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用“两条腿”回应“话语权”

作者:李三

(文 / 李三)

华晨用“两条腿”回应“话语权”0

苏强  

专访华晨金杯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强

三联生活周刊:“两条腿走路”如何保证华晨利益的最大化?

苏强:经济利益必须要保障,合资企业股权比例是50%对50%。华晨宝马的管理者,有华晨派的人,有德方派的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是一个整体。合资企业的目的就是要为股东创造最大效益。

三联生活周刊:合资公司第一款产品宝马3系上市时,车身上没有出现华晨的标识,有人认为这说明中方股东在合资企业里没有话语权,您对此怎么看?

苏强:宝马是一个世界性的品牌,宝马集团是一个以品牌为导向的汽车公司,这是客观事实,华晨汽车必须尊重。对华晨汽车来说,宝马车身是不是打上华晨的字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合资企业里,中外股东能否精诚合作实现双赢。我的体会是,在对外合作中要注意狭隘的民族主义。

三联生活周刊:您不妨为我们盘点一下,在与宝马合作的这些天里,华晨赢了什么?

苏强:现在的状态是,宝马与华晨共线生产,虽然焊接线、总装线是单独的,但涂装工艺宝马与中华实现了共线生产,检测线共线,试车跑道也是共同的。

共线生产确确实实为中华轿车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中华轿车管理体系就是宝马提供的,就这套体系,如果靠华晨自己摸索,肯定要耗费很多时间。现在,华晨在发动机项目上需要技术支持,宝马非常积极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华晨的员工与德国同事如何共线生产?他们能否适应德国标准?

苏强:不能不承认华晨汽车在质量上和宝马有很大的差距,还是在宝马准备生产的阶段,他们的严谨态度就给华晨员工很大触动。大家知道,德国人很认真,而宝马又是高档产品,他们对质量的执著简直到了苛刻的地步。由于是共线生产,中华必须按照宝马的标准去做,比如在涂装车间,两百人的车间和厂房全部交给宝马,由合资企业替华晨汽车完成中华轿车的涂装工艺。这样,不管是中华还是宝马,任何一点瑕疵都逃不过宝马工程师苛刻的检测。宝马的工作态度对华晨员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三联生活周刊:您刚才提到了中华轿车管理体系就是宝马提供的,这套体系是否适用于华晨汽车?

苏强:中华轿车现在使用的就是宝马的质量评价体系。宝马是高档豪华轿车,他们规定宝马的缺陷分不能超过3分,对中华的要求是26分就可以了。实际上,中华轿车现在已经达到了13分,这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与宝马的3分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中华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中华轿车每一个星期的质量控制测评,宝马都派人参加,每周的质量改进会,宝马的技术人员也来。宝马的介入,给中华提供了很大帮助,以前需要两个月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20天就可以搞定了。

三联生活周刊:听说有人给华晨汽车提建议说,干脆把中华停了,把用在自主品牌上的精力和资金转移到合资公司,和宝马合作又轻松又赚大钱,何乐而不为?

苏强:对中国企业来说,有没有自己的品牌非常重要。事实上,中国汽车业界已有共识,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就永远是“贴牌加工企业”。的确,华晨面临的压力很大,但不会放弃,因为我们认定,造自主品牌的轿车有长远发展的优势。 华晨话语权两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