使用短信缺乏必要性。更重要的是,早购买手机的都是高收入,不在乎发短信能节省的那点钱。结果那时人均话费500元以上,短信却寥寥。

短信的普及,得益于2000年前后中文输入手机进入市场并普及,当价格降到一定程度后,中等收入人群开始购买。此时,他们可以承担一次性购买手机的费用,但却难以承受一直不变的话费费用,于是短信在这一用户群中找到了用武之地,于是,在手机用户人均话费降低到150元的时候,短信的业务却飞速成长了。因为任何时候,中等乃至中低收入人群都是消费者的主体,只有把他们请到市场里,市场才能爆炸式发展。现在的网络游戏,正当此时,因为上网人数已经足够大到他们可以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社区、城市乃至国家,游戏正提供了他们这个组织起来的平台。

住在小城的宾馆里,还有这样一个印象,电视机的遥控器最容易调出的,从1到9的个位数字频道全是娱乐为主的,根本没新闻频道的影子。这恐怕是根据当地人的喜好调整的结果。中低收入人群的娱乐需求往往是各用户群中最强烈的,这是短信铃声、图片和短信游戏普及的最大因素,也是现在网络游戏爆炸成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