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小城之第二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施武)

类似《小城之春》、《早春二月》的小城意象在一系列城镇改造和重建中早就闪过老远了,而新生的建筑、道路、公园、广场都在向城市的梦想步步靠近。这些新生城市的特性跟梦一样形象模糊、不确定、随时可变,它的景观缺少历史地理任何方面的上下文。终于,在所有新生城市都变得一样之后,有人来关心小城建设了,设计了北京奥运会“鸟巢”的建筑大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加入了浙江金华市金东新区的设计规划。

金华小城之第二春0

设想在“村落”里的小巷中,购物的人流,出挑的立面可遮阳避雨

金东新区在金华市区东部,是2001年5月才刚设立的一个行政区,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它和老城区相连,东面是小商品城义乌,南面接着五金城永康,通往上海、杭州、温州、宁波的交通都是现成的。

金华小城之第二春1

“山丘”中建筑都有悬崖般的立面

从2001年9月开工至今,金东新区已投资9亿元,建设基础设施,公路已经铺了40多公里,沿路都有绿化带,10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框架也基本成型。

刚建成的区政府大楼和占地12公顷的施光南音乐广场已经成为金华的一大景观,区政府大楼坐北朝南,延续着一级政府的典型形象,毫无新意。施光南音乐广场是一位留法建筑师的设计,广场、喷泉、花坛、巨大的卡拉OK屏幕,无所不包,新区管理委员会对未来的新城满怀信心地说,“现在每天就有数千市民到这个音乐广场来观光休闲”。

金东新区非常自觉地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他们在规划中,借义乌江贯穿全境之势,有意识突出了一河居中,南北呼应的欧陆城市经典格式,因为区内水系丰富,利用这个条件,在区内规划出200多万平方米的水域面积。

人际资源在新区规划中起了非同寻常的作用,施光南是金华籍,广场的设计师也是金华人。诗人艾青是金华人,要有艾青文化公园,于是另一个非常重要角色,诗人的儿子艾未未被卷入其中。新区副区长余秋荣说:“为了这个地段,我到上海新天地去了三次,就想把它建成最好的。因为艾未未的关系,我请他帮我们找国内最好的建筑师。可是他说,可以找国际上最好的啊!我们很兴奋。”艾未未在金华与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之间几番穿针引线,促成了他们的加入。

大城市的公共建筑往往由于投资巨大和其地标作用,对知名建筑物的吸引力显而易见,而小城建设在这两方面都不具优势。问到设计费时,余秋荣说,“他们的设计费没有超过国家标准”。在他很是幸运的神气中,忽然让人感到,公事公办的现代逻辑中在这里渗透着乡情人际的古老精神,没有招标,没有艰苦的谈判,事就谈成了。而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是怎样顺应了这种古老精神不得而知。在提到对这个小城的兴趣时,德梅隆说,作为建筑师,除了惊异于“中国这么大量的建筑是怎么建设的,什么样的建筑适合这里的生活。我们也想为中国的城市提供另一种模式,单一总是不好。作为观察者,我们还非常想了解这里的人和生活方式。我们自认为我们一个优秀品质是:忌讳所谓自己的建筑语言。我们的项目一向强调针对性,建筑师不仅给予一个建筑,还汲取当地营养,在汲取的营养中生出设计,而不是把某一种形态作为固定的或优势的模式。”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城市设计:“人工自然”

9月16日,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为金华市新成立的金东新区设计的商业文化中心的方案在评审会议上公布。在评审会上德梅隆慎重地解说了他们的设计方案。

在建筑界,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因其鲜明的“生态建筑”设计风格而引人注目。这个事务所已经做过236项设计,在外观和材料的处理方式上都是著名的,他们主张在建筑设计中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并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追求“人工自然”。

金华小城之第二春2

商业文化中心的道路网格设计与原始的水田相仿

德梅隆说:“城市设计无非是理性设计和有机生长两种,但在现在的中国速度下,任何单一种都不能满足我们对城市的想象和期望,所以在这个设计中,我们希望能把二者都组织进来。”考虑到中国是个完全动态的地方—建得快,拆得同样快,德梅隆说,他们的设计建立的只是一个确定的体系,其中留出了大量可变化余地。

首先画出一个基本网格,它们的设计与原始的水田相仿,这是要保留由于水的足迹而留在田园痕迹里的记忆。这个网格在两个地方弯曲,那里是从前河水流人义乌江的地方,过去中国集市城镇都临水而建,大街时常都跟随河道天然弯曲。主要街道南北走向,直接连接南部的金东新区、艾青文化公园和义乌江。次级道路东西走向,这些城市街道会以中国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命名。

金华小城之第二春3

义乌江江堤

对当地材料的表现和开发一向是他们的兴趣,所以建筑物都尽量考虑本地材料:竹子、砖瓦等,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考虑基本结构的可能性。

每个建筑群也都以地形代名,仿照周边地区的地貌,设计中有山丘、田园和村落三个建筑区域,“山丘”中建筑物从两层上升到最高处是14层高的楼房,靠近水边又回落到4层,大的商店、百货公司和电影院将会集中在山丘中。这里的建筑都有悬崖般的立面,绕着山丘的外立面有一系列的水塘;“田园”区的屋顶都是统一的,它们的走势和轮廓都让人联想到田园,沿街立面都是竹帘间隔着。在这个区域恢复了原本的大地风景,稻田,水塘,莲花池。“村落”被设计为商业和餐饮业所用,有流行衣服的专卖店,有咖啡店和茶室。村落的立面上都有遮阳避雨的出挑。这个部分带有乡间小巷的特征,中间还有中国传统尺度的小广场。

金华小城之第二春4

在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提供的设计大纲中,有水景、公共空间、街景,以及这些建筑被多种方式使用的柔性余地。德梅隆在对大纲的讲解中,充分构想了它们将如何被使用,如何建立起相应的精致唯美的生活。

解说之后没有任何修改意见,甚至没有疑问提出,就通过了。那种轻松的评审和德梅隆的慎重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有些疑惑。因为这个商业文化中心大概就是金华的所谓CBD了,是最显示新区的雄心之所在,对它的设计方案应该是他们最挑剔的。但是,“到底什么是适合金华的设计?”副区长的话解开了所有的疑惑,他说:“这谁也说不出,最终还得是历史来证明。但是在与德梅隆、赫尔佐格的接触中,我认为他们有全局观念,有历史观念,我们感叹中国发展快,他们也感叹中国这些年的发展,这些他们都考虑到了。”

诗人之子或现代主义者

金东新区CBD的北面紧靠着义乌江南岸的艾青文化公园,义乌江横穿金华金东新区的中心地段,在这个区域的长度有5.8公里,江宽200~350米,江堤是标准的水利防洪堤岸。以诗人之子的名义被邀来设计公园的艾未未,看完那片地说,“连江堤我也一块儿弄了吧”。义乌江堤金东段的改造设计从2002年春节就这样开始了。现在义乌江北岸的施工正在收尾,南岸1.6公里改造工程已经完工。

金华小城之第二春5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及其部分作品

这正应了艾未未所谓“立刻城市”的说法,同样,城市中的景观也是“立刻景观”。因为新建城市的发展速度,使一切都变得在短期内立等可得。除了人民对速度的追求以外,艾未未也了解,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双规”特色,每一任官员都想在城市的发展中有所作为,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的建筑同样是昂扬的梦想。所以他一直不反对被文化人一致大声抗议的大面积拆、拆、拆,也从不在乎城市建筑设计中被细心留意的文脉。因为“速度就是中国这个时代的特征。速度意味着变革,意味着幸福的新生活,意味着对过去的叛逆和对未来的向往。在这样的新生城市中,规划、建筑、景观都取决于设计者的想象。这个想象无疑将规定和影响这个城市未来的生活方式和品质。”

金华小城之第二春6

对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在北京设计的“鸟巢”,作为艺术总监,艾未未是全力赞扬之,当他把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推荐到金华来的时候,也把他对过去的叛逆和对未来的向往灌输给了金华。金东的设计方案顺利通过,在他看来更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他非常肯定:“在这个快速发生的变化中,新生城市中的任何构成元素不必也不太可能与历史、记忆具有逻辑和形式上的关联。”倒是认为现代主义有可能为今天和未来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处理方式。

金华小城之第二春7

艾青文化公园与大堤的设计呼应着赫尔佐格和德梅隆CBD的地形学出发点。大堤在不同地段设有八组阶梯通向缓入水中的近水平台,八组台阶都是基本的几何变化,在大堤中心地段与文化公园中心广场相连处,有一组重复的几何体块的水边的造型,文化公园中心广场上的大型雕塑,是36个整石立柱组成的方阵,石柱的高度由方阵东南角的2.4米的最低点斜切至西北角的9.6米。石柱方阵的名字是艾青的一首诗“光的礼赞”。大堤和石柱都采用了当地常见的银灰石,在这之前的公共建筑多采用价格更高的花岗岩,使用本地材料、降低造价这也是现代建筑的理念之一。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是2001年普里茨建筑设计奖获得者,在这之前,他们还曾两次作为上宾参加大会。在宣布2001年获奖者时,基金会主席说:“普里茨奖历史上只有一次把奖颁给两个人,原因之一是那年是普里茨的十年庆典,二是因为那两位建筑师的成绩是长期合作的结果,他们的能力和天才在互补中得以成就。”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两人都生于1950年,小学、中学都是同学,经历几乎完全相同,1978年,两人合作建立了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

他们在2000年为泰特美术馆所做的设计,是把泰晤士河边上一个巨大的发电厂改为一个新的现代艺术画廊,这个设计最鲜明地体现他们的姿态,并且在建筑界和媒体上都得到了广泛好评。在美国他们做过一个酿酒厂,其引人入胜之处是没有灰浆的石头墙,那些石头只用金属网丝包裹。他们的作品涉及到居民住宅、学校、图书馆、酒店、工厂、铁路用房、体育馆等等。在这些建筑中,结构处理上的与众不同还不是被授予普里茨奖的惟一理由,普里茨基金会的执行官说:“我们很难设想历史上有哪个建筑师只忙于盖房子而没有杰出的想象力和艺术判断力。…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建筑就是结合了古老行业的艺术性和新世纪最新的技术手段。他们善于用最流行的技术设计杰出的建筑方案,结合他们所扎根的欧洲传统,满足客户的需要。”

普里茨奖评委评价说:“他们通过提炼现代主义传统和在新方法、新技术上的探索,转化材料和表面的机理使之适宜于自然化的简朴风格。…他们的作品最引人入胜的方面之一是让人惊讶的能量。”“他们的作品普遍保持着稳定的质量,都是与瑞士最好的建筑观念相连:概念上的精确,外形清晰,方法经济,质朴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