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戏规则”导致麦德龙迟到
作者:李三(文 / 李三)
11月初,麦德龙全球总裁柯博涵博士(Dr.Hans—Joachim Koerber)专程来到北京,为公司做商务谈判和宣传。这个德国商界巨人早在1996年就在上海开业。
麦德龙的开业给市民购物多了选择。图为麦德龙厦门湖里商场(photocome)
在11月4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柯博涵宣布,麦德龙将在北京开设三家商场,第一家将在明年秋季开业,北京也将成为麦德龙在华北地区的总部。而未来5年,麦德龙将在中国开40个商场,总投资为5亿欧元。
11月4日早晨,柯博涵在位于长安街旁的酒店接受《三联生活周刊》独家专访。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现在才来北京?听说是因为“万客隆”的原因?
柯博涵:麦德龙在全球的战略一直都是先进入首都,但在北京的确遇到了一些特殊情况。我们曾经与一家荷兰公司MAKRO—就是你们称它“万客隆”的那家—有过一个协议,如果对方先进入一个市场,另一方应该礼让。“万客隆”曾于1997年和1998年在京开设两店,麦德龙当然只好暂时作罢。2001年底,双方协议终于到期,这样我们才得以进入北京,我们的步伐的确慢了一些。
三联生活周刊:没有在第一时间来到北京是否是一个战略上的错误呢?
柯博涵:有什么办法呢?游戏是要守规则的。当然,现在进入北京比几年前的门槛要高一些,例如地皮价格、市场份额等等。好在我们还有一些个性,与零售巨头美国的沃尔玛、普尔斯马特和法国的家乐福相比,麦德龙与他们还有一些不同,所以,麦德龙依然非常有信心。
柯博涵(陶子摄)
三联生活周刊:难道德国人的办法比美国人和法国人更多吗?
柯博涵:我不敢说比别人本事更大,但我们即将在北京开设的业务与其他几家截然不同。他们做的是零售业务,直接的消费者是每一个需要他们商品的个人,而我们即将在北京开业的商场主要顾客是业主,从商业角度来看,我们与其他做个人零售行业的国外同行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CASH&CARRY是麦德龙创立的一种销售方式,我们把所有这些客户的资料,比如公司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法人以及共商注册的一些东西都储存在一张卡上.每次他们在购物时只需要出示卡就行,购物和结算都非常简单。在客户得到的物品单据上,我们会把所有的物品名称以及数量明确标出,这样做还有一个税收上的好处。
三联生活周刊:既然是大宗购物,您如何保障价格和质量的优势?
柯博涵:在价格上麦德龙比其他零售商场有非常大的优势,因为我们需求量非常大,与供货商签订的长期合同确保麦德龙的进货价格优势。由于需求量非常大,我们可以有理由对供货商在产品的质量上提出高要求。在上海,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例子,一家原来生产蔬菜的厂家成为了麦德龙的供货商,因为他们生产的蔬菜完全不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些产品在市场非常受顾客欢迎。在农产品的种植、管理、包装等环节上,麦德龙有自己们的标准,如果供货商达不到,我们就会选择其他人。
三联生活周刊:您如何让所有的员工都按照德国人的方式工作呢?
柯博涵:要管理好一个团队,必须给予100%的信任,我们98%的商品来自本地,我们的顾客是100%的本地人,所以我们也100%信任当地的员工。
麦德龙在商场经营方面已经有38年的经验,我们会把这些成功的经验传授给中国员工,同时我们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人员培训制度,今年3月,我们在上海建立了一所麦德龙中国培训学校,另外还有电脑信息管理体系,这套体系经过38年的完善,从商品的选择、订货、再订货、收货到销售、收银,每一个细节都由系统严格控制。
外资企业超速发展是否意味着“服务业倾销”?
今年7月,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在北京的第一家山姆会员店开店,沃尔玛宣布今年在我国开店数量要达到44家,3年内达到100家。下半年,欧尚、麦德龙、百安居等国际上另外10个著名商业品牌也相继来北京开店。日本7—11便利店、西班牙迪亚折扣店、法国的冠军店也都与北京的连锁企业签订了合资合同,正在报商务部批准。
资料显示,“洋超市”在我国东部沿海的市场占有率达50%。目前,全球50家最大零售企业的绝大部分都已进入在我国市场,抢滩路线图是从南向北、从东部向中西部。
流通业界人士的呼声断断续续,有专家认为,近几年外资零售企业在华扩张速度令人震惊,特别是他们有一整套带有倾销色彩的市场战略,不经意间,我国4万亿元的庞大商业市场正被疯狂分割。在超速发展的背后,甚至已出现了外资零售企业“服务业倾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