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其辞以明其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宝)
《周易》说:“修辞立其诚”,韩愈说:“君子……修其辞以明其道。”对古人主张最粗浅的理解是:写作要讲究琢磨,讲究琢磨为了表达可靠的内容,把道理说明白。我想起这两句老话,是因为很偶然地读到一套新书:《让我轻轻地告诉你》(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编纂,弗兰·柏克威尔文,米克·罗尔夫图,李丽、于婷、庞啸虎译,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这套书有四种:《我和你怎么不一样?》、《我是从哪里来的?》、《克隆是怎么回事?》、《你为什么会生病?》,分别介绍有关脱氧核糖核酸、细胞、克隆、细菌和病毒的科学知识。这套书的文字极其干净,没有一句废话,作者的讲解自信风趣,一点也不深奥,但概括了最新的科学成就。图解是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生动准确醒目。我上网查了一下作者的背景。弗兰·柏克威尔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白天做科学家,晚上做母亲。有一天,她想和孩子聊聊她的科学工作,但找来的那些儿童科普读物充满各种抽象概念,更像细胞生物学导论的简写本,不忍卒读。后来她和米克·罗尔夫相识,罗尔夫是电视台的美术设计,两人决定合作给孩子们做一套最棒的科学读物。柏克威尔和罗尔夫把这套书的“修辞”工夫做到十足: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柏克威尔写了十几本书都没有离开生物学的范围),提炼最关键的科学概念,使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放弃枝节,让表达确切但不烦琐,把文字压缩到最少,把图示做到最多最好(有趣的图示是传达复杂观念的好方法),注意文字的音节,口语化,要易于翻译。柏克威尔的每本书都不超过3500字,每本书的国内销量10000本,国际销量100000本。
柏克威尔的书为小学生而写,最低的读者年龄设定在7岁甚至更小。说来惭愧,我仔细地读完这四本书,发现大受教益,至少有一半的内容我闻所未闻。和我一样无知的好像还大有人在,前几天就有一张报纸把人类98%的脱氧核糖核酸和黑猩猩的顺序相同当新闻来报;另外一家电视台举行的智力竞赛,一位参赛的医生估计普通人口腔中的细菌种类不超过10种。我们的知识年龄还不到7岁,没想到自己这么可爱吧。
多年以前,电视节目的平均智力年龄不超过13岁——看电视太不费脑子,太废脑子。这样的状况让做电视的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在中央电视台出现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栏目,把电视节目的智力年龄拉高了四五岁,饭桌上偶尔谈起电视不再是一件特别幼稚的事。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孙玉胜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8月第1版)记录了这十年来电视节目的一些变化,作者现任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书名中的“语态”和语言学里的语态说的不是一回事,其实就是“说话态度”的简写,1993年创办《东方时空》早间节目,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台长指示,要变“新华体”为“中新体”,意思就是要改变说话态度。这十年应该说构成了一个缩影。
作者应该是实心办事的人,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创办《东方时空》,他争取到五分钟广告自收自支的政策,这在中国电视的财会制度史上,肯定是一个惊人的突破,它的意义绝不亚于《东方时空》开播。
另外,我一直猜想,中国十年来那些新进的电视节目,凡是比较好的,基本上都是对外国同行节目形态巧妙的借鉴。《十年》对这个问题没有明确描述,我现在还是不知道我的猜想是对是错。
商务印书馆今年出版了不少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轻型读物,有旧作重刊,也有引进的新知。日本社会学名著译丛挑选的书目都很打眼,例如《秘密和耻辱——日本社会的交流结构》、《移民和城市》、《性别支配是一种装置》,这些书尚未发行,书店已经到货的是《日本的贫富差距——从收入与资产进行分析》([日]橘木俊诏著,丁红卫译,2003年7月第1版)。这本书对贫富差距有很全面的解释,它提到的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在经济发展的年代,贫富差距其实在扩大,富人的财产迅速升值,不过贫困者的收入也在增加,两者的冲突反而不彰;而在经济停滞时期,社会财富的大蛋糕变小了,尽管富人的资产缩水的速度更快,但贫富之间的对抗会明显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