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252)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个税改革只是基于公平性原则所做的一次调整。然而,真正的公平距离我们还很远。为什么不能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将纳税与社会保障结合起来呢?如果纳税事关缴纳人的养老金和医疗服务,缴纳多少又决定所获多寡,那还会征收困难吗?何况,纳税与社保两套系统既令机构繁冗,又使各种不法行为有空可钻。”
北京 赵帅
关注灾害的非自然一面
浙江今年大旱,固然属自然灾害,但从我居住的小城看未必全是自然之过。当地本有好几个水库,一直饮水无忧。因为经济和城市化不断发展,超越了自然条件,最近年年夏天都陷入限量供水的窘境,不是灾年,胜似灾年。再说台风,浙江最常遇的灾害。我们这里濒临大海,正在风口上,老百姓特别愿意在房子上花钱。标准海塘建起来了,钢筋混凝土的房子造起来了,我在这样的环境里隔窗会着年年来访的台风老友,简直是在欣赏大自然的伟力和壮美。然而我知道去年一个远离海岸线的临时厂房被刮塌,民工死了好几个;今年我听说还有一些居民并没有从当地的经济发展中获益,仍然居住在山头的老房子里,靠种瓜种豆为生。每年台风来临时正是他们收获的季节,一年的辛苦常被席卷而去。可是这些为数不多的人,收入不高,住处偏远,常常被抗台风措施所忽略,事先没通知,事间没帮助,事后没人问。我们能说灾害只是自然的吗?
浙江 张望
吃蛇维持生态平衡?
由于养殖技术不过关,蛇可能难以列入国家林业局《可以经营利用的驯养繁殖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这意味着吃蛇不太方便了。广东人对此反响不小,其中一位广州市民的意见听来颇有“创意”:蛇的繁殖力很强,广东人吃蛇,维持了生态平衡,禁吃之后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破坏生态平衡。
蛇的繁殖不仅受自然条件和天敌的限制,更受到人类活动(开辟耕地,施放农药和肥料)的威胁,已面临生殖危机。在人类没出现之前就有了蛇类,并没有导致生态不平衡,何况在控制鼠害等方面蛇还帮助了人类。事实上,也许“拉动经济”、“保持粤菜传统”才是吃蛇的根本原因。
重庆 袁凌
如此立法太“民主”
夺命SARS最终也只让广东通过了一个温和的“不吃野生动物”的立法,我们还第一次听到省人大“立法是非强制性的而是建议性的”滑稽说法。如此“民主”让广东丧失了彻底抛弃生活陋习的一个机会。
我们应该了解人类的口腹之欲带给野生动物的是什么样的灾难。日本人捕鲨并采集鱼翅的过程令你不寒而栗:或钓或捞先把鲨鱼弄进渔网,然后射去麻醉弹,有几个工人下到小船上,等鲨鱼昏过去后用刀割下鲨鱼所有的鳍,直到鲨鱼成为一个“棍”状的东西。随后“鲨鱼棍”又被放回海底,一只嗜血成性的大家伙就这样在海底慢慢等死。我知道这过程后,发誓再也不吃鱼翅了。我们鄙夷他们的做法。但在我们这里,滥吃野生动物也成了家常便饭,难道我们也因为传统文化的原因而不放弃食用“美味的野生动物”吗?
广东 高晓峰
“民企国企购房标准差十米”的背后
在北京购买经济适用房,民企职员和国企职员相比享受的平价房要少10平方米,即要多花4000元的土地出让金。当我们为沈阳取消暂住证而欢呼时,这则新闻提醒我们:消除形形色色、显性或隐性的二元化壁垒依旧任重道远。
任何一项为民服务的公共政策,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它的实施效果。社会福利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社会互助、和谐、有团结感的社会。而福利政策最重要的原则是普遍平等,使所有人都得到均等的份额。这些份额是实际的,是现实可见的“利益”。民企职工和国企职工的权利必须按照“身份”来进行差异化分配,这不但使民企职工的人格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其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对数量庞大的群体需求,单单依靠经济适用房是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的,也缺乏可行性。但建立公平的惠及所有人的再分配机制却是应该和可行的。至少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当坚守“权利平等”和“状态平等”的底线。
成都 毕舸
领导为何不为失职“买单”
陕西省华阴市邮政局在投递高考录取通知书时,不仅没有亲自送到考生家中,反而向前来领取通知书的考生和家长收取30元的“贺喜费”,据该局物流中心投递组一名工作人员说,收取“贺喜费”是上级领导统一安排的。
“贺喜费”是违背法规的乱收费行为,处理当事人是理所当然。既然收取“贺喜费”是上级领导统一安排的,为什么主管投递工作的领导却没有承担任何责任?邮政乱收费的现象其实比较普遍,有些邮局规定,投递邮寄的杂志每本加收2元,报刊定价发生变动时,许多邮局都不主动为订户办理退款,由内部管理不善而导致的报刊丢失也从未有过赔偿的先例。事实上,这一切都不是普通员工可以自作主张的事。领导作为决策者,出了问题不用为失职“买单”,这也难怪某些单位和部门在媒体、民众声讨中仍敢“一如既往”地损害公众权益”。
南宁 刘冬吉
给张恨水讲“三贴近”
《射雕英雄传》和《金粉世家》没能入围第21届电视金鹰奖,一位参与评选的资深人士解释说:第一部因为没有报送算是自动放弃,而《金粉世家》离金鹰奖主张的“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似乎有些远。这番话真把我逗乐了。
我对金鹰奖的主张知之甚少,但对张恨水讲“三贴近”谁不喷饭?上世纪初的这部小说,表面上是一些富豪才子佳人的故事,但传达的却是对社会众生悲悯的关怀。上个世纪初的作品显然不能跟今天“三贴近”,不过也许贴近了那个时代。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学史,文艺作品灿如星河,历史剧武打戏曲片神话传说应有尽有,但都不能与今天“三贴近”,如此评选岂不要将这些艺术样式永远排斥在外?
山东临沂 孙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