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后GDP增长的考验与诱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周一)

SARS后GDP增长的考验与诱惑0

2003年6月27日,上海酒店行业庆祝世界卫生组织解除国内的旅游警告,举行了“黄丝带计划”,欢迎外商到上海旅游投资  

中国经济经历SARS冲击后,增长势头仍然强劲,但在经济高速增长背后也存在着结构性矛盾隐忧  

经历SARS考验的GDP

近期,经济学家开始上调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称,该公司已将其对中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预期由6.5%上调至7.5%,原因是出口形势好于预期,且美国经济前景好转。此前,摩根士丹利曾在4月初将其对中国GDP增长预期从7%下调至6.5%,原因是SARS疫情打击了中国的国内需求。

摩根士丹利还将中国的出口增长预期由12%上调至21%。谢国忠说,中国出口旺盛的原因之一在于欧洲公司将生产转移至中国,此外,欧元走强也推动了出口。由于人民币实际上同美元挂钩,美元走软也导致人民币贬值,人民币走软将有助于出口增长。谢国忠认为,中国应当抵制住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保持现行汇率。他说,除非中国剩余劳力得到消化,否则,人民币就没有理由升值。

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Citigroup Global Markets)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也上调了对中国大陆2003年的预期,并表示,SARS对中国经济的破坏小于最初预期。

花旗环球金融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预计,2003年中国GDP增长率为7.5%,高于该公司在SARS疫情爆发中期预计的6.5%增长率。黄益平表示,最初预期是基于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将在3至6个月内控制疫情传播的假设,但中国政府控制疫情的速度快于预期。

“外商直接投资的稳定与强劲令人吃惊,4月份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51%,5月份增长了48%,仅略低于3月份56.7%的增长。为减轻SARS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国政府再度采用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国有部门的投资也表现强劲。”黄益平说,“美元疲软对中国出口产生了积极影响,而这种积极影响也被低估了。”

雷曼兄弟资深经济学家Robert Subbaraman表示,SARS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可能极不明显。Subbaraman将雷曼兄弟对中国2003年GDP年增长率预期由疫情爆发时的7.3%上调至约8%。Subbaraman说,尽管中国SARS病例数目居于世界首位,但它还拥有世界最多人口,因此感染率实际上非常低。

里昂证券(CLSA)并没有因为SARS 而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该公司预期今年中国的GDP将保持8%至10%的高速增长。

“因为我们知道SARS不会对整个中国经济产生明显打击。当然SARS对一些行业有比较严重的影响,特别是旅游业,但那只占中国经济很小部分。在SARS疫情期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20%,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政府投资弥补了这段时间私人消费的下滑。”里昂证券中国策略分析师Andy Rothman对记者说。

高盛(Goldman Sachs)维持对中国经济增长率7%的预期。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目前预计中国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7.4%。摩根大通大中华首席经济师郑杏娟表示,虽然5月份的经济反弹好于预期令人惊喜,但是大家不要忽视SARS的滞后影响,这种滞后影响将限制下半年经济增长的速度。

“根据近期由商业部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SARS并未对目前的出口造成任何严重的影响,主要是得益于已经接下的出口定单。但SARS确实已对出口定单造成不利影响,并会反映在未来3至9个月内的出口表现及工业活动上。”郑杏娟说。

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二季度经济增速受SARS影响会有所回落,但因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预计全年经济将呈现U型增长态势,GDP增幅在7.8%左右。该报告预计,二季度GDP增幅可能回落至6.5%左右;三季度则将明显回升到约7.2%,四季度估计进一步回升到8%左右。

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大增9.9%,创1997年以来季度最高水平。市场普遍预计,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远低于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长水平。

高增长的诱惑

中国第一季度GDP数据之所以能呈现自1997年以来的最大季度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国有投资。第一季度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0%,几乎是去年全年增长率的两倍。而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由政府支出所驱动。

在SARS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中国的出口仍很强劲,虽然很多外商投资项目因为旅行的限制而延期,但是那些主要的项目并没有被取消

政府投资旨在为众多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刺激中国的消费者开支。

官方公开数据显示,自1998年以来,以政府基建投资为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近60%;2002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达42%,是近20年来的最高点。固定资产投资占新增GDP 的比值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两倍,增长到前两年的8倍高位。与此对照,过去5年间,中国资本回报率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每1元人民币基础设施投资需要4.5元银行贷款和其他资金配套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认为,中国经济的一些行业目前已经出现过热倾向。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岳平认为,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过热的倾向或苗头,但目前还不能说已经过热。所谓经济过热应该是指经济增长或支撑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因素超出了国内经济资源的承载能力,并导致出现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虽然目前投资快速增长存在一些非正常因素,但还谈不上已经过热。但他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存在结构性矛盾隐忧。比如,虽然投资受市场需求驱动增强,但投资结构还存在一定偏差,投资效果系数持续下降,产业结构升级后劲不足。表现在:投资过分集中于房地产。

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北京和上海房地产投资增长34.9%。据估计,到2008年,北京的办公楼供应面积将比现在翻一番,达到900万平方米。现在北京市郊的一些豪华公寓楼,有一半空闲,而新的开发项目依然如火如荼,层出不穷。

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公司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的资金供给大于银行及公司进行盈利性投资的需求。资金过剩还表现为,银行存款大大超过银行贷款。去年年底,银行存贷差额高达4.3万亿元,迫使银行不得不采取特殊措施,开展放贷活动。

受投资拉动作用,国内消费目前有逐渐转旺的势头,通货紧缩问题有所缓解,但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经济过热。有经济学家指出,投资过热可能会出现投资拉动GDP增长的虚假成分甚至隐藏后患。中国出现的“高增长低就业”现象可能就是一个说明。比如近年来我国一直保持了8%左右的GDP增长率,按一般经济学原理,GDP每增长1%,将带动增加100万个就业机会,据此推断,中国在过去13年里至少应创造了1亿个长期就业岗位。但事实上,在此期间中国农村劳动力继续过剩。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中国经济学家马峻表示,投资和出口都在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但他表示,这并不意味著这种增长率能够持续。他提醒说,随着火爆的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和对外贸易的放缓,将来可能会有回调。

上一篇: 南京长江桥买卖
下一篇: 房贷收缩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