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附庸风雅”的新生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蔡伟)

报道:“附庸风雅”的新生活0

2002年7月,由“北京长城阳光山谷马术俱乐部”举办的八达岭长城杯西部牛仔绕桶赛中,众多女骑手展现英姿  

马主与马术爱好者

主笔 蔡伟

在北京、上海、广州、温州等富裕城市,马术俱乐部这种新的娱乐机构正逐渐在城市周边密集地发展起来。仅在北京附近,就已诞生了超过20多家马术俱乐部

记者前往的北京天星调良国际马术俱乐部远在顺义孙河镇,却已经是距北京城最近的一家。俱乐部总经理王蔷原来在《时尚》伊人杂志做编辑,两年前离开后,与老公还有一些朋友加入了这家马术俱乐部。“我老公是股东之一,我只是一个小股东。真正的大股东并没有露面。”

俱乐部面积约有两三个足球场大,拥有数个不同用途的训练场。在其中的两个场地,4个法国小女孩头戴黑色骑师帽,身着全套骑装,在骑术教练的指令下作打圈训练。女孩的年龄在八九岁,其中一个可能只有6岁。王蔷介绍说,她们的父亲在法航工作,每周都会来训练一次。在这里,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在训练方案中选择一种。每次只需提前预约,俱乐部会安排好场地、马匹和教练。天星调良国际马术俱乐部有专门的小马俱乐部,专门针对未成年骑马爱好者培训。

另一些更特殊的客户拥有自己的马匹。与使用俱乐部马匹训练和娱乐的骑马爱好者相比,他们的兴趣更延伸到骑乘之外。出乎记者意料之外的是,一匹不错的骑乘马价格远非想象中那么昂贵。在国际上,一匹好的赛马价格从几十万美元到上千万美元不等,而国内从海外引进的比赛用马在几十万到上百万人民币也非常普遍。

据俱乐部张可教练说,马匹远不仅是娱乐伙伴,还是投资工具。价格高达上千万美元的昂贵赛马固然并非罕见,但大量价格远低于此的良种赛马成交量却更为频繁。张可介绍说,他在欧洲学习比赛时候,身边赛马的转手非常频繁,比赛和马的交易经常交错进行。投资是马主养马的重要目的,另一方面,对马匹驯养本身也是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天星调良俱乐部马厩里,记者看到数匹高大的马匹,其中一匹名为“伯爵”的苏血马非常漂亮,马场工作人员正在为它准备鞍羁。“苏血”这个品种出自张北地区的养马场,苏联曾经赠送过我国一批名马,全部在张北地区的马场饲养,在几十年里形成这个品种。“这匹马的主人马上要来。”王蔷介绍,“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与私人飞机的拥有者一样,中国的马主只有少数人拥有自己的牧场和马厩,大部分都选择将马养在马术俱乐部,由俱乐部负责养马、驯马、医马。一匹马在俱乐部每月的代养费大约是3000元人民币。马主在缴纳费用后,每次来之前只需一个电话即可。许多马主的马匹购买本身都由俱乐部帮助指导挑选。

“骑马是为了什么?”张可说:“是为了快乐!”坐在俱乐部酒吧的沙发里,张可讲起他儿时如何爱上马的故事。由于喜欢马,那时他经常拿家里的菜去喂胡同里赶大车的马。第一次骑马是在15岁时被姐姐用激将法骗上马背的。为了提高竞技水平,张可多次自费前往法国和比利时学马术。为免除高额学习费用,并无偿使用教练的马,他曾经在国外无偿为马术教练和马主当助手。“国外马术运动相当普及。荷兰国内有150万人骑马,但能参加国际比赛的运动员只有150人左右。法国养马历史那么悠久,在欧洲也只能排在德国、英国和西班牙之后。我在国外最重要的目的是参加比赛,因为那里才有众多高水平的赛事,这对于提高竞技水平和对马术精神的理解最为可贵。像我这样的国内专业运动员,在国外却不及许多十几岁的骑手,可见我们在马术文化上与国外的巨大差距。”

张可所说的马术文化,其精髓就是爱马,理解马。他解释说,马是防卫性动物,想骑马的人首先要了解马,要消除马的怀疑,接近它,亲近它。在学习能力方面,马的学习模仿能力弱,对马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对马条件反射的培养来进行,需要时间和耐心。在马厩中,张可站在由他训练的“伯爵”身边,亲自向记者作了演示。随着张可的指令,“伯爵”抬起一只前蹄,张可用双腿将其夹住,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小铁刮子,干净利落地将马蹄中的杂物清理干净。“伯爵”驯服地依次抬腿,由张可逐一清理,“这就是爱马、理解马的日常工作之一。你只有知道它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哪里不舒服,想要做什么,才能让马淡化对你的警惕,并接受你的指令。”张可从口袋里拿出一个胡萝卜放在“伯爵”嘴下,“胡萝卜是喜欢骑马人口袋里必备的东西。你只有经常奖励它,它才会亲近服从你。”

报道:“附庸风雅”的新生活1

北京天星调良国际马术俱乐部  

太阳逐渐西斜时,马主仍然未到。和王蔷、张可聊起许多养马人的故事时,两人遗憾地表示,许多人成为马主却并非真正由于喜爱。“许多人来到我们这里就问,最贵的马多少钱,然后就要人开支票,一切手续费用交付后,却往往再也不来看一眼。”王蔷说,“对很多人来说,养一匹马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朋友养了,他也不甘落后。有的认为是一种身份象征,自己也应该有这么一个‘配置’。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当一个马主。许多媒体在对我们进行采访后依然刻意渲染马对于身份和财富的概念,这让对马文化已经非常匮乏的人群来说,是再次的误导。”

天色渐暗时,“伯爵”的主人终于出现。在打过招呼后,他站在俱乐部吧台边上,点起一支烟,向服务生要了一个烟灰缸。刘明年纪大约30岁左右,一身红色的夹克,完全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城市青年形象。当记者询问他养“伯爵”的初衷时,他却告诉记者,从1997年开始,他已经先后拥有过5匹马。“伯爵”是由上一匹母马所生,原来在通县一家马术俱乐部驯养,后来觉得天星调良比较正规才转来这里。记者此后从俱乐部得到的“伯爵”训练备忘录上看到,半年来伯爵在训练中的进步和缺点,从健康到训练,都有详细记录。刘明的另一个爱好是赛车。问及原因,从事日用品生意的他说,日用品行业过于枯燥,所以他很想刺激的活动。

刘明此前不久为对“刺激”的爱好付出了金钱和时间之外的另一个重大代价——在一次越障中,他从马身前摔下,“碗口粗的横杆都被砸断了”。他微笑着比划着。这次代价的后果是他在医院里躺了一星期,后遗症则是一度产生了心理畏惧障碍,不敢骑马了。“说实话,心理障碍现在还有一点,在教练的指导下有些克服了。今天就是专门来骑一下的,不过因为有事晚了。”不过张可还是要骑“伯爵”跑一跑,活动活动,也让刘明看看“伯爵”近来的训练情况。

太阳西下,马场上已经空空荡荡。张可正骑着“伯爵”,训练着盛装舞步。尽管中国拥有超过6000年的养马历史,但由于军事用途的消失,畜力逐渐被取代,中国又不能实行现代赛马,马的用途变得日益茫然。除了竞技上的不发达,现代赛马没能在中国很好推广使马文化和马业科技几乎成为空白。中国的马业在丧失农业用途后无处可去,导致“文革”前我国许多良种马由于没有市场,很多已经开始退化。著名的三河马和伊犁马都已经退化严重,几乎不能形成种群,刘明的苏血马情况虽然稍好,但也不容乐观,整体马群并没有优化的可能。

报道:“附庸风雅”的新生活2

国外的私人飞机进入上海的shpping mall,瞄准中国的高消费群体  

报道:“附庸风雅”的新生活3

长沙的一位购房者为了看清别墅的全貌,驾驶着私人飞机将别墅全景尽览眼底  

180名私人飞机驾驶执照拥有者

王蔷带领记者参观了室内训练场和准备明年种草的新训练场。在俱乐部酒吧后,两架初教六螺旋桨飞机被全新的蒙布遮蔽着,半截翅膀都被拆下封存,机身上的油漆没有半点刮痕。王蔷告诉记者,这是俱乐部大股东新买的飞机,他也喜欢飞行,这两架飞机只是暂时存放在这里,很久没有飞了。我们无法准确解释,为什么中国的私人飞机更多停留在地面上?当然,与骑马相比,在中国“玩”飞机,显然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程序和困境

如果说国内目前私人飞行俱乐部内广泛装备的蜜蜂系列飞机是飞机中的夏利的话,天星调良俱乐部里的初教六就已经是私人飞机里的奔驰了。作为中国空军初级教练机的标准装备,初教六的速度、飞行高度和性能让蜜蜂系列望尘莫及。但飞机的主人由于不愿说明的原因,只能让两架飞机拆下半截翅膀忍受寂寞。不过北京雁栖湖航空俱乐部副经理韩广最近却正忙。尽管目前是北京最不适合飞行的季节,但俱乐部从捷克引进的新型欧洲风神轻型飞机即将到货。此前雁栖湖航空俱乐部使用的轻型飞机主要是国产蜜蜂3型、蜜蜂4型和美国快银等低档次飞机,这类机型的售价一般只有十几万元,只相当于一辆中档家用轿车。而欧洲风神的价格为70万人民币,虽然是目前国外最便宜的超轻型飞机之一,但对于国内航空俱乐部来说,已经是鸟枪换炮了。“欧洲风神的主要特点是外形设计美观,速度快、升限高、航程远。同样使用奥地利生产的Rotax发动机,欧洲风神与同档次飞机相比都具有优势。而且这种飞机装有导航雷达,具备了一定的复杂飞行能力。”韩广这样描述他们的新飞机。

在华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民间飞行主要还集中在滑翔伞和动力伞方面。相比之下,轻型飞机无论是参与人数和俱乐部方面都少一些。“据我所知,在山西大同和河南安阳有飞行航校,但那是国家机构。河北廊坊有一个飞行俱乐部,曾经有一个外国人想去学飞行,到那里之后发现机场没有跑道,只有供起降的草地。当时正下雨,他的汽车连车轮都陷进去了,于是他又来到我们这里。”韩广颇为自信地表示,“目前真正正规、能获得国际通用飞行驾驶执照的民间轻型飞机俱乐部,在华北地区基本上只有我们一家。”记者通过电话了解的情况基本证实了韩广的说法——位于上海的华银国际飞行俱乐部华小姐表示,该俱乐部只提供滑翔伞和动力伞飞行服务。而位于广东的另一家飞行俱乐部虽然规模不小,但也以滑翔伞和动力伞为主业,轻型飞机只有有限的几架“蜜蜂”。位于河北廊坊的廊坊北方国际飞行俱乐部程先生向记者证实,该俱乐部目前处于“放假期间”,并表示目前飞行学员很少。尽管雁栖湖飞行顾问有限公司此次通过引进欧洲风神机型巩固了在华北地区的地位,但北方地区的私人飞行发展依然比较缓慢。

国内目前私人飞行远远落后于国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过去我国执行了严格的空域管制制度。“在私人用户市场上,这个瓶颈是最关键的。一辆200万元的豪华轿车目前买的人很多,但相对便宜得多的私人飞机却乏人问津,关键原因不是没有人喜欢,而是空中管制。用户买了飞机是要飞的,如果买了没有地方飞就成了摆设。”韩广进一步补充说,即使私人拥有了飞行执照并购买了私人飞机,也不可以随意地上天,“你必须将你的起飞地、目的地以及沿途经过地域向当地的空军进行申报,经他们批准后,才可以在规定路线内飞行,这个申报时间至少是要提前十天至半个月。”如此繁琐的飞行申报程序使渴望学习飞行,甚至渴望获得拥有私人飞机的人望而却步。

今年5月1日,新的航空管制法规出台后,空域问题不是大问题了,但目前韩广的客户们只能在俱乐部获得的指定空域内飞行,“如果从北京飞往上海,除了需要事先获得批准外,飞机需要具备足够的续航能力、适航能力,需要导航图,飞机上需要有导航雷达,驾驶员要懂得机场呼号,导航员和机场方面的沟通都需要培训。目前我们使用的轻型飞机只能进行白天日航,这在飞行驾驶执照上都有注明。如果是经过夜航培训的飞行员,他的驾驶执照上同样会注明。即便将来空域方面的问题获得解决,自由飞行的瓶颈依然很多。”而飞行若没有一定的自由度,显然无法实现人们从飞行中获得自由的快感。

与北方相比,目前广东在空中管制方面开放的动作比较大。雁栖湖飞行顾问有限公司最近在广东肇庆、清远、丛化三地一次拿下三个空域,“如果没有行业背景,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韩广非常自信地表示,“此前有台商和港商曾投资几千万试图进入私人航空这一领域,但最后连一张批文都没有拿到。”韩广透露,他们俱乐部最近在深圳大梅沙获得了一块飞行空域。

与国外几十万飞行爱好者相比,中国目前获得飞行驾驶执照的人数与我国人口比例可谓微不足道。据国家民航飞行标准司监察处统计,迄今我国内地拥有私人飞机驾驶执照的有180多人,其中开蜜蜂系列的有六七十人,开R-22直升机的有五六十人,开运5型的十几人。而根据位于珠三角惠州淡水旅游区的深圳天鹰俱乐部总经理丁鲁军介绍,目前大陆地区仅深圳就有私人飞机二十余架。在香港特区,拥有飞机驾驶执照的已超过100人,这些人无疑是大陆广阔空域的潜在消费者。从目前大多数飞行俱乐部报出的价位来看,获得最初级的国际通用飞机驾驶证只需要30个小时的飞行时间,费用为3~4万元(驾驶蜜蜂型飞机)。每小时的飞行费用为600~1200元(会员价低于普通客户)。雁栖湖飞行俱乐部的会员费是每年2万人民币,客户可以将私人飞机寄存在俱乐部,一个月的维护和保养费用是1500元,每小时空域使用费是600元。而深圳的天鹰俱乐部初步预计俱乐部会员会费在30万~50万元,每小时飞行收费高达3000元左右。

“来我们这里学习飞行的人可谓三教九流,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都是富豪。从普通白领到私人企业主,从男士到女士,中国人到外国人,人群非常复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学飞机,问的人多,真正来学的少;带有目的性的学习多,纯粹娱乐的少。对于轻型飞机,有钱人是为了玩,但大多数人是考虑到将来是否有用。”“其实并非完全没有富翁关心私人航空,但基本上都是秘书打电话过来咨询,显见对他们来说,私人飞机的商业用途多而娱乐用途少。”私人飞机在中国到底应该往娱乐方向发展,还是应该瞄准私人商用市场,韩广并没有明确作出结论。而是以《17个改变世界的人》 一书中有14个超级富豪酷爱飞行,说明许多富人喜欢飞行,根本原因应该是骨子里的冒险精神。“远大总裁张剑就是一个直升飞机驾驶员。他曾经表示,对于被邀请到外地开会,是否同意取决于当地能够提供他驾机前往的条件。”尽管前一段时间远大直升飞机发生了飞行事故,但远大目前仍有1架直升飞机、3架美国塞斯纳轻型飞机,其中一架属于比较高档的“奖状”公务机。“张剑曾经准备与我们合作,付100万元定金购买我们俱乐部70%的股份。但后来却没有了下文。”

空管的限制、航空人群的薄弱也严重限制了通用航空产业链这个金矿的形成和开发。目前全世界约31万架轻小型飞机中,美国拥有约22万架。美国已具备完整的通用航空工业,形成了包括飞机制造商、零配件制造商、航空电子仪表制造商、飞行学校、飞行俱乐部、飞机租赁公司、飞机中介公司等等一系列产业链,每年给美国带来相当于64亿美元的经济产值。而在我国,这一产业链基本上为空白。

目前,中国私人投资的飞机制造企业虽然已有北京科源、上海雏鹰和浙江湖州泰翔等民营企业参与,但这些企业创始人此前无人有相关的航空制造背景,私营飞机制造企业存在着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和经验匮乏等诸多问题。即便已经是发展多年的中国国营飞机制造公司,由于长期缺乏制造轻型飞机的历史,在轻型飞机的研制和生产上也存在着技术和资金上的问题。研制成功超七战斗机的四川省成飞集团公司准备生产的超轻型飞机是从并不出名的美国老虎飞机制造公司引进的“Tiger”AG-5B型私人飞机,有几十年历史的石家庄飞机工业公司与中国航空飞行第一设计研究院和中国民航学院联合投资上千万元研制的小鹰500轻型飞机在研制过程中也困难重重,目前尚未获得中国民航局的生产许可证和适航证。与此相比,下面一个例子也许对我国通用航空相关各界是一个触动:今年10月23日,英国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宣布赞助美国探险家斯蒂夫·福赛特进行世界上首次“单人飞机不间断环球飞行”时,美国航空界怪才、著名轻型飞机设计师鲁坦这次专门设计被称为“环球飞行者”的新型飞机。该机采用了一系列高科技技术减轻飞机重量、降低飞机油耗,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飞机设计和发动机由在美国和世界上都不那么出名的Scaled Composites公司和威廉姆斯国际公司设计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