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线上的等待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11月中旬,全球金融市场似乎都走到了微妙的时刻,处于寻找平衡的过程中。美国市场,虽然第三季度增长率达到惊人的7.2%,道一琼斯并没有借势跃上万点,相反,却是在9800点盘桓了起来。日本最近公布的第三季度增长率也达到2.2%,放在全球的尺度上虽算不得抢眼,比起一贯的赢弱,也算一个不错的增长率,但股市上的表现却乏善可陈,当前的日经指数已经回到了万点。港股也在几乎不间断的上涨中,求得喘息的机会—在12400点后大致平静下来。股票里一时显现不出投资机会,黄金于是抢了风头,创出了近年少有的高价。
年关将近,全世界的投资人似乎都表现出同样的特质,即落袋为安而不是继续冒险。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对他们都构不成刺激,倒是平安过年的愿望压倒一切。的确,在过去的六至七个月里,无论消息利好还是利空,股市不断上行。现在,不管经济数据多么诱人,股市也很难上涨了。
这样的分析,不知是否可以移植到国内股市,过去的六七个月我们一直在下跌,按理说,应该到了跌无可跌的程度。从下跌的速度上看,主跌段的7、8、9三个月共下跌了200点,现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市场基本在1300点到1400点间运动,而指数的下落速度,已经减缓了一半有余。虽然日前击穿1311点低点时引来一片恐慌,市场并没有就此一泻而下,而是旋即又回到了“理性”的范围。种种迹象表明,空头的号召力已经大不如前,甚至市场还有传言,称做空的力量多是海归资金,打压股指的目的是为了更低地获得筹码。
但事情似乎并不如此简单,此前我们一贯讨论的是指数,是上海几百只股票的平均价格。现在,虽然整体指数变动甚小,但隐藏在指数背后的却是暗流涌动。比如10月29日,指数的变动很小,但不到两小时,就有100多只股票跌幅超过了5%,可谓波涛汹涌。这一天,《(中国证券报》还公布了一组数字,根据最新收盘计算,两市1254只A股加权平均股价为6.98元,跌破7元整数关口,创下“5·19”行情以来新低。而与2001年6月大盘创历史最高时的14.37元相比,跌幅已然过半。另外消失半年多的低于3元的股票重现股市,低于5元的股票已超过200只。上证指数2001年6月是2200点,若股价整体折半须跌到1100点,现在1300点以上出现如此数据,足见大部分中小盘股的惨状。
日本三季度增长率达到2.2%,当前的日经指数已经回到了万点(21Pic)
这就是所谓的“二八现象”,即:只有20%的股票上涨,而80%的股票都在下跌。统计表明,沪深两市A股市场1200余只股票,在今年10月份和11月份期间创出年内新低的股票共有901只,占72%,仅有200只股票尚维持在1月份的年内低点,没有创出新低。这些没有创出低价的,基本上是被冠以“核心资产”的钢铁、石化、化工、交通运输、电力和汽车等行业。而业绩不佳、所处行业边缘的小盘股均遭到抛售。抛售的方式甚至可用恐慌来形容,每天,市场上总会有几只股票趴在跌停板上,有时候,几千股的卖盘数量就足以震慑住买家了。
中国股市最终会摆脱齐涨齐跌,价值投资加快股价分化,这几乎是市场长期的共识。但分化来得如此快,如此惊心动魄,还是出乎人们预料。近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承认,证监会的确在进行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的改革,近日低调进行的发审委改革将大幅缩减委员人数,并取消发审委委员身份保密的规定。或许未来的发行改革将使壳资源价值缩水,连带投资者抛弃自身没有业绩的股票。其实,近来监管层加大监管力度,使一桩桩把上市公司做壳,搜刮或掏空他人资产的行为暴露,热衷此道的庄家心生恐惧或许是背后的原因。
股权割裂的问题,有关方面虽一再辟谣,似乎也在准备之中。证监会规划委办公室主任就表示:“股权割裂的制度设计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个问题不解决,做任何事情都走不动。”解决常年积弊,当然是在股价低迷时伤害最小,现在的股价分异,也正为解决股权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毕竟,市场中已经有几十家股票价格与净资产价值相去不远,解决起来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