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敦股票交易所的“双重身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邱海旭)
在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还在嚷嚷着要上市时,伦敦股票交易所已于两年前完成股份制改革,成为自家交易市场上的一个上市公司。伦交所既当管理员、又当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引发出一系列有意思的话题。11月19日,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在北京访问的伦敦股票交易所副董事长苏雅伦(lan G. Salter)。
三联生活周刊:纽约交易所发生高层薪酬丑闻后,人们对证券交易所监管职能与经营职能集于一身的模式提出质疑,请问伦敦股票交易所是否也存在这种问题?
苏雅伦:我可以肯定地说,伦交所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首先,两年前股份化上市后,我们就把交易行为的监管权交给了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因为作为上市公司,我们不能同时拥有监管权力。其次,伦交所有一个运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其中独立董事占相当大比例,这可以有效防止管理层丑闻发生。不会像纽约证券交易所那样,等事情发生了人们才觉察到。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一个在自己市场上上市的公司,伦交所怎样定义自己的性质?有没有在其他股票交易所上市的计划?
苏雅伦:伦交所的市值大约为20亿英镑.不是一个很大的公司,在伦敦股票市场上连一百名都进不去。伦交所股票的发行价是1.9英镑,现在大约是3.5英镑左右,但不是历史最高点。如果我们的股价出现大幅下降,也会影响到在伦交所上市的公司股票的交易信心。另外,上市公司还有一个风险就是可能被别的公司收购,所以不排除今后有一天伦交所被BP、汇丰等大公司收购的可能。目前我们还没有去其他交易所二次上市的计划。
伦交所有一个运行良好的公司治理机构及外部监管机制,可能有效地防止管理层丑闻的发生(路透/Reuters)
三联生活周刊:伦交所的“双重身份”会不会给监管带来麻烦?
苏雅伦:基本上监管工作全部由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来完成,作为上市公司,伦交所受FSA对一般上市公司的普遍监管,但FSA还有监管交易市场的责任,伦交所作为交易市场也受到极其严格的监管。伦交所的双重身份让我们认识到,必须为这里的其他上市公司作出榜样,所以如果政府有什么新的监管要求,伦交所总是最先达标。
三联生活周刊:上市后伦交所本身的治理结构有什么变化?
苏雅伦:在上市之前,组成伦交所的会员机构不是银行就是券商,伦交所的运营常常会受到会员利益干扰。现在上市后最大的股东是机构投资者,原来的会员只占30%的股份,还有大量的个人持股和员工持股,管理层现在只对股东负责。以前在会员面前我们只能说Yes,现在只有在对业务最有利的情况下才会说Yes。
三联生活周刊:您这次也将访问香港特区,考虑到伦交所和香港交易所的合作传统,在香港特区上市的中国企业如果去伦敦上市是否会享受一些便利?
苏雅伦:80年代中期,香港地区就把原来的上市规则全部废掉了,转而采用英国的上市规则。香港交易所常年在伦交所有培训人员,而且由于历史原因,两地的法律架构、管理模式、会计标准都有相当的一致性,此外语言也有互通性。这些因素决定了在香港地区上市的企业只要做简单的前期准备就可以在伦交所上市,可以大大节省上市成本。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官方已经明确表达了设立创业板的想法,而在世界各主要证券交易所中,伦交所的创业板AIM表现是最好的,请问AIM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苏雅伦:我觉得AIM能够成功的关键原因是它在1995年创立时,并不是一个“高科技市场”,而是针对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市场,上市的门槛很低,里面有29个板块,什么样的企业都有,餐馆、夜总会、猎头公司,还有英国足球乙级俱乐部,资产从几十万到上亿英镑,因此才能躲过后来高科技泡沫破灭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在AIM上的企业不算正式上市公司,享受免交上市公司资产增值税的优惠,这是对投资者的极大鼓励,所以和其他地方的二板市场不同,AIM的基金投资者很多。在上市公司升到主板之前,保荐人一直要对公司负责,如果在AIM上两年运营情况良好,没有违规纪录,在升主板时就可以进入“快速通道”。曾在AIM上市的公司总数有1100多家,现在还有750多家,有101家已经升到主板,还有相当一部分被收购兼并,AIM真正的失败率只有3.8%。
三联生活周刊:英格兰银行最近调高了利率,这是近年来全球各大央行纷纷调低利率后第一个调高利率的央行,这是否意味着英国央行意识到了通货膨胀的危险
苏雅伦:英格兰银行最近将利率调高25个基点主要是为了平抑消费信贷,因为伦敦和其他英国大城市的房价上涨得太厉害。当然按照一般的理解,不加控制的通货膨胀最终会对经济造成损害,但英国调高利率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已经由通缩转变为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