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20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进 吴房)

8月16日早上10点,首届变形金刚年会北京会场外人头攒动,时不时看到某个变形金刚玩具的腿从背包中伸出来。同一时间,上海和广州也在上演着同样的聚会。《变形金刚》作为一部记忆80年代成长历程的标志物,早已被那些倡导70 一代或者80 一代的人们器物化。就像这次国内民间变形金刚年会组织者舒静一所说的那样:“变形金刚与我们共同度过了20年,它不仅是我们这一代所特有的玩具,今天我们之所以依然喜爱这些老玩具,是因为我们希望保持十几年前玩变形金刚时的快乐。”

1984年前后

变形金刚20年0

《变形金刚》为孩之宝公司在玩具产品赢取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其后该公司的一系列产品也备受欢迎。图为在玩览会上工作人员安装新的机器电子虎  

变形金刚20年1

对于何时是变形金刚20年纪念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论,美国人认为《变形金刚》应该诞生于1984年,而日本人则认为是1983年,因为变形金刚的最初原型设计来自1983年的日本。早于1984年变形金刚在美国推出之前,日本曾有过一部机器人动画片,主角是一群可以变换为汽车、飞机形状的机器人,设计者日本TAKARA 公司推出了MICROMEN和DIACLONE两个系列玩具,并没有制作相应的动画片,只是依靠漫画杂志进行随刊介绍,至多拍摄了一份玩具广告在电视上播放。早期设计始终在强调驾驶员,能够变形的机器人不过是驾驶员操纵的机器,以致市场魅力大打折扣。

这时候美国孩之宝公司主动找上门,希望与日本TAKARA株式会社共同开发这些能够变化的机器人玩具,经过一系列的谈判与注资,苦于要打开美国市场的TAKARA最终与孩之宝走到一起。孩之宝建议将原来TAKARA的两个系列合并,经过双方设计师的封闭研发,孩之宝挑选出MICROMEN和DIACLONE两个系列中一些出色设计,分为两派机器人创作故事,在1983年底悄悄推出了重新包装的玩具产品,变形金刚就此诞生。

孩之宝在启动《变形金刚》项目之前,早已依靠销售《星球大战》玩具大发其财。孩之宝始终坚持先有玩具后有动画片的商业模式,甚至频繁以试播名义,先制作几集动画片密集播放,同时在玩具销售渠道内强力推销。1984年初,孩之宝公司先是以前三集动画片试探播映,之后才播出16集动画片《变形金刚》(Transformers)的第一季。最初的变形金刚动画是由乔治·亚瑟·布鲁姆(George Arthur Bloam)创作,卡通形象设计来自于迈克·达拉斯(Matt Dallas),此二人奠定了变形金刚动画最初的风格,略带粗旷的美国画风配以80年代霹雳舞留下的动感节奏,饱满的色彩和并不苛求细节的画面,构成了所有人对变形金刚美国版动画的深刻烙印。

《变形金刚》与那个时代很多描写机器人的节目不同,在《变形金刚》中机器人并不是人的奴隶,每一个机器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体,鲜明个性与追求自由的思想成为了变形金刚人物。孩之宝将机器人大致分为两派,一派称为汽车人(Autobots,香港译为博派),主要由一些热爱和平的越野车和卡车组成;而对立者则是霸天虎(Decepticons,港译为狂派)则是一些能够变形成手枪、飞机等军用装配的机器人,双方为了能量块纠葛相互战斗,战斗从变形金刚的老家塞伯坦(港译斯比顿)星球打到地球,之后更扩大到整个宇宙。从变形金刚角色设计上不难发现70年代反战情绪的痕迹,代表邪恶的霸天虎一律是军用装备,而对抗者汽车人则强调民用性。

孩之宝的玩具时代

“孩之宝开发变形金刚就是为了销售玩具,至于动画片,美国人无非就是将玩具广告制作出情节罢了。”日本留学生丰岛弘在年会上对记者吐露他对美版变形金刚的看法。变形金刚整个系列重点市场就是美国和日本,这与孩之宝和原创者TAKARA的背景不无关系,与其他动画片玩具派生品不同,变形金刚的玩具引入了诸多成功设计。每个正版的变形金刚上都有一个热感派别标志,玩家只要用手指摩擦标志就能显示出变化色彩的汽车人和霸天虎,这大大增强了玩具的身价和乐趣,同时也加大了盗版难度。

几乎每一款变形金刚玩具都对应发行过美国版本和日本版本,这也是后来变形金刚爱好者收集的重要区别。最初两种版本的外型和变形装置设计大体相同,但是孩之宝更在乎成本控制,越来越使用一次性压铸部件,而且车轮也开始用塑料替代橡胶。更体现孩之宝商业谋划的是组合模式,在之后上映的第二季49集动画片中,组合成大合体机器人成为了流行模式,大力神、大无畏、守护神、飞天虎、混天豹等相继登场,前后出现超过15个组合体,每个组合体又由五六个小变形金刚组合构成,一下子扩充了变形金刚玩具的产品种类。同时组合模式又促进了销售,毕竟要想组合就得分别购买若干个小变形金刚。除了组合模式外,孩之宝更是挖空心思从低成本人手,1984年上市的红蜘蛛、闹翻天、惊天雷三款F15飞机使用的是完全相同的模具,只不过使用不同颜色塑料和不干胶贴纸加以区分,1985年又再次用这个F15模具推出“特别版”,一版六用充分说明了孩之宝在商业开发上的激进。

1985年变形金刚已经成为孩之宝仅次于星球大战玩具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在这之后的5年间,变形金刚为孩之宝带来了十几亿美元的利润。不过从1986年开始,第一代的变形金刚玩具在当时孩子们中几乎人手一个,玩具销售出现了饱和状况。孩之宝不失时机地推出了TRANSFORMERS THE MOVIE和第三季2010两部续作,擎天柱等第一代代表人物相继死去,补天士和惊破天等新一代人物相继登场,不仅仅延续了《变形金刚》动画片的内容,更延续了孩之宝玩具销售的增长。变形金刚的日本东家TAKARA在1987年的时候开始与孩之宝闹别扭,在玩具设计思路和动画片剧情发展方向上出现了分歧,孩之宝以三集REBIRTH推销头领战士系列,而TAKARA则单方面进行头领战士的开发。之后TAKARA迅速推出35集的《头领战士》、42集的《隐者战士》和38集的《胜利之斗争》三部日本版续作。

1987姗姗来迟的上海译版

由上海电视台译制的变形金刚在1987年姗姗来迟,仅仅在北京等大城市电视台播出了几集。变形金刚迷李哲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北京电视台仅仅是在每周六18点播出一集,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就盼着每周快点过周六。”此后孩之宝公司授权广州白云山玩具厂制造、鹏利公司经销的变形金刚悄然上市,在当时能如何能叫家长排队去买一个变形金刚玩具,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在盘算的问题。1987年底上海电视台终于译制完前三季共95集的《变形金刚》,尽管当时孩子们并不明白变形金刚那句“More than meet the eyes”宣传口号到底什么意思,但是见到变形金刚动画片中插播的玩具广告,还是不由得感到兴奋。

大陆的变形金刚动画片除了美版前三季外,还播出了《头领战士》,但之后的《隐者战士》等续作并没有播出。而玩具上则更多的是第一代变形金刚和组合体为主,白云山玩具厂生产的变形金刚在当时售价从15元到99元不等,为了促进销售,几乎没有采用美国市场上惯用的组合体捆绑销售模式,这也为现如今的变形金刚收集者们提供了丰富的谈资。在这次变形金刚年会上就展出了大量老玩具,甚至包括一些国内罕见的电动版变形金刚。

G2时代

变形金刚20年2

擎天柱

变形金刚迷们公认的无冕之王,第一代汽车人领袖,经过数次牺牲与复活,注定是贯穿整个变形金刚的灵魂人物。

六面兽

第一代头领战士,其玩具设计达到了变形金刚玩具有史以来的变形极限,可以拥有六种不同的变化。六面兽的多功能化设计思路也大大改变了早期延续自DIACLONE的设计思路。

变形金刚20年4

红蜘蛛

变形金刚动画中人物形象刻画最为鲜明的形象,第一代霸天虎的二号人物,如同纳粹德国时期戈林一样的角色,狡诈的篡权夺位者,但亮丽的飞机造型令其玩具颇有人缘。此后动画中红蜘蛛甚至出现亡灵的情节

变形金刚20年5

大黄蜂

可以变身为大众甲壳虫车的汽车人,在剧情中总是充当搞笑角色。后来为了适应新甲壳虫车的出现,大黄蜂不得不死去,被动画设计者捉弄了一下。

变形金刚20年6

声波和磁带人

声波也被叫做音板,实际上就是一个录音机变形金刚。作为霸天虎的三号人物,甚至曾经为红蜘蛛加冕。配合其出现的磁带人也是变形金刚系列中的一大亮点,从磁带变形而来的机器狗、激光鸟、锯齿鸟、迷乱和轰隆隆颇具特色。

变形金刚20年7

录音机

变形金刚整个系列始终存在几个对头性的人物,录音机就是对应声波而出现的汽车人,与声波一样都可以携带磁带人。

变形金刚20年8

萨克巨人

目前体积最大的变形金刚玩具,作为头领战士中的基地变形人,很多人戏言,萨克巨人玩具应该再大点,应该如同动画片中的那样能将其他变形金刚放入其肚子中。

变形金刚20年9

大力神

第一个变形金刚组合体,也被当年的孩子们戏称为挖地虎,由六个建筑工程车组成:铲土机、吊车、搅拌机、挖掘机、卡车、推土机。与后来纯粹为了商业目的而创造的组合体不同,大力神的设计有很多独到之处。

变形金刚20年10

玩具是孩子们亲密的伙伴  

1992年成为了变形金刚历史上的分水岭,此之前推出的前三季和日版三部续作都被并入变形金刚G1系列。此后动画进入变形金刚G2所代表的3D动画风格时代,由美国方面单独制作了5 2集的BEAST WARS,从2002年中开始,这个新系列的变形金刚也没拿到国内播出,被译作超能勇士。而日本方面也不甘落后,43集的BEAST WARS 2和35集的BEAST WARS NEO也都相继出现,但是日本人似乎还是喜欢将动画片停留在2D画风之上,此后美国方面似乎又想压一头,26集的猛兽侠(BEAST MACHINES)干脆叫G2系列主角在最后同归于尽。变形金刚又陷入了新的停滞期。

不过G2版动画片的停止,并没有影响G2版变形金刚玩具的热卖,加上发声装置、弹射装置、电动部件的变形金刚更具可玩性。日本TAKGRA甚至推出了能够自动变形的回力变形金刚。而在变形金刚15周年庆典的时候精明的孩之宝更是大打复古派,将第一二代老变形金刚再版发行。不知当变形金刚20周年庆典到来之际,孩之宝还会给变形金刚带来什么新的惊喜。

擎天柱和他的同僚们

机器人,早已是动画和玩具界三十年如一日刻画的形象。变形金刚由于其出色的动画和成功的商业玩具策略,在机器人形象中堪称经典。实际上美国动画界除了腾挪自日本的《变形金刚》外,还真没有什么同级别的力作。无非就是忍者神龟、美国大兵这样的老牌动画。而日本动画界自手冢治虫早年的阿童木外,《超时空要塞》系列、《高达》系列、《新世纪天鹰战士》都是机器人卡通的经典之作。

实际上始自70年代末的这场机器人热潮,更多的是来自于当时技术界和工业界飞速发展的结果。不过随着90年代的电脑与网络发展,黑客成为了新的热点。而擎天柱和他的同僚们似乎开始威风不再,但并不妨碍80年代经历变形金刚风潮的大人们的复古风潮。

筹划中的真人版《变形金刚》

《X战警》系列的编剧汤姆·迪桑图不久前公布了他的《变形金刚》电影计划,预计2005年上映用真人拍摄的变形金刚。消息一出,大家忍俊不禁,因为如何把一个演员化装成18轮大卡车形象饰演擎天柱,或者将6个演员像插积木一样实现类似大力神这样的组合体是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目前汤姆·迪桑图已经购买到变形金刚的电影版权,孩之宝公司和ANGRY电影公司也准备联合拍摄。汤姆·迪桑图介绍说:“我也曾经收藏过变形金刚的各种玩具,其造型设计中所具有的超凡想象力令我难忘,况且目前80年代复古风潮迭起,而变形金刚的动画片又风靡全球,这样一个好题材为什么不拍成电影?”

实际上变形金刚早已不仅仅局限在动画片和玩具领域,PS2上的《变形金刚Amada》游戏早已是众人期待。变形金刚的延展性确实不凡,如果肯花钱投资在电脑特效上,真人版的《变形金刚》也不是不可能。实际上将动画片拍成电影早已是轻车熟路,从美派超人、蝙蝠侠、蜘蛛人系列,到日系最终幻想、流行花园。但不得不承认动画片所应能营造的庞大场面很难在真人电影中实现,毕竟电脑特效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古朴的2D动画。

收藏者们的一堆破塑料

吴房

有变形金刚情结的人大概也有伤痛,想当初年幼无知加上囊中羞涩,15元一个的变形金刚也不舍得买。而如今,变形金刚玩具早已升格为收藏品,没有一掷千金的气魄休想在这个领域驻足流连。实际上目前变形金刚收藏界根本没有市场参考价格表,实际交易价格经常离谱得厉害。玩具版本和品相是尺度,它们能区分价格,同时也能将购买者分出档次。随着日本TAKARA公司最近发售的复刻版玩具(DW)热销,穷人们也开始兴高采烈了。

变形金刚的商标从1984年正式开始出现,到1990年第一代变形金刚(GENERATION 1)告一段落,这中间发行的玩具是收藏的焦点。最初发行的变形金刚玩具,还舍得在核心部分使用金属构件,而到了后来,就像局外人所说那样——“一堆破塑料”。当我们还戴红领巾的时候,积攒三十几元买一个机器恐龙,现在已经很难觅到了,即使有人乐意出手,开口也要两千元以上。不要小看二手玩具,其中也有不少学问。玩具本体的新旧程度,彩色贴纸是否已经使用,周边配件是否齐全,乃至包装盒是否完整,都成为变形金刚收藏者整日研究的细节。

淘上个世纪80年代出厂的金刚玩具最费力,也最费钱。如果你只是想拿在手里把玩把玩,变变形,那花费不多,买点“裸金刚”就足够了,包装和贴纸甚至机器人的关节松紧都可忽略不计。但对于真正的变形金刚收藏者来说,至少要有完美主义的性格,以及砸锅卖铁的资金支持。美版、日版,以及数个不同情节的剧情,令各类变形金刚玩具层出不穷,尤其是日本90年代收回版权以后,频繁地发行老玩具的复古版本,几乎令收藏范围无限地扩大。在日本、北美和香港地区,超级收藏者比比皆是,上千品种的变形金刚摆满卧室几面墙并不奇怪。变形金刚及其玩具作为20年前的创意,能够延续发展到今天,可见这堆“破塑料”的生命力出奇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