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育台值得关注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孟静)
这个月,以往几乎不在观众视线中的中国教育电视台突然推出一个“首播剧场”,抢先高价买下了热门剧《玉观音》的首播权,逼得本来准备便宜买入该剧的北京电视台只得匆忙拿出《结婚十年》对阵。
4月新上任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康宁并没有看过《玉观音》,让她高兴的是,她一直想看的《结婚十年》因为教育台的改革而迫使北京台提前播出了。“首播剧场”被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任郑晓龙认为打破了北京市场的垄断格局,康宁却尽量淡化“首播剧场”对教育台的重要性,她说:“无论‘首播剧场’多么吸引眼球,它也只是中国教育台改革中的一小步。”
康宁是原教育部的新闻发言人,对记者态度热情得完全不像是官方电视台的台长,她主动邀请媒体到教育台参观,帮记者想报道角度。她认为即使中国教育台作为媒体,也要懂得宣传自己,而在以往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在“首播剧场”开播时,她邀请了韩三平、赵宝刚、张纪中、海岩这些在电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出席,正在风口浪尖上的周迅代表李亚鹏共同祝愿“天下人都能拥有美好爱情”,每一步骤都经过精心安排。
中国教育台的胃口不仅是《玉观音》,它高价买下了近期所有大制作在北京地区的首播权,包括《还珠格格3》、《大宅门2》、海岩的《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还有李亚鹏、周迅主演的《海滩》。教育台制作总监徐东说,中国教育台以前也有一档电视剧栏目,但基本上只播放旧片,成本低、支出安全,收视率也低得几乎没有广告,这实际上是资源浪费。这次作为北京惟一播出《玉观音》的电视台,不少观众抱怨说教育台的声音嘈杂、效果不好,徐东带着技术人员去检查才发现,发送的信号并没有问题,原因在小区安装有线时把教育台和西藏台等同放在频道末端,或者干脆就没调试,大家觉得反正不会有人看。
中国教育台的“鸡肋”感觉一直伴随着它的工作人员,作为教育部直属单位,虽然有“中国”前缀,却和权威的央视毫无瓜葛,资金上没有任何优势。它一直按国家拨款的方式,播放着一些电视课堂、外语教学这类公益性质的栏目和陈旧的电视剧,吃不饱也饿不死。康宁上任后,感觉公共媒体完全依靠国家很不现实,怎么学习运作市场资金成了她的第一堂课。徐东说:“挣钱不是惟一目的,通过电视剧吸引广告,凝聚市场资金,再把钱用在主流节目上,仅仅是国家的拨款并不能满足制作的需要。”电视剧是常规电视台的最大支柱,但对于专业性质的教育台显然不是。
SARS爆发帮了教育台一把忙。4月24日北京宣布中小学停课后,教育台连夜开会,认为孩子们长期在家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于是在两天后推出了现场直播的心理节目《今天我在家》。随着停课时间延长,又加开“空中课堂”,直接讲小学课程。央视索福瑞对这档节目调查显示收视率只有0.3%,这个结果令徐东不敢置信。研究后发现,索福瑞是按照4岁至80岁的年龄段,而他们的节目只面对小学生。于是自己又随机抽取了小学生,收视率一下飙升至85%。徐东说他们不是公证机构,这两个数字都不是最合理,但伴随这个应急节目之后的一系列公关显然让徐东觉得骄傲,他们设计了60万枚“停课纪念章”,准备发放到北京所有小学生手中,开了规模浩大的新闻发布会和设计方案评选。这个节目投入了大量资金,“首播剧场”吸引的广告也是为这类节目补充资金。康宁始终认为,教育台始终要用电视功能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最后的目标还是要成为付费频道。徐东说:“以美国的趋势看,教育类节目更能完美地体现付费的价值。新闻类节目、电视剧是大众传播,是可看可不看的,观众已经吃惯了这种免费午餐。教育频道是窄众传播,而且是越窄越有针对性。”
目前的中国教育台平均收视率只有1%,《玉观音》因为观众一时没有在教育台看电视剧的习惯,4.8%的收视率也没有达到预期,相对于同期的《倚天屠龙记》的9%并不是很理想。徐东对此并不担忧,他认为慢热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如果一夜之间《玉观音》火了,反而不安全。因为一旦这部戏停播就会使收视率一落千丈,现在的渐进式上升为教育台吸引了更多的广告商。康宁对教育台的未来感到乐观,她认为每个人都有多样化需求,付费频道就是提供小众化的节目满足各种人。康宁喝咖啡的时候会想到,其实如何把咖啡喝得更优雅也完全可以开个频道,即使只有5万人付费,也是一笔不得了的收入。而对于中国13亿人口来说,5万人是很轻松达到的数字。
教育台目前面临的是如何用现有的节目来“换钱”,徐东承认,收视率低影响广告量。可作为惟一不被允许市场化运作的公益性质的电视台,既要淡化功利性,又要改变尴尬状况,教育台关于改革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一个工作人员谨慎地向记者透露:“目前情况很不明朗,改革肯定会引起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