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姑娘”精神影响力的再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金焱)

三联生活周刊:您怎么看待作为运动的排球?

徐利:体育也是一种文化。就目前的排球而言,大家比较欣赏排球的美,从动作、组合上排球的节奏感都非常强,动静变化非常快。我说:“球的飞行速度有多快,球员攻防转换的速度就有多快。”球发过去是一个“哆唻咪”,回来又是一个“哆睐咪”,激烈起来摸爬滚打,发球则是静止的,所以从欣赏角度排球还是不错的运动。但是好看并不一定好玩,它对技术的要求很高。

“中国姑娘”精神影响力的再现0

徐利(photocome)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人对排球有一种特殊感情,您又怎么看待作为“夺冠”项目的排球?

徐利:这一次中国女排夺得第九届女排世界杯赛冠军,影响很大,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有一个历史情结在里面。这是从我带这支队伍本身,包括做了这么多年排球工作的角度总结的。22年前女排夺冠,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女排是一个积极向上、很有正面形象的代表。她们展现了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影响力甚至超越了体育范畴。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前提,国人才期望能再现这种影响力。今年再次夺冠,在大家高兴的背后,是他们看到了一种精神面貌的再现,人家需要看到这种精神面貌再现。在22年前我们曾有过这祥的辉煌,有这样一个情结在大家心中,可是这个惦记又太久太久。

三联生活周刊:当这种精神面貌再现后,从国家的角度看,女排所获得的肯定是否与22年前一样?

徐利:这一次我们回来后也是很受重视。国务委员陈至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专程赶到训练局看望女排,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和国家体育总局分别为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授予荣誉称号。毕竟是这支队伍从2001年组建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三联生活周刊:女排在17年前被提高到政治的高度,现在有人说体育不用再肩负体育以外的东西了,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徐利:在我们国家竞技体育取得成绩永远与政治分不开,可以说其他国家也是如此。我们常说的“为国争光”就是竞技体育肩负的一种责任。体育不是纯的政治,但体育是政治功能的一种存在,在我们国家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有一种需要,所以女排不只反映了几个人的问题,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竞技水平。是竞技体育就必然要这样。

三联生活周刊:站在纯体育的角度,这一次夺冠和中国女排历史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徐利:现在取得冠军只是一个开始。中国女排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6年到1986年,这个时期中国女排达到了一种辉煌。

1986年后的这17年从总体上算是一个阶段:“跌宕起伏”—先有一个下滑过程,从1987年到1994年,冠军没拿到,成绩直接滑到了第七八名。我记得1988年第24届奥运会时女排还是第三名,1990年世锦赛是第二。但是到了1994年世锦赛,就从二三名的总水平直落到第8名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请郎平执教,从1995年到1998年队伍又回到了二三名的样子,1996年的奥运会和1998年的世锦赛都拿到了亚军。不过到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我们是第五,这说明我们女排的实力水平已经下降。我粗算了一下,在过去的17年中我们经历了4次奥运会、4次锦标赛、4次世界杯,这12次世界大赛,我们得过第二、三、四、五、七、八,没有得过第六,也没有第一。第三个阶段应该从2001年新的教练、新的班子组建算起,这是新历史的开端。

三联生活周刊:对这样一个以冠军为开端的女排,我们是否有一个预期?

徐利:明年奥运会的任务我们还没有最终确定,我是指从工作角度还没有定下来。原来我们说的是“站在领奖台上”。2000年我们做了…个排球发展的8年规划,当时北京申办奥运会还没有成功,所以与2008北京奥运会只是一个巧合。我们没有做4年的,也没有做10年甚至20年的,因为我们觉得从竞赛周期与人才培养上,8年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的。原来是说2004年“上一个台阶”—我们的意思是站在领奖台上,回到世界一流强队的队伍中去。从实力上来说就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成绩上应该是进入奖牌榜,名次上进入前三名。在2004到2008年这个周期获得超强实力。

三联生活周刊:这样看,2004年能否夺冠反而更充满戏剧性也更牵动人心?

徐利:事物本身有它自己的规律,现在她们是具备了一流水平,应该达到冠军这样的目标。但是有一个实力的表现过程,得第二或者第三又怎么样?没有这样一个说法,“不是第一就是失败”。我们注重的是队伍要去拼搏。冠军是我们的一个努力方向。对明年的表现,我觉得我们的新女排只是具备了“争取”夺世界冠军的能力,还不具备“绝对夺取”世界冠军的实力。“绝对夺取”—比如我们的老女排,比如古巴,连续9次的世界冠军,这就是“超霸”,实力是不可撼的。而我们和世界上几支队伍都具备这种“争取”夺冠的能力,中国女排在各方面要做得更好一些,有所进步才会有这种“夺取”的可能性存在,而最后表现又是多种因素的一种结果。

上一篇: 陈忠和的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