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良贷款,拿什么拯救你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周一)
脆弱的资金链
近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称,外国投资者对中国不良资产市场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已有超过12名投资者支付了高额费用来获取中国最大一次不良贷款拍卖的相关信息。
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此次拍卖人民币30亿元的不良贷款是1998年中国开始重要的银行改革以来的第二次拍卖。中国政府鼓励向外国投资者按折扣价格拍卖不良贷款,以帮助减轻银行系统中不良贷款的沉重负担。
有着金融秃鹫之称的摩根士丹利在中国“吃”下了华融资产管理公司108亿元的不良资产。图为摩根士丹利个人投资集团第一副总裁克林顿·希尔在2002年9月来到中国,就资本运作的投资经验与具体方式进行演讲(Newsphoto)
据与该交易关系密切的人士透露,除在中国不良资产市场中表现活跃的美国投资银行花旗集团、高盛集团、雷曼兄弟公司和摩根士丹利以外,美国的收购型基金(Buyout Fund)、日本的银行和国内中国机构,也都对获取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所拥有不良资产的信息颇感兴趣。
据悉,此次不良资产拍卖投标的最后截止日期是12月17日,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将于明年初宣布胜出者。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驻北京高级副经理韩胜齐表示,此次不良资产拍卖“正在顺利进行中”。
就在华融为这30亿元不良贷款拍卖招标之时,穆迪投资服务公司(Moody’sInvestor Services)发布了一份报告,对那些已经由四大国有银行转入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贷款的缓慢清理过程表示担忧。
该信用评级机构认为,中国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在1999年接管了1.4万亿元人民币的银行坏账后,一直难以将其处置。该机构估计,资产管理公司已处置了大约3000亿元人民币的坏账。由于另有4000亿元人民币坏账已转换为股权,因此经过4年努力之后,划拨给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贷款还有一半有待处置。虽然资产管理公司最近已经加快了不良贷款交易的速度,但他们仍然需继续安排清理还留在其账簿上的不良贷款。虽然经过4年的拍卖、坏账收回和债转股,这些资产管理公司仍有约6000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要处理。
1999年,中国成立华融、信达、东方和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并在1999至2000年间,按账面值收购四大国有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1.4万亿元不良资产。成立之时,每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金为100亿元,由财政部划拨。其余购买不良资产的资金通过负债筹集,包括央行的再贷款及向对应的国有银行发行的10年期债券。按照国务院规定,再贷款和债券的利率均固定约每年2.25%。
穆迪投资服务公司的一位分析师表示,虽然中国有关资产管理公司的想法是好的,但为收购不良贷款而签署的债券协议却可能意味着,如果不良贷款的清理速度依然较为缓慢,银行仍将面临财务风险。而且,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债券协议,实际上可能加剧了国有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
在国际清算银行(BIS)日前发布的一份题为“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研究报告中,也对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链提出质疑。报告指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负债,需支付巨额利息,而目前不良资产回收速度缓慢,回收的现金甚至连支付利息都存在困难。据BIS测算,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总数为1.4万亿元,除却自有的400亿元资本金,负债总数应为1.36万亿,以2.25%的利率计,四家AMC每年的利息支出超过300亿元。
记者在中国银监会官方网站上看到,截至今年9月末,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累计阶段性处置不良资产4154.68亿元(不含政策性债转股),回收现金861.91亿元,占阶段性处置不良资产的20.75%。而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三年多来,仅利息支出就应该超过900亿元。据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每年的日常开支约为15亿元。
BIS的报告称“显然,四家AMC的资金链在抽紧”。而穆迪则指出,四大国有银行必须将从资产管理公司那里获取的债券收益作为准备金,以预防2009年债券到期时,资产管理公司无力足额偿付债券本金,损失仍将由国有银行来承担的局面。穆迪认为,最终,可能财政部将不得不注销剩余6000亿不良贷款中的绝大部分。
对于BIS和穆迪的报告,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高层官员对记者表示,这些国际机构一般是按照国际惯例来看中国的问题,国外不良资产是按照市场价收购,而中国按账面值,情况不同,简单对比现金回收率并不“公平”。此外,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实行收支两条线,其支出与收入没有什么关系。资金周转方面的问题,不会时不良资产的处置产生影响。
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即将举行第二次不良资产拍卖(photocome)
再伸援手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尚有巨额不良资产未能有效处置,日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墨西哥参加完二十国集团第五次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后对新华社记者明确表示,中国下决心改革金融体系,降低不良资产,增加对银行的注资,为中国金融体系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全球化做准备。周小川此言,被国内外金融界理解为中国将启动第二个国内银行援助计划,是数月来中国政府决定向商业银行施以援手的最强烈信号。
实际上,今年年中,国务院有关部门就曾要求四大国有银行分别上报希望政府援助的金额。据透露,最终上报的统计结果为8000亿元左右。据悉,有关部门目前正在研究向四大行补充资本金的具体方案,但8000亿仅是四大行的单方面意向。
对于这个国内银行援助计划是否将很快启动,中国央行和中国银监会的官员们拒绝证实。观察家们表示,政府援助国有银行一直是备受期待的事情,但这些援助措施在实施方法和时间上各有不同。
现在,业界人士都不愿轻易推测央行以及财政部可能采取的举措。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谢平在今年年初的一次公开发言中表示,资本金补充是个难点。在上一次剥离不良资产后,现在工农中建的资本金又不够了。“每年资产增加10000亿,按道理讲就应该补充800亿。但没这个钱。”谢平说,“1998年四大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14000亿(不良资产)之后,目前剩下的大概17000亿到底剥不剥离仍在争议。如果选择剥离,国家承担不起;要由工农中建自己消化,那就还得8到10年才能达到上市的要求。”
有财政部官员很肯定地表示,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不可能再次剥离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这些不良资产需要它们自己消化。同时,一位银监会官员也表示,国有银行要更多通过“自救”来解决依然沉重的不良贷款问题。
而有金融学者指出,从目前情况来看.要补充银行资本金,只能依靠财政发行国债。通过发行国债充实资本金,对银行来说自然非常有利,但对我国本已吃紧的财政则是很大的压力,而且发行此种国债显然不利于控制潜在的通货膨胀。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补足资本金后意味着贷款能力得到加强,间接加剧了银行的贷款冲动,也会抵消央行为防止经济过热控制货币投放而出台的一系列抑制信贷扩张政策效果。
近日,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Poor’s)把对中国银行系统不良资产率的预期由贷款总额的近50%修正至44%~45%,不过他们表示,修正预期的主要原因是贷款额有所增加。标准普尔称,中国银行系统资本金不足,若希望在中短期内减少不良资产,就仍需要政府对银行系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注资。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日前表示,四大国有银行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他提出要由国家注资帮助降低不良资产,同时,四大国有银行将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缓兵之计
巨额不良贷款、公司治理不善以及缺乏产品创新,这些因素严重损害了国有银行的竞争力。对此,中国金融业的决策者和监管者一直有清醒的认识。
唐双宁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国际性论坛上公开表示,中国计划援引《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中的条款,以缓和向外国竞争对手开放银行业可能带来的冲击。唐双宁称,中国有权使用GATT条款,在依照人世承诺开放银行业的过程中,保护国有银行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GATT的这些条款旨在确保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稳定。他说,显而易见,这将为中国的银行业改革赢得时间,而这对维持金融市场稳定至关重要。
尽管银行监管机构已利用WTO时间表,推动国内银行业实行所急需的改革,以增强它们同外国银行的竞争能力,但唐双宁说,中国的银行尚未做好充分准备,2006年市场全面开放将对它们造成严重冲击。
据唐双宁透露,从今年年初至9月末,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坏账比率下降4.8个百分点至21.4%。这使得四大国有银行截至9月末的坏账余额降至人民币1.988万亿元。但中国国有银行仍远远落后于国外的竞争对手。相比之下,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的坏账率分别为2. 7%和3.0%。
除了将寻求通过GATT的保护性规定和降低坏账水平等措施,缓和外国竞争者对国有银行的冲击外,今年8月,中国银监会在向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交有关新资本协议第三稿的意见时,明确表示,中国将推迟实施将于2006年底生效的《新巴塞尔协议》,并将出台自己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一个月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方面表示,“对中国的态度表示欢迎”,并称,这个决定充分考虑了目前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相对偏低,并且正在进行现代化改革的实际。
银监会与巴塞尔管委会的上述态度,无疑令国内银行界感到宽心。但有某股份制银行高层管理人士表示,此举完全是政府部门的无奈之举,因为四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