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没上过天的史努比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尚进)
当史努比在《花生》中不停幻想自己是位勇敢的飞行员,并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战斗英雄的时候,与他抱有类似飞行梦的人不再是少数,以至于查尔斯.M.舒尔茨在此后接受《纽约时报》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采访时说:“史努比有着所有年轻人全部的感受,不仅仅是趴在狗屋上敲打字机投稿,在史努比4岁时候就已经想象自己是飞行员了。”而当微软为了纪念人类飞行100年,特别发行电脑游戏《模拟飞行2004》时,一贯持批评态度的西蒙·威格尔说:“全球一半的飞行迷都在欢呼,即便那些微软的反对者们也会为微软鼓掌。”全球的飞行迷们之所以纷纷收藏《模拟飞行2004》,不仅因为从1903年莱特兄弟的第一架飞机,到林德伯格横渡大西洋的双翼螺旋桨飞机的所有飞行史上经典机型悉数收录,更因为美国航空学会与游戏套拍的纪录片《探索飞行一世纪》被视为飞行100年最好的纪念藏品。
1990年8月出版《纳粹秘密武器》
“如果不是从60年代开始商业飞行大量出现,也许上过天的人依旧是少数。”道奇·黑尔莫(Doug Helmer)同莱纳德·乔穆萨德(Leonard Hjalmarson)在1997年创办第一份虚拟飞行爱好者杂志时写道:“乘坐飞机旅行并不难,买张机票就可以,但是有机会驾驶飞机的依旧是少数人,所以很多渴望当机长的人坐在了飞行模拟游戏前。”“9.11”事件后,FBI搜查恐怖分子嫌疑人住所时发现,微软模拟飞行游戏成为了恐怖分子的自学教材,模拟飞行游戏第一次上了老派的《泰晤士报》头条。而好莱坞演员特拉沃尔塔偏爱以飞行员自居,总是穿民航制服参加电视谈话节目,电影《逍遥法外》中迪卡普里奥更是利用机长身份兑现伪造支票。“人类飞行100年之后,飞行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概念,而不仅是飞起来脱离地面本身了。飞行已经成为20世纪大众文化的一部分。”美国发行量最大的航空爱好者和飞行员杂志《flying》在2003年刊中试图阐释民间飞行热潮兴起的缘由。当“一战”中的“红男爵”被所有20世纪初的欧洲男孩所熟知的时候,当马尔塞尤被德国人誉为非洲之星的时候,甚至当民国历史教材中介绍中国飞机制造第一人冯如的时候,飞行的精神实际上已经被深深浸透到20世纪的文化中。就如同18世纪法国男孩们希望自己是“花边战争时代”中的芳芳中士,19世纪初的火车司机一样,长大梦想成为飞行员成为20世纪最为大众性的儿时寄语。
1987年,Microprose发生的Gunship
当在国内民间考取飞行执照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时,有资金且抱有飞行梦的人纷纷以飞行充当登山、高尔夫之后的第三休闲运动时,更多的普通飞行迷则选择加入国内模拟飞行组织。cfso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模拟飞行组织,每天有2000多人参与网络连线飞行,以此模拟民航班机的起降。飞行迷刘宇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模拟飞行真实地还原了飞行中的一切细节,包括机械性能、天气变化、无线电呼叫都一应俱全,我们能充分感受到飞行的乐趣,而不仅是真实飞行中那份单纯的挑战。”
模拟飞行游戏中的画面已经达到了近乎乱真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