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仍然痴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老于)

多年后仍然痴狂0

《精武门》

《猛龙过江》 

多年后仍然痴狂2

《死亡游戏》 

李小龙经典影片剧照  

被称为世界一流电影学者的大卫·波德威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中这样评价李小龙:他的“影片改变了此后娱乐电影的面貌,令银幕打斗的魅力与感染力焕然一新”,“历来影星,从未有过这样子给别人大量非法抄袭的”。有些称不上抄袭,但李小龙的印记同样明显,就像周杰伦的《双节棍》、《少林足球》里酷似李小龙的守门员、电子游戏以及漫画里的形象。这些印记透着尊重。还有一些直接的敬意,1994年李连杰拍摄了向李小龙致敬的《精武门》,成龙则在《城市猎人》里直接放映了《死亡游戏》的片段。像王晶《鼠胆龙威》那样的是少数,他让张学友穿着李著名的黄色黑条运动衫搞笑。

每一个文化偶像都是一个谜团,因为他或者她,甚至是它都经历了被剥离和丰富的过程。希区柯克有句非常有名的话,即电影是切去了平庸片段的人生。那偶像其实就是切去了不想看到片段的超级英雄。周星驰用perfect形容他的偶像李小龙。周的英文并不好,夹杂很多you know,他这么说的时候,你几乎能看见他在脑子里找词。其实他也知道李小龙绝对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李小龙与《唐山大兄》导演罗维当年上演过著名的“罗维报警”事件,李认为罗借助他的东风,而罗认为李没有他也出不了头,最后差点化玉帛为干戈,李小龙用小刀威胁罗维。李小龙为人处世之不成熟和他的武学造诣之高形成非常大的反差。李本身就是个充满矛盾的人,他喜欢读哲学书,有“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的见识,却使用极强的外力改变自身的体能,使用肌肉震荡机刺激身体,最终造成损害。罗维事件里他显示出的骄傲又与他自己说过的“骄傲是人类错误情感表现之一”相反,他似乎始终在两端的摆荡之中。

看惯了大场面快节奏的电影之后,现在看李小龙的四部半电影,不免有制作粗糙的感觉,而且李每个动作前亮相动作后定格的习惯也落伍了。但我们仍然能看到他的身体之美。李小龙的身体没有一点脂肪,他既能展示轻盈之美,又能在瞬间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已故好莱坞影星、李的学生之一詹姆斯·柯本亲眼看见他把一个庞大的垃圾袋踢飞。李小龙也很乐意向别人展示他的超能力,他常让嘉禾公司的工作人员摸他的腹肌。李小龙的功夫是他传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一些,则是他性格的魅力,即使是那些缺点也是魅力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李小龙的形象具香港本土意义,波德威尔在他的书里记述这样一件事:1969年,李小龙在一张白纸上写下“矢志不渝大目标”:“我李小龙会成为美国收入最高的东方巨星,我的演出会是最刺激精彩的,我将竭尽所能,把演员本份做到最好。1970年开始,我会举世闻名,到1980年会赚够1000万美元,然后随心所欲生活,安详内心平和与内心喜乐。”李小龙的想法和香港一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的想法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凭个人苦干,然后发财,只不过也许后者没有那么高的目标。而当时看来过于直露的表达方式,包括李小龙张扬的做事方式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顺理成章。

李小龙是个复杂的矛盾体,也许正是这样,他总是能保持着和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对话的能力,而这些文化也丰富着他的形象,维持着人们对他的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