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尼斯正在变成旅游标本
作者:曾焱(文 / 曾焱)
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的威尼斯,现在连一座电影院都没有了。2003年1月,随着最后一间放映厅Rossini关门大吉,电影从此只能在两个地方和威尼斯人亲密相对:每年9月Lido岛上宫殿举办电影节的时候,或者当那些倾心于威尼斯水巷的摄制组光临。法国《观点》杂志说,继电影院之后,几年内威尼斯还将为以下事物的日渐消失而伤心:学校、幼儿园、药铺、小商店……以及土生土长的威尼斯人。1950年这个城市的居民总数为16万,现在已经不足6万,而且1/4是65岁以上的老人。“威尼斯和旅游业签了一份浮士德契约”,一切生存空间都在向游客让步,因为他们意味着金钱。
浸润了数个世纪人文气息的城市最终只剩下了大大小小的旅馆,餐馆和游客
每年平均接待1200万游客,夏季最高峰时候达到每天10万人次,惊人的数字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压力。学校、商铺、住家快速萎缩,都是为了将有限的地盘用作改建宾馆和小旅舍。有人算过一笔账:威尼斯的地价越来越高,即便是远离旅游中心区域的地方,也达到每平方米5500欧元(约合5万人民币),如果不能用来开设日进斗金的旅馆,一般商家已经很难承量租金压力。三年前,为了应付蜂拥而至的游客,不至于让他们来到威尼斯后无处落脚,威尼斯市政府曾经出台过一个新政策,把允许居民将住宅改建旅馆的限定下线从楼层面积200平方米减少到60平方米。但现在威尼斯市政府却已经看到了令人不安的结果:近几年市内的手工业人士已经有一半多关门,取而代之的是旅馆行业里的新贵“住宿和早餐”(Bed and Breakfast):一个中等规模的水果店,可以改建成有12个小房间的这类BB旅馆,每个房间的周租金高达1000欧元,这样的收益当然不是卖水果可以相比的。三年前,全威尼斯城里BB家庭旅馆只有59家,现在是455家,预计很快就会发展到超过1000家,这还不包括那些在暗地里营业的。一些管理者和学者开始担心威尼斯的未来。建筑上的压力是其一:威尼斯著名的建筑学家皮亚那认为,家庭住房改小旅馆正在给岛屿的下沉雪上加霜,“威尼斯的建筑方式数个世纪里都力求轻巧,但是小旅馆的每个房间都在加建卫生间,必然增重,这就会破坏整个建筑的结构稳定”。他和同行更担心那些暗中经营的旅馆,其翻修无法在政府部门的监控下进行。而很多人文学者却更忧虑威尼斯的“城市灵魂”:威尼斯不是拉斯维加斯,如果这样一个浸润了数个世纪人文气息的城市最终只剩下了大大小小的旅馆、餐馆和游客,她的魅力还在吗?威尼斯学院的一位教授说,斯拉夫河岸大道上的达利埃尼旅馆(HotelDanieli)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接待过瓦格纳、巴尔扎克和司汤达,这是那些因钱而生的BB旅馆永远不可能有的场景。“没有孩子背着书包穿过亚托里亚桥,没有电影散场后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没有胖屠户嘟囔着意大利语在肉店里吆喝—一个只剩下游客的威尼斯,将是和下沉同样可怕的未来。”
威尼斯的另一个烦恼和隐患是著名的“刚朵拉”小船和大运河。大运河沿岸集中了威尼斯大部分的古老宫殿、石桥和教堂、博物馆,700年前就是游客最喜欢的景点,也是威尼斯的生财主道。但是,大运河现在成了威尼斯市政府最头疼的地方:威尼斯不允许汽车通行,大运河是市民最主要的交通通道,他们需要依靠水上巴士上下班。可是由于游客越来越多,水上观光巴士每天在河道里来来往往,加上成百上千的“刚朵拉”在其间穿行,最宽处也只有60来米的运河被挤得水泄不通,导致经常出现船只相撞,使河岸宫殿原本就脆弱的底层基石进一步受到损害。为了保护大运河,威尼斯市政府曾经在2000年推出过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对进入大运河的外地游客收取高于本地居民8倍以上的乘船费用,全程票价约相当于7美元,希望以此吓退一些游客,可惜现在看来效果并未如他们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