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鬼话连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宝)

2004年的新版图书,我读到的第一本叫《你家里有镜子吗》(张国光选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2004年1月第1次印刷),第二本叫《深夜,千万不要对着镜子梳头》(欣欣编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这两本书选编的都是恐怖故事,俗称鬼故事。

鬼故事是中外通俗文学中的传统大项,美国的斯蒂芬·金靠写鬼故事大红大紫,钱袋里的真金白银比冥器店的假钞还要多。眼下的中国人扮得比古人厚道,装神不弄鬼,即便在消遣读物中也是宁说神话不说鬼话。其实鬼话通常比神话有趣——吓得半死也是一种乐趣。《你家里有镜子吗》和《深夜,千万不要对着镜子梳头》搜集了近年来民间流传的恐怖故事,有几篇编得真好,完全可以和洋鬼子的短篇恐怖比肩而无惧色。武侠小说曾经是当代中国通俗文学的高峰,我有预感,下一个高峰将是长篇巨构的恐怖小说。

目前恐怖故事有很大的市场缺口。根据我的研究,女生都爱听男生讲故事,尤其爱听鬼故事。因此,鬼迷心窍一肚子故事的男生才能在情场上所向披靡。鬼故事的供应短缺断送了真实生活中爱情文学的一大资源,心里没鬼才会心虚,说话都结巴,情话的质量不高。

我这几年和书业有些交往,所以非常喜欢《深夜,千万不要对着镜子梳头》里一则有关书的故事:“有一天,我发现路上开了一间新书店,就走了进去。一进门,发现屋子里黑乎乎的,没有一个人。喊老板,但没人回答,我就自己翻书看。一会儿,我决定买一本书,又大喊了老板。这次从书店后面出来一个眼神空洞的老头儿。我问多少钱,他说35元,他的声音也怪怪的。我掏了口袋发现只有32元,他说那就算你32吧。但是他又接着说道(声音低低的):‘你回家后绝对不可以翻开最后一页,不然会……嘿嘿嘿嘿……’他的笑声阴森森的,我赶紧抱着书跑了出去。回到家后我把书放在书桌上,晚上睡觉时忘了关窗,风从外面吹了进来,把书吹到了最后一页!我一觉醒来,发现书已经翻到最后一页,非常惊慌,但又非常好奇,最后一页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我忍不住去看,却发生了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我看到书上写着——原价25元。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下面还写着——特价10元!”只用了比手机短信稍长的篇幅,恐怖的效果有了,搞笑的效果也有了,让人钦佩作者的才智和趣味,对中国恐怖文学的春天充满期待。

有一本美国老书这几个月销得很好。《硬球一一政治是这样玩的》([美]克里思·马修斯著,林猛、吴群芳译,王少君审校,新华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是美国1988年的畅销书,15年之后登陆中国依旧销路不俗。

阅读:鬼话连篇0

<span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font-weight:="" letter-spacing:="" line-height:="" 21px;=""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widows:="" 1;="" word-spacing:="" -webkit-text-stroke-width:=""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 float:=""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斯蒂芬·金  

<span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font-weight:="" letter-spacing:="" line-height:="" 21px;="" orphans:="" auto;=""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widows:="" 1;="" word-spacing:="" -webkit-text-stroke-width:=""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 float:=""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武侠小说曾经是当代中国通俗文学的高峰,下一个高峰也许是长篇巨构的恐怖小说  

作者自认是玩政治的内行,《硬球》的选题有点类似咱们这里的《潜规则》,不过马修斯不像中国人那么孤愤,笔法有点玩世不恭。这本书绝口不提纯情的政治原则,关心的只是政治运作的诀窍。打个比方,这本书不是政治的广告片,充满仁义礼智信的空话,它是政治的说明书,告诉你哪几个开关不能轻易碰,哪里的线路最危险。书里有不少美国人琢磨了多年的实用道理:如果你想交一个朋友,不是帮他一个忙,而是请他帮你一个忙;永远对原则问题表示赞同,如果法西斯主义进入美国,它会被命名为反法西斯主义;成功的关键有时不在于你往大里想,而在于你能往小里想,要喂饱你心中豪情万丈的自我,最佳的办法是先喂饱那些你需要去影响的人……

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时时提醒自己:不要看走眼。看人不要看走眼,看自己也不要看走眼。克林顿的副总统戈尔讲过一个故事:美国参议员布莱德利曾经是NBA球星,普林斯顿的高材生,有一次应邀去一个大派对上演讲。他在贵宾席上候场的时候一位侍者走过来,将一块黄油放在他的盘子里,布莱德利拦住侍者:“能给我两块黄油吗?”“对不起”,侍者答道,“一个人只有一块黄油。”“也许你还不知道我是谁吧,”布莱德利高傲地说,“我是罗兹奖学金获得者,NBA球员,美国参议员布莱德利。”听了这句话,侍者回答道:“也许你也不知道我是谁吧?我嘛,就是主管分黄油的人。”马修斯的结语是:“在这个权力的世界里,总会有人主管分黄油。”政治就是利益的冲突和分配,任何有政治的地方,公司、机关、学校……都会有人玩政治,所以会有很多人爱读这本书。尽管作者未必是一个真内行。

阅读:鬼话连篇1

下一篇: 人物(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