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D面对DVD知识产权瓶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邱海旭)

1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EVD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与产业联盟发布会”上,上广电、新科、夏新、长虹等9家国内家电企业正式发布了新一代高清晰度、高保真影碟机EVD。由于有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多位副部长级要员的出席,此次发布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企业行为,而被蒙上某种政策宣示的色彩。

EVD面对DVD知识产权瓶颈0

2003年1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EVD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与产业联盟发布会”上,EVD播放机宣布正式投放市场(Newsphoto)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看到,9家企业推出的11种不同型号EVD播放机一字排开,外观上看与DVD影碟机差不多,一位与会的厂商代表告诉记者,由于播放的电视都不是高清晰度电视,而且有的EVD里面放的DVD碟片,因此现场演示的画面并不能达到EVD的最佳效果。

开发单位一再强调的对DVD的最大超越是:EVD是“第一款高清晰度时代的影碟机”,因为它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基于光盘的高清晰度数字节目的存储和播放。

尽管每个厂商都对新产品信心十足,但心里其实都明白,EVD的意义并非是技术上超越DVD,而是在专利上绕开DVD。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王景川在发布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EVD技术最终形成产业化,企业任重道远,而政府部门也将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持,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有效应对国外挑战。

在家电行业知识产权纠纷中,DVD向来首当其冲,一方面,中国生产着全世界70%的DVD影碟机;另一方面,DVD的核心技术全部掌握在6C、3C、IC等国际企业联盟手里。目前国内企业每生产一台DVD播放机至少需支付13.8美元的专利费,由日立、松下、三菱电机、时代华纳、东芝和JVC六大技术开发商结成的“6C”联盟则是向中国收取专利费的急先锋。就在11月初举办的广交会上,有5家中国DVD生产商因未向6C交专利费而被逐出会场,这也许是DVD专利纠葛爆发以来国内企业最为尴尬的一幕。

据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透露,目前我国最大的出口项目机电产品有80%已经或可能遭遇国外专利挑战,而像EVD这样集中企业联盟的力量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是应当优先考虑的对策。其实1999年6C推出DVD标准时,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潜在的威胁,当时众多厂家的反应是争相推出CVD和SVCD产品,力图延续VCD的市场生命,但得到的结果并不是DVD的进逼被抑制,而是CVD和SVCD标准之争两败俱伤,最后还得靠行政手段确立标准。这场争执的失败者步步高被迫付出60万台CVD被回收销毁的惨重代价。几乎与此同时,信息产业部提出联合开发新一代激光视盘技术的倡议,获得企业热烈响应。当年10月,国家经贸委正式批准组建“中国数字光盘技术联合体”,并在此基础上组成股份制实体公司北京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4年来经历技术体系开发、芯片研制生产、整机产业化量产等阶段,终于走到今天进入大批量投放市场的阶段。

据了解,北京阜国开发的EVD技术采用了美国On2 Technologies(ONT)公司特许的VP5和VP6视频压缩技术,根据双方协议,On2将因VP5和VP6代码特许使用权获得100万美元,另外中国企业每生产一台EVD播放机还将付给On2两美元—比起6C对DVD的要价要低得多。北京阜国总裁郝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EVD技术目前已经申请了25项专利,已有7项获得授权,另有40余项正准备提出申请。“所有这些自主知识产权未来获得的收益都将由产业联盟成员分享。”郝杰说。

不过正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王景川所说的那样,EVD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最大的悬念有两个,一是能否获得市场认可,二是能否像3G的TDS-CDMA那样成为国际标准。

11月18日的发布会上,国美电器与生产厂家当场签署了2万台EVD机的采购合同,这似乎标志着定于年底全面推向市场的计划正被有条不紊地执行,然而据记者了解,由于订单不足,多数厂家明年的生产计划很难完成。上广电原计划2004年投产40万台EVD,但这一计划目前正面临修正。

上广电集团总裁顾培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EVD还存在碟片生产和放映设备两大瓶颈。如果没有充足的片源和碟片提供商,EVD只能放DVD和VCD碟片,那么消费者没有理由花比DVD高出一倍的价钱购买EVD机。此外,EVD既然号称数字化高清晰度时代的影碟机,那么当中国普通家庭距离数字化高清晰度电视还很遥远的时候,EVD高出DVD五倍的解析度很难成为招揽消费者的卖点。“好在将DVD生产线转为EVD生产线的成本并不高,技术上也很容易实现,我们会根据市场对EVD的认可程度调整EVD产量。”顾培柱说。

另一个更难逾越的障碍是EVD标准究竟能否为国外厂商接受,至少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2001年10月,在佛罗伦萨召开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IEC/ISO)第65届年会上,中国将EVD作为国际标准提案申报,但到今天为止没有任何回音。郝杰对记者说,EVD成为国际标准主要受到索尼、松下等国际巨头的强烈反对,这些跨国公司正在全力研发名为“蓝光”的下一代DVD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使EVD无法成为国际标准,它的前途也取决于能否在“蓝光”大行其道之前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而这又与片源供应商的合作意愿环环相扣。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两三年之内EVD还不能在市场上掀起替代DVD的高潮,那么国内家电企业联盟以自主知识产权绕开DVD的战略企图很可能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