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还是吃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进)

“‘非典’之后,保健品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会,而在体育健身行业看来,吃保健品对健康的帮助远在运动锻炼之下。”李宁公司总经理张志勇在2003中国国际体育用品产业论坛的演讲中说。实际上,“非典”爆发似乎一下子激发了国人对健康的重视,不久前飞利浦电子与Wirthlin Research合作对美国、法国、德国和瑞典的1502名成年人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运动、健康和娱乐的态度。结果54%的美国人选择去健身房,50%的瑞典人、40%的德国人和23%的法国人也表示他们会到健身房或者在家锻炼。

运动还是吃药?0

(Imaginechina)

从2002年开始,包括在全球拥有250家俱乐部和65万会员的英国FITNESSFRIST集团The SPA健身俱乐部,以及美国健身业惟一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倍力公司,都在国内展开了疯狂的业务拓展。运动健身经济不仅得到中体集团这样的国内上市投资者看好,像早期涉足健身业的马华、青鸟、浩沙也都加大了投资力度,而一向经营高档健身器材的英派斯也加入到健身俱乐部投资中来。

美国ICON运动与健康公司的耿力中说:“‘非典’之后跑步机的一度脱销令众多投资者开始关注体育产业,而保健品行业的借势走俏,使体育健身业的投资者相信运动健身产业比保健品更会有市场,这从2003年体博会展览中繁多的运动器材展示也能看出来。”

与健身俱乐部的加速投资不同,已经颇具规模的国内体育用品界也在跃跃欲试。据了解,李宁公司一直在努力成为奥运会合作伙伴,但按照以往的奥运会惯例,并没有体育品牌成为奥委会级别的合作伙伴。

许多国内体育用品提供商都寄期望于2008年奥运会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期望以奥运会来培训中国大众的体育消费观念,耿力中也提到同样的观点,在他看来,耐克作为一个70年代末才成立的公司,之所以能在不到30年的时间快速崛起,就是踩中了70年代末美国的跑步热潮。耿力中介绍说:“当时美国大众备受心血管疾病困扰,而美国权威医疗机构提出慢跑的建议,耐克恰恰在商业上利用了大众体育消费观念的变化。”张志勇则始终在强调未来体育用品市场的细分趋势,“欧洲体育用品细分非常丰富,一座海拔6000米的山,每1000米的用品都有很多品牌在做,这是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国内尽管参与羽毛球和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众多,但很少有穿专业服装,相反倒是篮球运动提供了更多的商业价值。学生可以穿篮球鞋打球,也可以进行日常活动。中西方对体育的理念是完全不一样,中国很多消费者认为散步是运动,吃保健品是健康良药,西方绝对不会这么认为。”

全球最大健身俱乐部的诀窍

—专访美国倍力健身俱乐部驻中国首席代表卢正树(TOMER S.ROTHSCHILD)

三联生活周刊:从80年代起,参加健身俱乐部似乎成为西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目前这个市场如啊?

卢正树:倍力在美国本土市场拥有400万会员,这个数字大约是美国人口的2%,可想而知经常健身的人群有多么庞大。撇开经济水平因素,如果以这个比例计算,中国经常去健身俱乐部的人口数应该比北京市和上海市人口总和还多。在日本,如果参加厚生保险,去健身俱乐部买卡的费用可以到保险公司报销。而在美国一些州,对于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有许多优惠政策,不仅可以享受免税,还可以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人的健康意识中吃保健品还占据很重要位置,到底要健身还是要吃药呢?

卢正树:这个问题就好像开车还是走路,如果路途很近或许你会选择走路;而对于长途来说,开车还是比较好的选择。同样道理,健身还是吃药不是一个排他性的选择,而是在两者之间选择哪个更合适,中国日前只有13%的人口健身,在美国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但在美国目前仍还没有达到健身人口饱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中国经常服用保健品的人要远远高于13%。

三联生活周刊:众多投资者着好中国健身市场,这个市场能否如投资者看好的那样?

卢正树:中国健身市场与美国市场肯定不能直接比较,但是国内市场的竞争确实没有美国激烈。倍力在美国是第一名,是垄断的健身公司,仅在芝加哥就有30多家倍力俱乐部,这还不算其他的小品牌俱乐部。而北京目前中档以上的健身俱乐部也还不到10家,所以说中国健身市场还根本没有发展。健身市场发育缓慢与经济因素有关,和社会文化发展也有关系。其实去健身不一定要富有,也不一定是消费能力问题,而是意识问题。社会越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那些不是用来赚钱的东西,似乎中国人更重视培训或者学习,而锻炼则更多是为了锻炼而锻炼。中国本土健身俱乐部在器械和装修布局等硬件水平上与国外相差不大,而最大差距还是在管理上。倍力之所以能自60年代开始风行美国市场,并不是依靠广告等营销手段,而是依靠内部会员推广,我们的健身者往往对他的朋友说,“要不要跟我一起练?”

运动还是吃药?1

卢正树(佚名摄)

三联生活周刊:从性别角度,中国的健身者男多女多?

卢正树:以往在中国参与健身俱乐部的更多是女性,参与有氧健身操曾经是年轻女性减肥的新方法。目前以倍力健身会员衡量,仍然超过一半是女性,大约占55%。实际上我们曾经也认为女性和男性会有较大差异,但是实际上却不是这么简单。以前很多人迷信,女性健身不需要强壮肌肉,这是不对的,实际上如果女性想要有效地减肥,你就必须先增加自己的肌肉,所以你看到那么多的女性会员在做力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