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士施乐:继续本土化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谢衡)
发明了激光打印机的富士施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OEM打印机引擎的供货商之一。该公司是日本富士胶卷株式会社和美国施乐公司各占75%和25%股份的合资企业。1995年,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美国施乐公司在华设立的一家投资性公司,成立时的名称为施乐(中国)有限公司。2002年12月,美国施乐公司以5.5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市场转让给其在日本的合资企业富士施乐株式会社。2001年4月,张昆被总部任命为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CEO兼总裁,负责富士施乐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业务。
第十一届上海全国消费品交易会上富士施乐复印机公司的展台(Imaginechina)
今年,中日投资双方已同意增加投资、扩大上海富士施乐的制造生产能力和产品开发水平。最近启动的引进产品项目,将使上海富士施乐的出口量大幅度提升,真正做到“中国制造,供应全球”。
三联生活周刊:贵公司有计划在2005年将富士施乐80%的产品都转移到中国生产。近来,日本国内一直有说法认为正是将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的趋势,“掏空”了日本本土的制造业。富士施乐公司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张昆:一家公司的总裁首先要对股东负责任,尽可能地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这是公司基本的经营之道。我们公司如果在日本生产的成本更低利润更高,就不可能把生产转移到中国来。
上海富士施乐一直在成本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方面狠下功夫,劳动工时费从1994年的每小时39美元下降到2000年11.8美元,这为上海富士施乐赢得了大量的出口业务。复印机出口量从1994年的4000台增至2000年的30000台。由于上海富士施乐最具竞争力的成本,美国施乐总部将原来在北美生产的Hodaka/Silverstone等大型复印机组件搬至上海生产。
张昆
我们将充分利用中国工人的熟练技术、能力以及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力,将富士施乐的批量生产功能全面集中到中国,完善富士施乐的全球供应系统。目前,上海富士施乐扩大生产规模的计划已经启动,计划到2005年,公司年产量将从5万台增长到30万台。
事实上,现在富士施乐在中国赚取的利润一样要汇回日本,要给日本的股东分红。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一部分人意气用事地发表那些不符合商业原则的观点是没有意义的。
三联生活周刊:在富士施乐未来的发展战略中,虽然计划将批量生产功能转移到中国,但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和耗材将仍在日本国内集中生产。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富士施乐并不能拥有高端核心技术?您本人就是技术工程师出身,您怎么看待研发本地化问题?
张昆:富士施乐把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集中在日本,主要是因为高端产品的技术不成熟,产量比较小,零部件配套采购要求也比较高。公司一般都是等到这个产品技术成熟,可以大批量生产之后就转移到中国来。
实际上,现在富士施乐的每一个研发队伍都有来自上海富士施乐的工程师。一开始,来自中国的工程师可能是研发队伍里的配角,但逐步就会成为主角,因为等到这一产品技术成熟、可以大批量生产后都会转移到中国来,这就要求中国的工程师必须能够掌握这一产品的关键技术,富士施乐全球研发中心的工程师只提供一些技术支持。从2002年下半年起,上海富士施乐派送了十几位工程师参与了富士施乐最新的ABC产品的项目开发工作。目前,将以ABC产品为先导的项目引入中国,已经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这将使上海富士施乐的设计生产能力和各经济指标达到更高水平。
此外,所有老产品的技术改进工作都由中国的工程师负责完成。目前上海富士施乐内外销的模拟式复印机产品全部是上海富士施乐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晶。
为了强化富士施乐(中国)的产品研发能力,将由日方对中国的开发基地提供援助,包括技术支援和培养开发人才。富士施乐上海负责硬件开发,富士施乐中国软件开发中心集中于软件和控制器的开发工作。未来,富士施乐(中国)新增加5到6亿美元的投资中大约有一半将投入到产品的研发部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