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老的美洲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朱步冲)

最老的美洲客?0

美洲早期居民克罗维斯人使用的打制石器 

最老的美洲客?1 

大侦探福尔摩斯有句至理名言:“剔除合情合理的答案,剩下的才是正确答案。”就在7月中旬,人们还在为一支俄美联合考古队在乌斯基湖畔的发现欢欣鼓舞:这片位于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东部的不毛之地,一向被看作是远古亚洲开拓者前往美洲的桥头堡。从这里既可以沿着白令大陆桥步行,也可以取道海路前往美洲。当考古队领导人,内华达州立大学的古人类学家特德·戈培尔宣布在此发现了一个距今约16800年的大规模人类定居点时,每个人似乎都认为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第一批勇敢前往新大陆的移民已经找到。

在现场发现的每个细节都与古人类学界的传统推断丝丝入扣。几十座由数百块猛犸骸骨与獠牙建造的居所残骸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河边的高地上,每所屋子面积约5平方米,地面上铺有厚实的木炭,中央有用卵石垒起的火塘。定居点周边出土了几百件以燧石或黑曜石制成,包括刀、斧、凿、矛头在内的打制石器,以及大批诸如驯鹿、巨犀等巨型哺乳动物的残骸。这一切都与美洲早期居民克罗维斯人的生活习惯大同小异。三位负责人玛格丽特·迪科娃、迈克尔·沃特斯与特德·戈培尔从2000年9月开始,就在这片人迹罕至的荒原上仔细勘测,企图找到克罗维斯人先祖的只鳞片爪。这一艰苦探险活动的先行者是玛格丽特的丈夫兼同事尼古拉,从20世纪60年代起,他在乌斯基进行了长达25年的秘密发掘。这次发现的两处遗址,距离尼古拉32年前留下的探坑只有数百米距离。

不过,特德·戈培尔等人的兴奋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周后,负责对土壤与骨骸样本做碳元素年代测试的亚利桑那大学放射实验室无情地宣布,鉴于测试样本本身已经受到污染,使测试结果出现了极大误差。经校正测试后,这一遗址的年代被推后至距今13000年,而当时克罗维斯人已经在美洲大陆上至少生活了600年。

祸不单行的是,几天后,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的生物学家马克西·埃斯塔德博士公布的另一次实验报告,更使亚洲移民第一个进入美洲的荣誉几近不保。在最近一年中,埃斯塔德博士将今日美洲印地安人与西伯利亚居民的基因组合对照,希望找出亚洲移民进入美洲的确切时间。在对照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西伯利亚男性的Y染色体大约在15000至18000年前单独发生过一次代号M242的突变,西埃斯塔德遂确信亚洲移民首次进入美洲的行动只可能发生在这时段之后。但考古学界新近在智利、墨西哥沿海发现的几处古人类遗址的年代则明显地早于这个时段。

“根据两个对照组染色体的变化次数,我们可以确信至少有3批移民进入美洲,乌斯基遗址中的居民虽然不是第一批来到新大陆的客人,但很可能属于这股移民大潮的后续。”埃斯塔德博士说,“可是他们到达的具体时间很难确定,因为在Y 染色体中很难找到能够明确时间的标记。”

西华盛顿大学的西伯利亚考古学专家爱德华·瓦尔达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赞同这一观点:“很难相信亚洲移民的先驱者有能力穿越阿拉斯加广阔的冰原直达美洲腹地,除非他们聚集数目极为庞大的人群统一行动。不过也不排除这样的可能,即属于不同种群的移民首先在进入美洲前几千年定居在阿拉斯加,直到覆盖大地的坚冰完全融化后再大举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