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交所:狐狸看管鸡舍?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周一)
近日,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临时董事长约翰·里德(John Reed)提议,违规的特设经纪商应通过一项“超级基金”(Super Fund)来赔偿投资者的损失。里德估计,这项赔偿基金的规模将以约1.5亿美元为起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简称:SEC)一份未公布的报告显示,这是特设经纪商违规行为造成投资者损失的总额。
在过去3年中,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受一连串丑闻事件的震荡,严重损伤了公众对自由市场体系的信心(21Pic)
里德相信,这项计划能使纽约证交所和特设经纪商“摆脱那些有破坏性的纠纷,并可以避免旷日持久的诉讼”,否则,投资者的诉讼可能会进一步损伤公众对纽约证交所的信心。
表面上看,里查德·格拉索(Richard Grasso)是因1.88亿美元的巨额薪酬引起公愤而辞职,但实际上,此事已给全球规模最大的股票市场提出了最根本和迫切的问题。格雷费尔德所指的,就是已有211年历史的纽约证交所,一直兼具监管市场和运营市场的双重职能。
在格拉索对其雇佣合同进行辩护的声明中就明确表示:“我对自己工作的看法是:2/3的时间承担企业家的角色,1/3的时间是个监管者。”这也是纽约证交所如何看待自己的精确反映。华盛顿美国大学教授霍华德·沃克特尔(Howard Wachtel)说,自纽约证交所始创到1792年梧桐树协议(Buttonwood Agreement)签署,参与交易的经纪人便一直试图独立于公众或政府监管之外。“从一开始它就是个自我监管的组织,目的就是先行一步,防止公共监管。”这位华尔街历史专家说。
里查德·格拉索
就在市场各方纷纷质疑纽约证交所的监管权及其使用该权力的能力之际,SEC在一份机密报告中措辞激烈地批评纽约证交所,称其对几大场内交易公司疏于监管,对公然违反有关规则的交易行为视而不见,致使投资者过去3年在逾20亿股股票的交易中损失了数亿美元。报告描述了一个充斥违规行为的场内交易系统,纽约证交所内部的监管部门要么装备不足,要么过分担忧增加工作量,而疏于管理。报告称,纽约证交所在对欺骗投资者的行为采取行动时,通常只是对场内交易公司发出一个警告信,或者施以小额罚金。
约翰·里德
虽然观察家指出,一个面向21世纪、重塑纽约证交所的挑战,长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将证交所的监管和商业功能分离。但是,纽约证交所是华尔街最守旧的机构之一,在这家高高在上、孤立,甚至傲慢的全球最大股票市场中,实施变革从来就决非易事。
约翰·里德在担任纽约证交所临时董事长后举行的第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就对记者们说,他不倾向于将纽约证交所的监管和业务部门分开。他说他的本意是使监管和业务部门紧密联系。
作为改革措施之一,里德提议在纽约证交所的董事会下设立两个分会,一个负责纽约证交所的监管,另一个监督其运营。但两个分会最终都向纽约证交所董事长负责。“这将是纽约证交所有史以来首次拥有一个真正独立的董事会。”里德说。根据上述提议,纽约证交所仍保持为一家自我监管组织,里德认为纽约证交所没有理由不能自律。
但格雷费尔德指出,这种分工可能将被视为华尔街的又一个骗局。纽约证交所内部的基本冲突没有消除,而且,成立一个向证交所董事长负责的内部监管机构毫无意义。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戴尔·奥斯特勒(Dale Oesterle)表示,长期以来,纽约证交所一直不愿从制度上解决自身的监管失效问题,导致丑闻周而复始。证交所形成了“一种规则渐变模式,但这只是装装门面,丑闻还会爆发”。
在过去3年中,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受到了一连串丑闻事件的震荡。这些丑闻严重损坏了公众对自由市场体系的信心。从安龙、世通和环球电讯的财务丑闻,到华尔街分析师的不法行为,到近期有关纽约证交所薪酬问题引起的争议,这些问题都源于一个充满内在利益冲突的机制。
“作为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动机房’,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方法能否重新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呢?如果公众把证券市场看作老式的私人俱乐部,不对任何人负责,作为证券交易所的领导者又有什么理由期望投资者信心会恢复呢?”格雷费尔德这样质疑。
作为美国第二大证券交易市场的领导者,格雷费尔德指出,纽约证交所的新领导层有责任全面改革其监管制度,并让投资者确信,美国的证券市场可以成为透明、可信的机构。若纽约证交所错失这个机会,华尔街也许再也无法走出丑闻造成的阴霾。 纽交所华尔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