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频道遭遇尴尬

作者:王小峰

(文 / 王小峰)

最近,付费频道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这一切都因为广电总局在前段时间发布了一个《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在这个时间表上,能清晰地看到国家将分四阶段完成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而中央台即将开通付费电影频道,很多专家、媒体在谈论这个话题时,几乎都把数字电视和付费频道混为一谈,得出前景乐观的结论。

数字电视是什么?它更多是一个技术概念,即相对于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它通过有线网络的数字传输方式来完成,而付费频道则是一个品牌概念。数字电视搭建的是网络平台,是节目运营商,而付费频道则是节目供应商,是超市与商品之间的关系。这个概念搞清楚了,我们就会发现,付费频道普及实际上和人们的想象还差着相当大的距离。

首先,只有数字电视网络的发展才能给付费频道提供可行性的前提。根据《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中的进度,“到2005年,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市和部分地(市)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到2008年,东部地区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大部分县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少数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也就是说,5年后,中国数字电视网络平台才能基本上搭建起来,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付费频道的问题。

为此,记者采访了新闻集团副总裁谭亚东先生,请他谈谈对付费频道的看法,他告诉记者:“政府希望有秩序地发展专业频道,现在电视台只有做到提高节目收视率的大众频道,但在节目发行上没有能力。”

付费频道和有线电视的付费概念不同,目前观众接收有线电视节目支付的费用实际上是因为有线网络在传输服务上的增值,比如搭建有线网络所投入的资金、成本等,因此会向观众收取少量费用。而付费频道是内容的增值,目前付费电视分两种模式,一种是频道点播,一种是节目点播,由于节目点播在各方面要求比较高,因此在短时期内还无法实现,将来付费电视的主流是频道点播。

其实人们普遍担心的不是能不能买得起机顶盒的问题,而是节目内容问题。既然让观众掏腰包看电视,没有吸引人的节目观众是不会掏钱的。在谭亚东看来,付费频道的大势所趋和广电部门的管理和思路上的滞后是造成付费频道面临尴尬的原因。“广电总局在有关文件中规定,严禁有线网络转播境外电视节目,但是有上百个有线网络无视这个法规。中国两千多个电视台基本上消化了所有节目制作能力,但他们制作出来的节目没有发行能力,所以老百姓就不感兴趣,上海的付费频道到现在只卖出去四五千个机顶盒。另一方面,模拟网数字化过渡是技术的进步,付费频道应该先从高端开始,是特异性服务。比如它可以先针对在内地的外国人及港澳台地区的人,然后再一步步扩大,而我们现在的思路是上来就要普及,这种做法只是一厢情愿。”

那么,付费频道内容难道只有靠境外电视节目支撑?从目前情况看,的确是这样。这也是谭亚东所担心的另一个问题——盗播。“现在VOD点播的节目普遍存在盗版问题,电视台与酒店等单位签订一个协议就可以把节目给他们,但他们也经常把从外面买的盗版VCD、DVD拿来播放,这又回到了放映厅的时代。政府在管理上也没有好办法,也可能这是一个必经阶段,因为没有内容,只能拿境外的节目播放,但正式渠道政府又不准用外国节目,就造成了普遍盗播现象。盗播一方面违反广电总局的规定,另一方面也侵犯了境外节目供应商的权利。”谭亚东认为,盗播实际上解决了目前有线网络的生存需求,政策限制的是合法交易渠道,却不限制非法交易渠道,“现在不下四五十个大中型网络盗播境外电视节目,在广东就有超过20个城市转播境外节目,仅新闻集团合法落地的节目因为盗播就损失几百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