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ADR,谁的最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周一)

近日,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Bank)高层人士积极向外界表示,虽然目前中国在美国存托凭证(American DepositaryReceipt,简称:ADR)市场的影响力仍微不足道,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通过这种途径在美国股票市场融资,中国ADR的力量在今后几年将迅速壮大。

摩根大通存托凭证信托服务部副总裁赖国辉预计,中国ADR市场最终将达到与其在亚洲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相称的规模。也就是说,中国终将成为ADR市场的亚洲领头羊之一,因为按照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中国是亚洲除日本以外的规模最大的经济体。据悉,亚太地区已发行ADR公司的地理分布为,日本占27%,韩国占26%,澳大利亚占23%,中国台湾占11%,而中国内地只占5%。

ADR为一种可转让证券,是外国公司在美国证券市场筹资的重要金融工具,用以代表一家非美国上市公司公开交易的股票。

中国公司ADR,谁的最爱0

2000年6月,中国联通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上市并于当年发行ADR

赖国辉认为,ADR可以绕过中国内地与美国证券交易制度、会计制度、法规、信息披露制度及清算交割制度等方面的差异,顺利实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在美国市场上流通。这样既可以吸收美国资金,又可以为以后直接在美国发行股票融资创造条件;另外,通过发行ADR,企业不仅可以筹集到大量的资金,拓宽融资渠道,而且还可以扩大股东范围,起到开拓资金市场、稳定股票价格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国际知名度,方便企业创立国际名牌形象。

中国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通过ADR市场融资的。早期在纽约上市的公司有吉林化工和广深铁路。近些年来,中国的ADR发行为大型能源和电信公司所主导。最典型的例子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以及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

“在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大背景下,许多人热衷于买进中国概念股。外国投资者可以从中国公司发行的ADR中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收益。”国泰君安分析师戴涛说。据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 Inc.)称,今年迄今为止,香港特区的中国概念股已经上涨了50%。由于中国严格实行资本控制,中国大陆公司的ADR通常不是由以人民币计价的A股担保,而是由在香港特区发行的H股作为担保。因此,ADR价格的涨跌主要跟随公司H股的走势。

2003年5月,巴菲特先后4次增持中国石油H股,持股量累计达到11.8亿股。戴涛说巴菲特此举在ADR市场反响强烈,带动大量资金购入中国石油的ADR。据悉,2002年机构投资于中国石油的资金是1.7亿美元,现在已经上升到3.2亿美元。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加大了国际投资者购买ADR的热情,因为购买ADR实际E是购买了以美元计价的人民币资产。赖国辉预计,未来Ⅱ口人中国大陆ADR俱乐部的,可能还会有中国人寿和人保财险。中国人寿近日已获得美国证监会上市批准,而已经上市的人保财险获得了投资者的广泛追捧。他认为,随着市场不断成长,发行ADR的中国公司将扩大到银行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国国有企业改制是推动ADR市场不断成长的力量之一。他说,让大型银行在美国上市符合中国政府的利益,因为这将有助于这些银行步入正轨,朝更符合国际标准的方向迈进。

但是基金经理们对于来自中国的金融类公司持更谨慎的态度,他们认为中国的保险业绝不是投资的避风港,应该对中国保险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心中有数。而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中银香港,就因为违规经营被美国银行业监管机构重罚,而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在美国发行ADR的计划。四大国有银行能否得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从目前来看,还是个未知数。

已经在美国上市的某大型国有石油公司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大部分中国公司的ADR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的交易非常清淡,日成交量经常接近于零。由于流通量很小,大的机构投资者要想购买,都会直接去买H股,而美国的中小投资者一般不会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在美国上市,也就是听起来很美”,他说。

实际上,自2001年以来,美国ADR市场就日渐萎靡。在上个世纪90年代,许多国外公司都蜂拥到美国的证券交易所,期望着能壮大投资者的队伍,同时提升自己在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的形象和地位。ADR在2000年最为繁荣,外国企业当时通过在美国上市筹集了300亿美元的资金。也就是在2000年,中国石油、中国联通、中国石化和中国移动先后发行ADR。当年,中国内地企业ADR融资额45.73亿,占亚太区ADR总融资额的38%。

ADR,就是摩根大通在1927年创立的一种金融工具。为了更好地促进ADR,摩根大通在美国本土的工作已经开展,赖国辉介绍,2002年,摩根和标准普尔合作开发了一套ADR指数,这套投资者的ADR指数为摩根争夺投资者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