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琴:为一把吉他走向歌坛
作者:王小峰(文 / 王小峰)
蔡琴用很坚定的口吻说:“我见证了台湾流行音乐的变化。”
蔡琴是这么一类歌手,从来没有个大红大紫,也没有过大起大落,她就像变频空调一样,一直把自己恒定在某一个刻度上,出道24年,台湾歌坛日换星移,蔡琴还是那个蔡琴,她的名字和“民歌”紧紧连在了一起。而她24年的演艺生涯,生命力源于她能把根深深地扎进民歌的土壤,不管歌坛刮什么风,都不会在她身上留下什么烙印。她的民歌都像一杯陈年的酒,愈发醇美。
采访蔡琴,自然会把话题定在几十年前,蔡琴说,她步入歌坛那段时期是台湾民歌的黄金时代,那时候高中以上的学生,手上都拿着一把吉他,自弹自唱。蔡琴也是其中一员,他那时候上大二,寒暑假会到歌厅打工,靠唱歌赚些学费。
“我有一把不太好的吉他,所以想买一把好吉他,在买吉他付钱的时候发现老板的背后墙上有一个歌唱比赛的广告,那时候比赛只要你得了名次,都能得到一把吉他。所以,我参加唱歌比赛就是为了挣钱能换一把好吉他。”于是蔡琴报名参加了那次歌唱比赛,“我很讨厌炫耀个性,所以我不适合当歌星。就是冲着那把比自己手里好的吉他去的。”当时在蔡琴的逻辑里,她需要一把好吉他,然后可以打工挣更多学费,挣的钱还可以买更好的吉他,然后再去赚学费……可那次参加歌唱比赛的结果是:她得到了一把好吉他,唱片公司得到了一个好歌手。为了一把打工用的木吉他,她成了一个职业歌手,从此,她的“打工”地点从歌厅变成了唱片公司,这个工一打就是24年。
蔡琴(photocome)
“我觉得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实在有骨气,只唱自己的歌。”蔡琴说到这里脸上流露出一丝自豪。那时候全台湾都在流行校园民谣,这就是台湾歌坛的校园民谣时代,那时候的学生,不听流行歌曲,只唱自己的歌曲,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校歌”,大学生参加音乐活动是听彼此大学间的音乐会。而主流流行歌曲基本上流行翻唱日本歌,校园民谣歌曲唱片出版后也很受欢迎,所以在当时涌现出很多出版校园歌曲的唱片公司。蔡琴在那次歌唱比赛中获得了第4名,她当时不知道,这次比赛其实是唱片公司在选歌手,而她签约的唱片公司在当时有点投机倾向,因为看到民谣热了,所以想在这方面投机一把。“我们那家唱片公司本身就很土,不是专门做音乐的,是个投机商人,比起来,其他唱片公司的歌手看到我时姿态都是很高的,我只能看到他们的鼻孔。另外我的歌曲跟他们相比又有点叛逆,他们都去唱《让我们看云去》这类山呀水呀的歌曲,我在唱《恰似你的温柔》,感觉上一点不像长发飘逸的大学生。”
谈到蔡琴的成名曲《恰似你的温柔》,她说:“当时台湾有一个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他们学校最红的歌曲就是《恰似你的温柔》,整个学校的人都会唱这首歌。但是这首歌在那次比赛是没有拿到名次,唱片公司就拿这首歌让获得名次的歌手唱。”当时有很多歌手试唱这首歌,为什么蔡琴成了最终的首唱者?她说:“我做了一件事,把这首歌速度降慢,于是我就成了原唱。”因为这首歌原来的速度比较快,而蔡琴觉得这样和歌曲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太符合,所以斗胆改变了速度,这对一个刚刚出道的歌手,按自己的想法去唱歌还是很少见的。这首经典的歌曲后来被很多人翻唱过,包括刘文正在内都是按照蔡琴的版本演绎的。
大概就是唱《恰似你的温柔》带来的启发,后来蔡琴在演绎别人的歌曲时,总会搞出点自己的新意思,她翻唱过很多歌曲,有时甚至让人忘掉原唱。谈到翻唱,蔡琴说:“翻唱,第一我会选择我特别有感觉的歌曲,因为我对歌词比较敏感,歌词让我感动。你就是再冷僻的歌曲或者被唱滥的歌曲,我都能唱出新意,因为我觉得每个人对一首歌都有自己的感受。以歌词为出发点,我有自己的诠释法,我不会分男声还是女声的歌。其实我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我坚持的态度都没有改变,我还是要坚持创新,因为我的40张唱片里面,我非常喜欢唱原创的新歌,但我也喜欢翻唱老歌,翻唱老歌,如果不注入新精神,它不会再红。”现在,蔡琴对中国的传统民歌发生了兴趣,“我现在又想发挥一下自己的特色了,我想出一张中国传统民歌的唱片。”蔡琴和齐豫是从当初民谣时代走到今天的两个歌手,而且只剩下这两个歌手,蔡琴说:“那个时代出来的歌手很少有适合在台前的,但是我们那一代人改变了流行音乐历史,很多歌手后来变成制作人、唱片公司老板,很多编曲的人被我们这批人洗刷掉了。我见证了台湾流行音乐的变化,台湾地区民歌运动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到新加坡和香港地区,没有台湾的校园民谣,就没有黄耀明。”
关于蔡琴在12月12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的“听琴”个人演唱会,她说得不多,“我其实是一个很多变的歌手,整台演唱会没有和声,没有伴舞,就我一个人,但我的演唱会你看完后不会平静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