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兽头的回国之路

作者:朱文轶

(文 / 朱文轶)

真假“狗头”风波

如果不是因为“铜狗头”真假的是非困扰,它肯定同样会在保利一揽子的盘购计划之内。保利的梦想到这里已经很清楚一让十二兽首重聚一堂。现在,这个工作刚刚完成了1/3,而接下来的看上去仍然遥遥无期。原定10月29日在香港拍卖的“铜狗首”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

圆明园兽头的回国之路0

作为保利艺术博物馆顾问代表保利竞拍的易苏昊以3000万元的价格收购“铜猪首”

最先看出香港贞观拍卖行2003年拍卖图册上附录的“铜狗首”照片有蹊跷的是供职于圆明园管理处文史科的圆明园文物专家杨来运。事后,杨告诉记者,尽管民间一直有两套兽首的传言,但可以确定存世的只有12件,而有确定图形、特征的更少,只有7件。其中,除被保利购回的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外,另外8件分散在海外收藏机构和个人手中,铜鼠首、兔首由法国人收藏,铜马首在台湾地区,余下的5个兽首则属“密玩”。行话所谓的“密玩”,杨来运解释:“就是在数百年内从没有露过面。”“铜狗头”是其中之一。

“首次露面,造假的可能性最大,这是个常识。”杨来运说,对圆明园文物真伪的鉴别有个百试不爽的办法,就是根据有限的文字资料逆推,“只要是真品,最终追溯到的家族都会与1860年那场战争有关。”杨是国内文物鉴定界的权威人物之一。对“狗头”真假的怀疑来自于更为职业的判断,杨来运说自己在对照片仔细端详时发现狗首的铜质显得很亮泽,这与他的经验相悖,因为上百年收藏并转手的铜制藏品上一般会沾上厚厚的“手油”,它让铜器呈青黑色,“这绝非数日之功”。

9月初保利的专家鉴定组对猪首进行了碳14测定,据称,猪首与另外三件兽首的成分几乎一致,猪首铜、金、银、锡等各项指标的含量相差的只是小数点后两位数字。在鉴定现场的保利艺术博物馆馆长蒋迎春肯定了杨来运的推断。“铜兽头为倒模铸造,所以铜猪头与虎、牛、猴头的容积、厚度均一致,用作喷水的铜兽头喉咙位置均有圆形齿状卡孔,底部有两个榫口,而起码在照片上看,铜狗头没有这几处细节。”蒋迎春说。

十二兽首的国际价码依旧在涨。“两年前的香港拍卖会将一件兽头的价格炒高数番。”杨来运担心这恐怕是“假狗头”陡然间问市的直接动力,他说,照这样来看,在恰当的时机还会有新的“密玩”浮出水面。

兽头回归的第一个买家

十二生肖兽头之所以引人注目,首先是因为它们是圆明园流散文物中屈首可数能够“有章可循”的文物,有“强烈的象征意味”。更富吸引力的地方在于,杨来运说,现在单个兽头的拍卖价位已经在500万元以上,一旦十二兽头聚首,其整体身价则难以估量。

保利之前,第一个对这桩让人兴奋的买卖发生兴趣的是太平洋SOGO的股东之一台湾蔡氏家族。

圆明园兽头的回国之路1

圆明园18世纪末的图景

1985年2月,索斯比纽约拍卖行对初次露面的猪首、猴首举办预展时,蔡氏家族正处于“十信事件”的一片低迷之中。接受记者采访的有关人士都无一例外地将这二者相提并论。据说,当时蔡氏家族掌舵人蔡辰洲涉嫌台湾“最大金融舞弊风暴”,他所经营的“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骗贷150亿台币暴露后,引发台湾整个信托投资业的挤兑风潮,蔡辰洲被捕,数十亿台币也不知去向。让人惊讶的是,不到一年功夫蔡辰洲之弟蔡辰洋在逆境中首创以文物为主业的寒舍集团,随即进军拍卖场。而“寒舍”所做的第一笔生意就是当年通过索斯比买下猴首—这是十二生肖兽首成员的首次回国。吴永裕,记者在一次拍卖会上碰到的台湾宝俪钻石的老板,他做了11年的古董生意后用这笔原始积累开始经营钻石。他回忆,“当时寒舍集团的预算有限,无法两者兼得,而且中国人对猴有偏爱。于是蔡辰洋做出了取猴首弃猪首的决定,用电话越洋竞标,买下了猴首,猪首则由美国纽约艺术博物馆购得。”吴说,但从寒舍抢回国宝之举的确让蔡氏家族起生。

“1989年,蔡辰洋又连出大手笔,在伦敦索斯比拍卖行拍下牛、马、虎三铜首像,一度成为圆明园十二兽首的最大庄家,举办了一次圆明园国宝的联展后,他迅速将‘四首’分别倒手给台湾对应四个生肖的商人。”这几笔是私下交易,没有人知道蔡在其间到底挣了多少的差价。据介绍,寒舍集团曾在前总经理徐政夫的监制下对猴、牛、马、虎首各做了50件复制品,每件复制品的价格都是5000美元,结果很快销售一空。“结算下来,单靠复制品,寒舍集团就近乎收回了买‘四兽首’的全部成本。”吴永裕说,当时意大利的菲亚特集团老板到台湾参观,去寒舍集团挑选古玩时相中了“猴首”,但被蔡辰洋回绝,“复制品推出不久,单件价格迅速涨到10000美元。”

在接下来的几年,“四首”几经转手。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介绍,铜虎首由于买进的企业经营状况变化,1995年转手买出。之后,它曾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出现过,后来由一美籍华人收藏。马首一直留在台湾。据收藏界人士透露,马首主人以台湾工业银行董事长骆锦明的可能性为最高,因为骆锦明曾与其他生肖属马的企业家合组了“马会”联谊,其银行名片的CIS也是以马作为标志的。牛首与猴首,从寒舍集团卖出后转手的情况不明,直到它们在2002年于佳士得香港拍卖会上再度现身。记者从圆明园管理处看到的资料,1989年伦敦苏富比拍卖,虎首、马首和牛首的总价为46.8万英镑,与佳士得香港拍卖会上猴首、牛首、虎首最终近3000万元成交价相比。14年间,涨了将近十倍。

而这些古董如何流出台湾重回拍场?吴永裕说,台湾地区文物资产保护条例中明文规定,逾百年以上文物禁止出境,“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清”。

国宝易手的“水面”以下

而文物专家许还山认为,这些增值还只是水面以上的内容。相对于“低估高走”,“高估低走”是文物买卖的更大学问。“关键是隐藏于其中的资本运作过程。”许说,“文物交易往往成为转移支付的渠道,通过表面的流程与结构转变,它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使巨额资产,发生实际上的‘权益转移’,从而成为套取更多资金的资本游戏。”

圆明园兽头的回国之路2

2001年9月20日,圆明园的三件珍宝虎首、牛首、猴首在中国国际旅游博览会上与观众见面

十二生肖兽首有“足够精致的外观和品相”,同时又是“孤品”,没有任何参照。在文物买卖的庄家和操盘手们看来,它们是上拍和炒作的绝妙题材。许还山说:“在通常情况下,拍品的买家和卖家们会将其买进或者订下,在与拍卖公司协商佣金和操作方案之后,再到拍场上将其价格炒高。最后,再将这件藏品出手,比如抵押给金融机构,或者转给‘有合法避税要求的’海外的博物馆、投资基金、保险公司或者民间的收藏者。”“这是把一条绳子拿到拍场,下面还拴着一头牛的做法,场内和场外同时交易。”

“以落槌价为1000万元的一件兽首标的为例,在其他市场买进时需支付300万元左右的货款,当炒作到1000万元之后,再加买卖双方的佣金,共计是200万元。因为是‘一手托俩’,经过与拍卖公司协议后,总佣金一般只有10%,也就是100万元。然后按1100万元的总价抵押给境外的各类银行,如果境外按照惯例给予‘八成’的额度,可以贷得880万元,减去买入价和佣金之后,一笔就至少可以得到480万至580万元的价差。”许说,“如果‘标的’不是拍下来,而仅仅是用定金订下来,更无须支付全部货款,总投入就更少。况且由中介、买、卖三方协议虚估的价值,谁也不会按照最后的拍卖价格进行结算,这就成了又一种‘空手套白狼’的无本生意。”

至于暂时转嫁到银行或者其他收藏者身上的亏空,一名拍卖业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就需要这个“拍品”不停地转圈,不停上拍,用拍卖将其价格越抬越高,从而将亏空填满。

90次叫价

回购兽首,保利遇到了另外的麻烦。保利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3000万元的收购价确实高了,“但保利也事出无奈”。“当时拍卖现场出现了蓄意抬价的买家。”作为保利艺术博物馆顾问代表保利竞拍的易苏吴对记者说,“这让我们至少多花了1000万元。”

北京华夏风格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卫民说,文物拍卖有5个环节:拍卖行、鉴定家、卖家、买家和托家,其中除了买家以外,其他4个环节都可能参与对拍品大幅度抬价。

易苏吴说,中贸圣佳国际拍卖公司在拍卖《研山铭》之前,曾有人出价港币3500万进行场外收购,并表示“好处费”另算。“很多拍卖行都会私下达成这样的协议,因为如果以3500万卖一次,中贸会在3500万元的价格上,先拿到20%,也就是700万利润。然后,‘买主’就会翻身成为‘卖主’,再在中贸的拍卖会上,继续以5000万元以上的价格上拍;就算5000万元,中贸还能拿到5000万的10%的佣金,这又是500万元,两项加起来,就是1200万元。当然,还不算某些中间人的‘好处费’。而如果定向卖给国家,即使以3000万元落拍,拍卖行也只能拿到不到300万的佣金,这样算下来,接不接受这种‘场外收购’协议,利润的出入,竟然达到900万元以上。”易说,在文物交易中,这样的角色称为“外托”。

保利碰上的是“内托”。参与竞拍的北京文物公司刘岩回忆说,“我们是2002年4月28日晚上到的香港,我们提前也没有看到拍卖图录,拍卖牛头、猴头之前,知道国家文物局下了通知,劝阻拍这些国宝。而佳士得、索斯比拍卖公司不予理睬,据说拍卖公司也是咨询了律师,进行了开会研究,研究后认为,就香港地区而言,此举并不触犯香港基本法和国际上的一些条文。这样就到了拍卖会上。拍卖那天,香港有一个抗议拍卖游行,我们当时在场内清楚地感觉到周围的环境乱起来,并且有人开始冲击会场。此时就是拍卖会间歇时候,拍卖公司的人员宣布延长间歇时间。声称要等一个大买家,而这个大买家将会直接出手竞拍。”“这时候为了让兽首不致再落入外人手中,在得到保利领导‘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授命后,竞得兽首已经是个势在必得的事了。”

圆明园兽头的回国之路3

在香港的一家金饰店内,以十二生肖兽首为原型的“金兽首”为店里增色不少(路透/Reuters)

易苏昊说拍回三个兽首一共喊了90口价,“总有不松口的人,这让作为国企的我们处境很被动。”“牛头和猴头的底价分别从200万开始起价,我在320万的时候加入竞投。320万以后,只剩下我和那个拍卖公司称的‘大买家’,他用手机来指挥现场的竞投者,代表什么人我不清楚。他叫得很慢,我也叫得很慢,都是20万一口。实际上按道理应该是50万一口价,但是我们为了省钱,就20万一口地叫。一直到774万的时候,我们才得到了第一件,即猴头。最主要的是三天后虎头的拍卖。当时在欧洲和美国,有人放出价150万美元要买这个虎头,在那次委托竞投得中,其底价是另两个生肖头的两倍,到了喊700多万的时候我加入竞投,在此之前大概有七八个买家竞投这个虎头,700万以后又只剩下我和那个买家。当时叫价比较激烈,价码一个劲往上涨,虎头一共叫了37口价,在叫价到1200万元时,那个买家才撤出。拍卖官问了3次无人回应后应该敲槌,但拍卖官却不敲槌,停顿了很长时间,结果又让我们多花了300万元。”易苏昊形容当时的场面是“兵戎相见”,“后来我们在拍卖现场的录像中看到,价格突破1000万元时,持58号牌的那个买家手每举一次牌都有些哆嗦,这种‘哆嗦’,没有参与过竞价的人,是不会体会到的,因为价格到了这个高点就实在是刹不住车。”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

曾在北欧各国考察中国海外流失文物情况的北京华夏风格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卫民,在走遍北欧各国20多个博物馆后,对记者说:“在斯德哥尔摩有一个著名的东方博物馆,里面存有中国的文物将近10万件,其中许多是圆明园文物,级别都很高。”在访问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市政大厅,也就是诺贝尔奖的颁奖地点时,杨卫民还发现了一张“中国皇家用的地毯”,据他了解,这个市政大厅是20世纪一二十年代建的,建成了以后购买了很多东西来装饰,包括中国的东西,这张地毯就是其中之一,“同样是圆明园宫廷的手笔”。

圆明园当时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已经无从考证。圆明园管理处文史专家杨来运推测,“故宫面积在15万平方米,库藏文物在150万件左右;而圆明园是清代皇帝后妃的另一处重要休闲、居住场所,面积接近20万平方米,去掉亭轩榭还有19万平方米的居住面积,皇帝一年在圆明园的居住时间超过200天。这样看,圆明园当时的文物应该和故宫相当,也在150万件左右。”现在,它们几乎荡然无存。管理处副主任段庆林交给记者一份长达几十页的圆明园流失文物清单,清单上列举了包括皇帝玉玺、商周著名青铜器、古代名人书画及无数的金银珠宝。段庆林介绍:“圆明园大量文物流失到国外,其中比较有价值的、比较珍贵的现在多为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官收藏,虽然美国、日本及一些西欧国家的博物馆或者个人也有收藏,但主要还是集中在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博物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史树青去法国时,就在枫丹白露博物馆里看到过很多中国文物,其中有不少是他从事研究工作时特别需要找的那些文物。他说:“那里有很多中国绘画,其中有张特别大幅的,就是清官的,属清官旧藏,是他们从圆明园劫走的。那幅画不是直挂在墙上,因为挂不下,而是从天棚上折过来挂的。我是研究绘画的,见到后很伤心:这么好的画怎么能那么折呢?”

资讯

十二生肖兽首

郎世宁推荐1744年来到中国的法国神父蒋友仁(Michel Benoist)设计一座喷水池,蒋是一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具有丰富的水力学知识,他设计出了这个十二生肖报时喷泉。

海晏堂是西洋楼中最大的一幢建筑物,沿东西坡道可登上二楼。楼上东西两侧为水车房,中间为蓄水池,可盛水180吨。为了防止渗水,池边满包锡板,故俗称“锡海”。楼前为水池,池正中设的就是这座喷水台,台两边共有十二个石台,台上摆放表示十二时辰的十二生肖像,它们均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每个高度在40厘米左右,胎薄体轻,中空连接喷水管。这十二生肖一边是鼠、虎、龙、马、猴和狗;另一边是牛、兔、蛇、羊、鸡和猪,分别代表一天当中的十二个时辰,每隔一个时辰(两小时),代表该时辰之像即口中喷水,水呈抛物线状注入池中;正午时分,十二像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这座喷水池源自西方,而十二生肖像则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风格,两相结合。十二个生肖头像,皆采用精炼的红铜手工打制而成,做工精细。

据说,乾隆对这一座完全不需要电力来运转的喷水池极为喜爱,但是喷水池复杂的水力学运转原理虽然让蒋友仁伤透脑筋,到1786年还是停止运转了。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也从此下落不明。 文物兽首十二兽首保利艺术博物馆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