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战机与航空新世纪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蔡伟)

2003年12月3日,美国空军开始进行名为“灵巧鹰”的远程无人概念机的开发,这种飞机具备与通用原子公司MQ-9“捕食者”无人机相同的尺寸,但功能更强大,机动性更强。设计这一飞机并非是为了给临近的12月17日百年航空纪念日献礼,《简氏防务周刊》指出,这一概念将使特种部队在小规模作战中能够具有近距离的空中打击能力。

未来战机与航空新世纪0

F-15战机是目前现役战中性性能最优秀者,但如果波音公司没有更多的技术储备,未来的美国战机市场将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所垄断

“灵巧鹰”概念机的作战高度虽然可达1524-7620米,已经达到“二战”战斗机的水平,但控制它的只是C-130飞机上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名也许连民用飞机都不会驾驶的操作员。这种作战模式是否令人放心?11月26日无人机迄今为止获得的最大胜利似乎作出了肯定的回答:美国航宇环境公司于11月13日赢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小型无人驾驶飞机订单,为美海军陆战队生产1026架“龙眼”无人机(UAV)。尽管所有合同金额仅为2000多万美元,但这是否意味着百年航空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开始出现?

未来战机与航空新世纪1

第四代战斗机F-22猛禽生产线

飞机与驾驶员从来就是飞行史上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航空业早期,飞行员往往就是设计师本身。航空飞行运动在20世纪头20年如此兴盛,以至于它在战争爆发时迅速成为各国庞大的战争潜力。“二战”时期英国设计的喷火式战斗机采用的正是此前设计的运动飞机发动机,它所提供的先进动力有效抗衡了德国空军先进的梅塞斯密特BF-109战斗机的打击。航空业在战争刺激下发展迅速,以致20世纪头半段最为人们熟知的飞机都出现在战争年代。梅塞斯密特BF-109、日本的零式战斗机和美国的恶妇式战斗机、FW-120和野马式,容克87斯图卡和B-29超级空中堡垒。战争使一种新的战机只须两年就能完成从研制到作战。

未来战机与航空新世纪2

X-45A无人驾驶战斗机

X-45A这样的无人机出现是否会加速这一进程?美国《每日防务》2003年11月18日的报道已经证实,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X-45A无人驾驶战斗机的1号飞行器已经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国家航空航天局德莱登飞行研究中心进行了配置新软件后的首次飞行,以验证包括单一操纵人员对多飞行器的控制能力,通过卫星通信链接在不同操纵人员间转移控制权的能力以及飞行期间动态更新任务计划的能力。同时该机将进行首次GPS制导武器投放试验,这意味者未来不再需要像鲁德尔和杜立特这样的英雄。此前在10月31日,刚刚首飞成功的第一架试验型“捕食者”B型无人机就已经具备了超过30小时的航程和1360公斤外部载荷和360公斤的内部效载荷。这一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二战”中的英国喷火式战斗机的性能,而X-45A的技术级别比“捕食者”B更胜一筹。

显然,我们目前还无法断言有人驾驶固定翼战斗机已经没落。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年前设计、机龄普遍超过飞行员年龄的老式战斗机,正继续统治着21世纪头10年的天空。以色列空军最近通过“和平大理石V”计划,从美国采购了120架双座F-161战斗机以保卫其领空。这种设计于上世纪70年代的战斗机之所以能满足苛刻的以色列空军的要求,决不仅因为来自美国的压力。由于采用了一系列最先进的现代航空电子设备,如具有动态导航功能的彩色座舱、保形燃料箱以及先进电子战显示器和地图测绘能力的APG-68(v)g多模式雷达,F-161的性能并不逊色于刚刚装备德国和西班牙空军、研制于上世纪90年代的欧洲台风式战斗机。F-161并非是老式战机赢得新市场的唯一战绩。在此前结束的韩国空军选型竞争中,同样研制于70年代的美国波音公司(当时的研制者为麦道飞机公司,现已被波音收购)的F-15鹰式战斗机击败了研制于90年代的法国“阵风”、欧洲“台风”和俄罗斯“苏37”,获得42亿美元的订单。当然,此F-15乃是最新的F-15K(Kerea之意)而不是30年前的F-15A。《航空航天技术周刊》报道说,韩国的F-15K战斗机采用了一系列最先进科技,既可用于空空作战,也可用于对海和对地作战,作战能力甚至超过了美国空军自己装备的F-15E攻击鹰战斗机。据F-15K项目管理员介绍:“当美国空军那帮家伙知道F-15K拥有如此强大的能力时,他们会痛哭流涕,因为这正是他们所想要的。”在F-22猛禽式战斗机尚未服役时,F-15K的性能依然领先于任何一型投入使用的攻击机。

这是上一辈飞机设计师的骄傲,还是未来飞机设计师的悲哀?从工业设计的角度看,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传统的飞机设计师已经消失了。飞机设计任务被赋予设计小组,无数个科学家组成的设计团体通过竞争选出最后的“状元”。与其说最后的中标者是设计师的胜利,不如说是工业集团的胜利。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最终淹没在技术中,你再也不可能听到像梅塞斯密特、苏霍依、约翰逊、达索和米高扬这样的名字。研制出“喷火”和“飓风”这样著名战斗机的英国在战后半个世纪的2003年5月还在兰开夏郡沃顿机场试飞鹞式GR9型战斗机。尽管BAE系统公司试飞员约翰·奥森表示鹞式GR9战斗机机动性和作战效力无可匹敌,具备携带灵巧武器的能力,但这种飞机的原型毕竟设计于50年代。和平无疑是一件好事,但领先于航空业潮头的军用航空的前途又在哪里?

英国《防务系统日刊》10月30日报道了兰德公司当天发布的两份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在未来十年内,由于缺乏足够的军机设计和研制工作任务,美国军用固定翼飞机制造业将进一步萎缩。缺乏竞争和创新,致使更多的高技术人才离开这一行业去寻求新职业。数字也许最能说明一切:1960年,美国拥有11家军用飞机制造商,到1990年,这一数目减少为8家。现今,由于合并和重组,有能力研制和生产大型军用飞机的公司只剩3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YF-23在败给洛马公司的YF-22后再也没有能进入新型战机研制投标的第二轮,而波音公司的F-32在败给洛马公司的F-35后,继续延续50年来没能生产战斗机的记录(尽管美国海军最先进的F-18F/F超级大黄蜂出自波音门下,但实际上它是由麦道公司研制生产。

在航空历程百年的今天,类似的生存危机弥漫在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战斗机生产厂商:俄罗斯米格工业集团、法国达索飞机公司(该公司最新的阵风战斗机至今尚未出口一架)。相反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竭力跻身于军用航空大国,但像印度风神战斗机之类的努力却依然只是重温西方国家20年前的历史。军用航空工业拥有的尖端技术如同一柄双刃剑,在打击敌人的同时也让自己失血。不过兰德公司却特别指出,军用航空设计人才十分宝贵,一旦失去,很难找到合适的替代者,唯一方法是再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培养新人才。

欧洲的战机生产虽无法与美国抗衡,却在民用飞机上逐渐凌驾于美国之上。当空中客车公司A380投入生产时,波音公司除已经生产了30年的747系列,却没有更新的机型与之抗衡。不过,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两种正在研制的第四代战斗机,全部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生产,那么并非只有美国航空工业才需要对兰德公司的这个问题进行思考—是通过国家投资再去发展一个大型军用飞机项目,以使现有的军用研制商有能力和有任务保持设计人员不外流,还是放弃对最新式战斗机看似无意义的投入,将金钱和技术用于民用技术?

如果军用航空技术的发展减速能够更大程度地带来和平,这无疑是个美妙的遗憾。但当21世纪的航线不可避免要继续被空中客车和波音两公司统治时,保护航线的战斗机只剩下一种,这决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安全。

向航空科技致敬

作为航空科技的最前沿,军用飞机的设计制造技术在半个世纪前曾经被相当多的国家掌握。准确地说,许多小国也曾独立设计制造出在当时世界领先的战斗机,如荷兰的福克战斗机、波兰的信天翁、日本的零式和英国的喷火式。然而当螺旋桨从战斗机机翼上一经消失,激烈竞争的战机舞台顿时少了许多角色。随着技术台阶升高,能生产先进喷气式战斗机的国家越来越少。

未来战机与航空新世纪3

能独立研制生产具备当时最先进技术的喷气式战斗机国家,在第一代时有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瑞典、意大利、瑞士;第二代时少了瑞士和意大利,第三代时只剩下美国、俄罗斯、法国和瑞典。英国这个曾研制出多种著名战机的航空大国由于方向错误,已经无力独立研制第三代先进战机。不过通过与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的合作,欧洲台风战斗机避免了让英国人在第三代喷气式战机研制进程中的空白。

有两个国家通过引进和消化技术,从模仿第一、二代战机的过程中实现了研制生产第三代战机的能力,这就是中国和以色列。这虽然让第三代战机家族增加到6个,但随着生产JAS-39鹰狮战斗机的瑞典SAAB飞机公司被英国BAe兼并,以色利在美国压力下停止发展雄狮战斗机,第三代战机的生产依然掌握在四个国家手中。

当世界上仅有的第四代战斗机—美国的F-22猛禽和JSF联合攻击机招纳了许多国家航空企业的合作时,依然有几个不屈的追赶者不放弃他们独立的意志和对自己的信心:俄罗斯的苏霍依集团、米格集团、法国的达索公司和中国的成都飞机公司,这四家航空企业也许是追赶未来顶尖航空科技的最后希望。当然,不要忘了引领航空科技巅峰的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公司。无论他们的战机用途如何,在21世纪开始时,我们理应向以下航空科技骄子致敬—他们也许将是未来科技的巅峰,也许将消失在下一个航空百年的历史里,让我们今天的记录成为明日的追忆。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独孤求败的“猛禽”

未来战机与航空新世纪4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也是唯一一种已经开始生产的第四代战斗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22猛禽式战斗机具备有当今先进战机独一无二的能力。虽然目前第三代战机已经具备超视距作战和超机动能力,但F-22此外所独有的隐身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目前仍无人能及。尽管在当年的竞争阶段,F-22在这两种独门秘技上略逊于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的YF-23,但凭着强劲的综合实力,F-22还是最终胜出。由于价格日益攀升,美国空军已经严重压缩了F-22的产量,这无疑使其价格进一步上涨.但生产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获得JSF联合攻击机合同,通吃未来美军高、低档第四代战机的生产。洛马公司进一步垄断了未来美国军用飞机的生产,成为未来美国空军战机的唯一供货商。

成都飞机公司一一扑朔迷离的“歼十”

一个长期在中国都只能是排名第二的航空企业,最近几年却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焦点。在将从米格2 1演变而来的歼七系列战斗机改进至极限后,成都飞机公司在今年成功首飞了研制多年的超七战斗机,并继续保持中国战机的出口记录。“超七”使中国自行研制的战机进入到二代半阶段,而成都飞机公司另一个尚未公开的王牌是被称为“歼十”的中国未来轻型主力战斗机。或许第三世界也有可能在未来冲击第四代战机,成都飞机公司应该是最有实力的一个。

波音公司一一虎视眈眈的“超级大黄蜂”

上月中旬,美国海军第一批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抵达日本横须贺厚木空军基地。作为在JSF联合攻击机服役之前,美国海军取代F-14雄猫战斗机的唯一舰载机,FIA-18E/F超级大黄蜂集中了波音公司最新的科技成果,有希望成为类似澳大利亚这样装备了F/A-18战斗机未来升级的对象。波音公司的另一个喜讯是成功赢得韩国空军价值42亿美元的主力战斗机合同。F/A-18E/F超级大黄蜂和F-15K的胜利足以让在JSF联合攻击机竞争中失利的波音公司不至于一无所获。从技术上讲,波音公司的这两种战机无疑是目前全球服役军机中最先进.最具作战经验者。考虑到军用飞机的份额只占波音全部业务的20%,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足以让波音有实力对20年后的战机市场有所期待。

达索飞机公司

—不羁的“阵风”

未来战机与航空新世纪5

正是它使法国保持了欧洲惟一能够独立研制第三代战斗机国家的称号。达索飞机公司从第一代神秘式战斗机到第二代幻影战斗机都获得了相当的全球市场份额和空战战绩。为了保持航空工业的独立性,达索在法国政府支持下竟推出欧洲战机研制,独立发展阵风战斗机。达索的创始人马尔塞勒·达索曾经说过,“最美的飞机就是最好的飞机”,“阵风”无疑完美地诠释了他的名言。该机采用法国惯用的鸭式气动布局,性能甚至略胜于英、意、德、西四国联合研制的欧洲台风战斗机。SAAB飞机公司一一前景暗淡的JAS39北欧鹰狮除了法国,瑞典是欧洲第二个研制出所有三代战斗机的国家。JAS39鹰狮战斗机性能优异,价格合理,出入记录甚至超过了法国阵风战斗机。SAAB飞机公司的实力甚至不仅于此,他还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种采用相控阵雷达天线的预警机。然而军用航空的巨大投入和战机销售市场的日益政治化,使SAAB公司步履维艰,不得不将军用航空业务卖给英国的BAe集团。

苏霍依飞机公司

—独步俄罗斯出口的苏30

在20世纪80年代脱颖而出、远远超过过去的老大米格飞机公司的苏霍依集团,凭借苏27和苏30系列战斗机,几乎横扫俄罗斯战机出口市场。苏霍依战机最强大的实力,在于拥有全球一流的航空气动性能。中国空军唯一的“蓝军”部队司令李锁林表示,中国空军有了这样的飞机才能称得上“攻防

兼备”,才能有资格履行“全空疆积极防御”的使命。作为未来俄罗斯航空工业的主力之一,苏霍依集团是俄罗斯惟一有实力冲击第四代战斗机的设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