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首富乔金岭的生死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庄山)
屈死不告状?
9月17日,沿着京广线,从郑州往南60多公里,记者来到这座普通的平原城市—长葛市,它是许昌所属的一个县级市。
“老董事长的去世对我们的生产真的没有什么影响。”黄河旋风综合办公室主任王红升一再强调说。王颇显紧张可能缘自这样一个事实:乔金岭去世当天,黄河集团所属上市公司黄河旋风的股价应声狂跌7个多百分点,在随后的一星期里,股价跌去了20%多。
“平常,乔总喜欢穿着工作服在厂区各个地方走来走去,企业就像他自己的孩子,是他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工人们回忆说。
占地一平方公里的黄河集团坐落在长葛市北,厂区内自东向西一条35米宽、1.9公里长的马路把生产区和宿舍区分隔开来。在厂区最西头的6厂、7厂,工人们在机器轰鸣声中操作着金刚石压机,包着金刚石单晶的六面体不断从压机中流出。在这两座厂房的斜对面,别墅群最靠西的那座就是乔金岭的住所。
乔金岭画像(插图/象牙黑工作室)
“乔总是为这个企业自杀的。”一位自称了解内情的工人告诉记者。他的推断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印证了朱恒宽对乔金岭的评价:“他视事业重于自己的生命。”
他向记者介绍说:乔金岭自杀的原因是陷入了经济债务纠纷。上世纪80年代创业初期,乔曾与另外三人商议合作,在没有达成实际内容的情况下,那三人于1986年和乔总一起以4人的名义在郑州注册成立了一个公司。对于这个公司,乔一直没有真正参与。可是就在前不久,乔突然接到了法院强制执行通知,需要偿还欠款2亿元。据说,辽宁方面债权人起诉该公司,这个案子已经审理了多年,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判该公司还债。但公司4位股东中1人身亡,另两人早已倾家荡产,只有乔金岭的黄河实业集团拥有数亿财产。法院在查找证据时,发现一张签有乔金岭名字的发票,而经河南省公安厅鉴定,该签名并非乔本人笔迹。但是,该公司转卖到上海后又遭起诉,并再次败诉。于是,判决偿还债务的责任就落在乔的头上。
乔在接到判决通知后曾经专程跑到北京,在最高人民法院好像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回来后他找到市里的领导,说自己受到了“晴天霹雳的打击”,但还是坚持“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9月7日当天,他来到大儿子、黄河旋风董事长乔秋生的办公室,“他与秋生语重心长地谈了一次,比平常话多,秋生感觉不太对劲,等再找就找不着了。谈话到发现他自杀也就是两个小时。”
“债务不是直接原因,只是一种诱因。”而在长葛市乡镇企业局书记侯秋己的印象中,乔金岭是一个“自信、乐观”的人,他分析说:“老乔本身是一个强者,当遇到有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的时候,思想就进入了一个误区,这时候关键是感悟。”
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新英心目中的“董事长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是一个很值得尊重和回味的人,是一个人格上追求完美的人”。她对记者强调,乔金岭董事长是蒙受了一起彻头彻尾的不白之冤,而黄河集团已经明确做出安排是:“当前最重要的是将董事长的冤案搞彻底,为董事长洗刷不白之冤,由董事会秘书李建中和孟福荣共同负责。”
“乔金岭身家十几亿元,怎么可能为了2个亿的债务就自杀呢?”记者接触到的几乎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20年财富神话
在长葛,乔金岭的名字与他的福布斯财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黄河人”也成了值得骄傲的称谓,快60岁的退休工人老周介绍说:“1980年的时候,跟着乔总干的160名农民的月人均工资达到497.9元,而其他农民年均收入只有166元。现在,职工一般每月能拿到1000元左右,高的达到1500元以上,比其他企业高了一倍多。而且,黄河给对公司做出贡献的职工盖了两室一厅或三室一厅的房子,每平方米售价300多元,市里一般的房价是每平方米500~600元,高的达到900元。每名进入黄河集团的大学生都可以分到一套一室一厅的公寓,有特殊才能的专家都有一套设备齐全的别墅。”
与乔金岭创造的黄河集团一样,他的葬礼也让长葛人感到震惊:“那是长葛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葬礼,排着一两百辆高级轿车。长葛的所有领导都到场了,书记亲自致悼词,许昌市和省里也都来了领导。”而乔金岭生前的身份是:先后当选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兼任中华工商联第九届执委、河南工商联副主席、省乡镇企业协会常务副主席、河南国际商会副会长、长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在1998年10日正式上市发行(photocome)
“乔董事长曾经是个农民,挨过饿的农民。”胡新英介绍说,乔金岭生于1946年,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奶奶投井自尽。1962年,因自然灾害辍学于兰州纺织学院,回到家乡长葛增福庙公社乔黄庄务农。胡新英把乔的创业分成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乔董事长的目标是为国为民为厂为家为中国农民,走出一条温饱的路子。90年代,他的目标是要走出一条致富的路子。而到了21世纪,他的志向是为中华民族争口气,走出国门去挣洋人的钱。”而侯秋己认为乔金岭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两次战略,“一次是80年代中期选择了金刚石制品这个行业;另一次就是1998年黄河旋风成功上市。从根本上解决了主业经营和资金的问题。”
老周在黄河集团干了十几年,他觉得乔金岭是个“善变”的人,“他总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总比别人多看几步,什么来钱多就上什么”。老周感到佩服的是,黄河集团从白手起家,随着产品变换多次更名,竟用20年的时间积累了上10亿的资产。
乔金岭的创业几乎被人们赋予了神话色彩,黄河集团提供的资料显示:在改革开放之初,1979年10月,乔金岭带着20多个农民开始筹建长葛县第二化工厂,当时的环境是无资金、无场地、无厂房、无人才、无设备、无技术。他靠筹措来的3000元钱,在公路边租了一片场地,借来了几间房子,用3口大锅、一口缸和借来的瓦模,开始生产石棉瓦和硫酸铜。晚上,乔金岭与工人们一起住在高梁秆搭成的地窖里。就这样,他们当年实现了产值35万元,创利润十多万元。
随后,乔金岭把自己的企业更名为长葛县塑料制品厂,开始生产塑料编织袋。许昌市知识产权局李斌了解的情况是:1985年,以生产塑料编织袋为主的黄河公司由于技术落后和市场竞争的影响亏损达122万元,工人长达18个月未发工资,使黄河公司认识到“高科技项目和高科技产品”才是企业竞争的实力,于是乔金岭毅然以10万元购买了“金刚石磨块”专利技术,当年6月,第一组人造金刚石磨块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合成。7月,第一台金刚石水磨石机试制完成;8月,随着在武汉一个建筑工地现场的成功操作演示,第一台金刚石水磨石机售出。当年年底,黄河公司一举扭亏为盈。金刚石水磨石机因其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而成为中国建筑磨削的划时代产品,被建设部评为国家民营企业第一个“建筑产品质量金奖”,并获得国家专利。而黄河公司产值也实现了连续五年翻番。
“乔金岭很有战略眼光,他选得很准,90年代,他的黄河模具厂开始由原料外来转为生产金刚石原料,金刚石一年的纯利就有2000多万元。”侯秋己说。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乔金岭投资近亿元建起了占地1平方公里的黄河集团。
乔金岭曾这样表述他对财富的看法:“对于个人,金钱的作用是有限的。钱多了,你是花不完的,归根结底还是要返还给社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归根结底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保管者。”朱恒宽评价说:“乔金岭同志和黄河集团对长葛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多年来,累计向国家纳税6.5亿元,就业人数5000人。除此之外,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拿出2000多万元用于救灾、解困、城市建设、文化教育和其他公益事业。”
“乔金岭创造了财富,同时财富也重塑了乔金岭。”长葛市政府一位官员向记者讲述说,黄河集团享受了政府高科技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遇到集团征地、贷款等等事项,长葛市领导一般都要现场办公、现场解决。更有意思的是,乔金岭当时要把儿子秋生送到国外去学习,县里领导建议让秋生在企业内部锻炼成长,最终,秋生还是留在了厂里。
“省里领导对黄河集团非常重视,这也促成了黄河旋风股票的顺利上市。”黄河旋风于1998年10月正式发行,共发行4000万股,募集资金2.47亿元。当时,河南省包括莲花味精和双汇发展在内,仅有四家公司发行上市。黄河旋风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在当时额度制的情况下居然能够获得支持,顺利上市,这让很多人都感到惊奇。2001年初,黄河旋风配股再次募集资金2.8亿元。从公司的一些数据上,不难看出上市对黄河集团发展的巨大影响,1996年,公司仅上了60台国产小型金刚石压机,而1999年更新换代的压机一次上了5 00台,2002年又再次上了300台。黄河集团于是一跃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金刚石生产研发企业,乔金岭也以1.2亿美元的身家排名福布斯内地富豪榜的第58位。
从乔金岭事件看民企
乔金岭的自杀在长葛引起的震动似乎已经不亚于一场突来的自然灾害,据宣传部人员介绍,县里的主要领导在事发后几乎一直在黄河集团帮助善后,毕竟,“黄河集团的贡献差不多占了县财政的1/3”。
2003年8月31日,参加超硬材料国际交流会的代表参观黄河集团(photocome)
侯秋己1995年开始到长葛体改委负责企业改革工作,多年来又一直负责乡镇企业管理局,他认为:“与全国其他县市情况类似,民营经济在长葛也处于支柱地位。”长葛利税上百万的企业“简直数不清”,利税上千万的企业有黄河、葛天、森源、电厂等多家,其中只有将要改制的电厂属于国有企业。通常情况,黄河每年的税收在4000万元左右,葛天2500万元以上,这几家的利税总额超过了全县的一半。2002年长葛市在河南全省109个县(市)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中位列第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888万元,“以黄河、葛天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的贡献占了绝大多数”。
据侯秋己介绍,长葛属于标准的平原县,人多地少,可用自然资源相当匮乏,致使长葛一向对工业发展比较重视。从50年代开始,国有、集体企业不断涌现,流行的说法是,“60年代上毛尼,70年代上陶瓷,80年代上机械”。这些工业到80年代后期才逐渐衰落。这种工业传统,侯认为至少为长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奠定了三个基础,首先是人的基础,多年来培养了一批技术和管理人才;其次是市场基础,沉淀了把握市场、打市场的经验;另外就是物质的储备。
正因为有这样的积淀,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初,长葛就开始了个人搞承包试点。率先承包的都是那些有过企业经验的人,乔金岭也是其中一位,他1971年到1979年曾任增福庙公社砖瓦厂厂长、党支部书记。让侯秋己很赞赏的是:“当时承包企业法人是不让当家的,但老乔承包的时候,首先提出几个条件,人财物必须独立;主管部门坚决不准干预。”在一些先行者的带动下,长葛的私营企业发展势头一直猛烈,经过多年经营,长葛已经形成了以黄河等大企业为龙头的金刚石、农机产品等多个支柱行业,大小企业上千家。侯秋己总结说:“长葛的非公有制经济不让它发展也发展了。”
“去年,一个外县的领导来我们这里考察时,很诧异的说,你们这里农民家庭的小轿车也得有200多辆吧,其实,照我估计,这个数字扩大十倍都不止。”今年已经50多岁的长葛市乡镇企业局副局长马德海说。记者找到马德海时,他正在农机产品交易市场为10月份即将召开的长葛市全国农机产品交易会忙碌,对长葛市的民营经济,他简单概括说:“黄河集团是县财政的支柱,但‘奔马’却带动了千家万户共同致富。”
“奔马”是长葛市成立较早的一家集体企业,以生产农用车和农机产品为主。在90年代中期以前,这家企业一直是长葛市财政最大的贡献者,然而,2001年底,这家企业却由于难以为继而被兼并,马德海回忆“奔马”辉煌的年代说:“那时候可真是万马奔腾,神马、野马等等,凡是跟马字挂钩的名字几乎都被注册完了,后来的企业甚至开始用驴字来挂靠。”
奔马企业确实带动了长葛的农机生产,马德海说起全县的农机生产企业简直是如数家珍,哪些乡、哪些村有哪些企业,他顺口说出来的也有几十家。但即便是他,也弄不清楚全县的大小农机企业到底有多少家。可以参考的数据是,新建成的农机交易市场500个商铺已经全部租出去.二期还准备再建300个商铺。马德海承认:“奔马’的衰落不是外部竞争造成的,而纯粹是被当地的企业挤垮了。”
经济学家们曾这样总结,就整体经济发展来说,停留在低成本、低质量上的恶性竞争,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民营经济的正常发展。后来,“奔马”的局面也同样落在了黄河集团头上—仅长葛市生产金刚石制品的企业已经不下40家,海通证券分析师潘春晖向记者分析说:“金刚石行业介入的门槛比较低,目前国内金刚石行业面临的窘境是,传统的金刚石制造和加工的技术,经过国内十几年的消化吸收已经比较成熟,可以说没有太多的核心技术可言。行业达到了充分竞争,甚至可以说是过度的竞争。在证券市场上,这个行业没有太多的想象空间。”由于市场的恶性竞争,黄河旋风打破了于1998年上市业绩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2001年,公司净利润从2000年的4800余万元降至2001年的2900余万元,下降幅度接近40%;每股收益则从每股0.2元滑落至每股0.11元。
黄河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周战领则不认为小企业的竞争会影响公司利益。他说,长葛的小企业没有能够生产金刚石单晶的。他介绍,2001年时,乔金岭甚至组织长葛市5大领导班子和一些企业领导到湖北参观,号召大家学习做金刚石模具,就是为了形成大市场、大气候,从而更多出售企业的金刚石原料。周认为:“目前市场对中高档金刚石及制品的需求呈上升趋势,需求量以不小于10%的速度增长,为金刚石工业向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更大生存空间。”2001年,黄河旋风投资5000万元在上海成立了黄河旋风研发中心和博士后站。2002年,该公司又与日本联合材料公司(A.L.M.T.CORP.)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市场。周战领介绍说:“1996年,公司的金刚石产量不足200万克拉,并且主要是中低品级的,市场上低品级的金刚石单晶1克拉只有1毛多钱,而高品级的可以达到5-6元钱,我们现在的年产量达到6亿克拉,并且高品级的已经占到了1/3。”
资讯
中国的金刚石产业
世界天然金刚石大约80%左右用于工业上加工锯片、钻头和磨料等,大约20%左右为宝石级和近宝石级,用于加工首饰。俄罗斯未加工钻石产量已占世界的25%。
中国天然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按比例在世界上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中国出口的天然金刚石大多都不是国内自产的,主要是来料加工方式。从中国人口众多,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们购买力及消费水平的提高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分析.中国正在步入钻石首饰消费大国的行列。
人造金刚石是对天然资源的一种补充,1954年美国GE公司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金刚石。我国1960年10月作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下达了人造金刚石的研制任务,该任务由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通用机械研究所和原地质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经过通力合作,1963年12月6日,在国产300吨61型两面顶超高装置上,以高纯石墨粉为原料,以镍铬合金为触媒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
人造金刚石的推广应用推动了石材工业的蓬勃发展。金刚石在光学玻璃冷加工、地质钻探、陶瓷、汽车零件等机械加工、金属拉丝等方面引起了革命性的工艺改革,使加工效率、加工精度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提高。随着技术进步,金刚石在声、光、电、热性能上的广泛应用,其巨大的潜在市场会越来越明朗化。
中国出口的天然金刚石主要是来料加工方式(法新/AFP)
近10年来中国人造金刚石得到超常的发展,产量约占世界人造金刚石产量的30%左右,堪称生产人造金刚石第一大国。然而,高档金刚石市场还基本被进口货所垄断。从品种牌号方面看,按照金刚石的用途来分,英国Debeers公司共有44个牌号,美国GE公司共有25个牌号;而我国则只有11个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