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圆桌(255)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邓迪 麦子荞 刘利 一条)
上榔头
邓迪 图 谢峰
我认识一个女孩,她喜欢喝一种很昂贵的法国矿泉水,对于收入并不高的她来说,这绝对是奢侈。于是我猜测,她大概是那种很讲究品味和生活的人,不知道从哪本书里看到这种法国矿泉水能生津止渴美容益寿的功效,才恋上这种水的。后来我实在忍不住,便问她:“干嘛喝这种水,多贵呀,有这钱你能喝十瓶‘娃哈哈’了。”没想到她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因为这个牌子的矿泉水瓶盖好拧。”也是,这女孩子长得样子连二斤豆腐都提不起来,拧有些国产矿泉水的瓶盖跟让甲A的球员12分钟跑一样困难,这种高消费也是被逼无奈。
后来我特别留意一下,发现有些国产矿泉水或者带盖的东西,确实拧起来都挺费劲,所以我怀疑这些厂家原来都是生产防盗门的。本来一个瓶盖,制造工艺还不至于复杂到生产防盗门的地步,怎么就弄得十扣柴扉九不开呢,这不间接逼着咱们崇洋媚外么。
其实如果你留意,就会发现,很多产品,尤其是那些常常被人忽视的产品,在制造加工工艺上往往都有点问题,你买一袋话梅之类的东西,有时怎么也撕不开,如果手头没有剪子或利器,只能望梅止渴。其实就是在袋子旁边打个缺口的事情,怎么落实起来就这么困难呢?
以前,我买了一条国产的内裤,也算是国产名牌,结果没穿几天,皮筋就断了,可它断得真不是时候,那天正在采访,坐的椅子有点不舒服,所以使劲挪了一下,结果咔巴一声,我知道大事不好,所以接下去的采访就开始心神不宁。对方好像也看出什么了,一直关心地问我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废话,我都不敢站起来了,能舒服么?
后来回家的路上,我两手插在兜里,一刻也不敢松开,走路都像个螃蟹,简直是挪着往前走。后来再买内裤,打死我都不敢再买那种单皮筋的了。
前几天出去买唱片,买完后到饭馆吃饭,饭菜半天上不来,我就开始拆唱片打发时间,看看里面花花绿绿的封套也挺有趣的。结果有张唱片的盒死活掰不开,我用各种角度、姿势试图掰开这个唱片盒同时又不至于把薄脆的塑料盒掰碎,结果唱片盒纹丝不动,于是我又怀疑这个塑料盒的厂家原来是生产飞机上的黑匣子的。
这时,服务员过来,礼貌地对我说:“先生,您刚才点的这个菜没有了,能换一个别的菜么?”我不假思索地说:“您能上个榔头么?我把它砸开。”
夜奔
麦子荞
苏青是这么说的:女子是不够朋友的。无论两个女人好到怎样程度,要是其中有一个结了婚的话,“友谊”就进了坟墓。但是似乎我是个例外,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我的几个女朋友,无一例外的通通喜欢夜奔。既然喜欢晚上离家出走,但是又偏偏不是传统女性,不能一扭头回娘家,因此就只能来找我这个单身女人。
其中一个,是从大学开始就有夜奔传统的。跟男朋友闹了别扭,并不大闹,也不吵架,就红着眼睛,深更半夜一个人满大街乱走。其他人不知道怎么劝,只好假装仗义,要舍命相陪,但是有人陪又如何能显示自己的孤独和悲哀呢?所以那些人只好偷偷跟在她后面保护她,一个伤心的女子,后面鬼鬼祟祟跟了一帮女人,画面非常壮观而且莫名其妙。后来她依然保持了这个传统,有一次是我努力争取,她才让我在茶馆陪她。女人如果不把自己置身于某种情境中就不能显示出自己的孤独和委屈,本来是应该她一个人悲秋的,但是既然有人陪,她就立刻找不到悲苦的感觉了。最后两个人在茶馆兴高采烈地说了一个晚上有关朋友的八卦,讨论了三姑六婆的种种绯闻,尽兴而回。她完全忘了当时离家出走是为什么,似乎根本就是为了到茶馆跟我说八卦。
另一个情节比较严重,深夜11点跑出来声称要离婚。我听她详细描述了要离婚的种种理由以及可能性,完全被她郁闷的婚姻生活给打倒了,坚决支持她离婚,还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知识来教育她要争取自己的权益。教导到一半,她忽然如梦初醒觉得应该回家去,又由于我还在她对面进行无耻怂恿,鼓励她离婚,她只好自己找台阶,于是很大度打电话回家,暗示要给老公一个机会来接她。没想到她老公也在气头上,竟然自己先睡了,不肯来接,她又气又急,心脏开始不规则跳动……后来几天她都在家戴着个机器测心跳,幸好没大碍。
至今听到最惨烈的一件夜奔事故是我的同事,在家打扫了半天忽然发现老公还一直坐在电脑前打游戏,悲从中来,一个人大喊大叫一场,扔下东西就跑。当时是深秋,她穿了件衬衫,都没来得及加衣服,本以为丈夫会追出门来,结果在楼下等了一个小时也不见动静,最后冷得受不了不顾尊严跑回家——发现丈夫原来还在打游戏机。
现代的女人就吃亏在这里,吵起架来为了维持那么点女性尊严,只能做有风度状,不能骂娘也不能砸东西,只能自己吃点亏往外跑以示伤心。我琢磨要是自己将来结婚了,一定沿袭古老传统,吵架坚决不夜奔,在家大哭大闹摔东西,不会冻着也不会磕着,累了还可以倒头就睡。
流氓中产阶级
刘利
小资流行的时候,斯米要吃哈根达斯,要喝星巴克……等到中产阶级,这可玩大了,中产阶级的标准首先是有房有车,可不是普通的房和车,房子不说是别墅,起码也得是个TOWN HOUSE,车不说是宝马凌志,起码也得是本田蓝鸟。斯米咬着牙往中产上奔,去四季花城买了个TOWN HOUSE,还剩一点钱,做了三年七成的按揭买了辆本田雅阁2.3给丈夫,自己开旧富康车。因要供本田,斯米说,现在她合不得吃哈根达斯,进星巴克,衣服一季都没买新的,不要说中产,简直连小资都混不成了,整个是重新回到旧社会。
当然斯米这苦还是乐意吃的。她跟我说她小时候暗恋的院子里的隔壁叔叔(跟陈染的某一小说好有一比),典型的成熟儒雅型的男人。那个年代所谓的成熟儒雅型的男人我估摸顶多也就现在的小资水平,我听斯米说过那个男人每每让她心跳的是那白得发亮、折线笔直的白衬衫,有一天她差点疯狂地要跑过去跟他拥抱KISS,竟是因了他在袖口上别了两枚亚光的金属袖扣!当然袖扣那东西在那个年代是极其罕见的。不说斯米的暗恋了,回到斯米的婚姻上来。斯米的老公是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男子,斯米的目标就是把她的老公打造成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当然私下里也是为了重造少女时代的偶像吧。斯米省吃俭用买TOWN HOUSE,买本田给老公开,还不忘了教导老公“要追求生活安定与完美;热爱家庭,爱好运动和读书;学会温文而雅地笑,眼里要折射出温暖的光辉……也要有点恐惧与隐忧,每天清早提醒自己,要‘为成功而生活’……”斯米跟我说中产阶级是体面、健康与品位的代名词,她知道我爱读两本书,和老公挣的也不比她两口子少,要搞中产应该还是有这个条件的。问题是我从小到大都是个苦命孩子。
现在我不想咬着牙搞中产买TOWN HOUSE,就从奶奶家搬了好多乡下家具来,弄得跟个古旧仓库似的,斯米来了我就暗示她这可特民间特文化,这可是有那么点子文化的中产阶级也学不来的。斯米可不给我留面子,一针见血地说我说得好听点是强把自己做标准,说白了就是一阿Q,流氓无产者心态。
最后还要回到斯米的中产阶级。前段时间她发现她老公有了外遇,万般逼问下才知道对方是个小女孩,毫无疑问,那辆本田是他们的流动小爱巢。斯米哭着骂:“你怎么这么流氓?”她想的还有中产阶级应该过体面节制的生活,不要说搞情人,怎么还要在一辆中产阶级的车上搞?她想,有流氓无产者,怎么还有流氓中产阶级?
雪茄难养
一条 图 谢峰
对于所谓高雅绅士的东西,专业不得,一专业就牛皮烘烘了,尤其是我。
周润发叼着根蝉蛹似的雪茄歪着嘴乐的形象打小就深入我心,一直到现在我都笃信抽雪茄是件特长脸的事。刚工作那年,拣了本有手工翻译注释的的英文书,讲的就是关于雪茄的知识。从那时候才知道以前叼根国产雪茄四处炫耀的自己其实特傻。
以前抽的那种4块钱一支还带一塑料烟嘴的根本就是垃圾,真正买一根雪茄一般需要300块,更过分的是抽一根雪茄则需要你置办一套15万元的器皿,最便宜的也要1万多元。当我告诉我那目前还以抽国产雪茄来藐视我等烤烟群体的哥们儿老末说,一个雪茄专用打火机少说也要3000元时,这哥们儿的下巴都快掉了。当我再补充说如果抽的是烟丝,装烟丝的真皮烟包也要好几千,保证是瑞士制造,小牛皮的,保湿盒和加湿器就更贵了,以万元计算……老末的下巴真的掉了。
其实,即便是这样,你还只是个抽雪茄的人而不是个养雪茄的人。这就像喜欢养宠物猪的人一样,家里有只红润的猪,却不是每个人家里都有个猪圈。收藏雪茄的人通常不叫收藏,叫养雪茄。前提是:你不必为钱发愁。
好的雪茄向来都是手工制作的,且与红酒一样属于纯天然。手制雪茄为它添加了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定语:全世界没有两支完全相同的雪茄。讲究形式的人抽雪茄就像喝纯正的下午茶,是个烦琐而严格的仪式。从器具到搭配的茶点到邀请人物谈论的话题,都有严格要求。正因为这样,英国女王绝对不会请人喝袋装的立顿红茶,抽雪茄的人也不绝对不会拿一盒机制的小雪茄说:“请你抽雪茄。”而我正是喝袋装的立顿红茶,连机制雪茄都合不得拿出来请人抽的家伙。
在一次正式的酒会上,我的专业知识确实震住了在场所有抽雪茄(其实也是抽劣质雪茄)的老外们:厄瓜多尔和巴西、印尼的苏门答腊岛,长期以来一直为荷兰、德国和瑞士的雪茄供应商提供烟叶,而喀麦隆则为全世界提供高品质、浓郁的、颜色深的茄衣……然后他们问我为何不抽雪茄,我虚伪地回答:“肺不好,得把烟戒了。”再趁人不注意躲到洗手间里猛抽“红塔山”。
曾经流传过一首出自拜伦手笔的赞美雪茄的诗,通篇大意是:“给我一支雪茄,除此之外,我别无所求。”我更相信拜伦同志这是在对物质生活的一种召唤和呐喊,毕竟,能养得起雪茄的人必定是有万贯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