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x tape:改变世界的录像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朱步冲)
借助球星的魅力,耐克几乎主导了美国运动用品市场
“6月29日,在公路上颠簸了半天,我们的脑袋都被弄得昏沉沉的,不过杰克逊州立大学的小子们立刻‘醒’了我们一把,79比77,直到终场前8秒我们还领先。没想到他们的头儿‘教授’在跌倒的同时扔进了一个2分球,真是一场难解难分的比赛!”
这是一段And1旗下球员“Flash”的日记。自6月5日起,两辆AND1风格涂鸦的大巴满载着数十位各怀绝技的业余球员从华盛顿出发,沿途挑战从波特兰到巴赛罗纳等38个城市的街头篮球高手,由此拍摄的实况录像“And1 Mix tape”,将例行公事地成为今夏全球千百万球迷模仿与欣赏的对象。在许多与运动相关的网络论坛上,最热门的帖子是用无数种语言发出的一句强烈疑问:“何时我们才能看到Mix tape2003?”
“产生伟大作品的灵感都是捉摸不定的东西。”1998年6月,纽约卡多萨高中篮球教练罗恩尼克里奥将一卷自拍的DV 篮球比赛录像带寄到这家成立不过5年,却信誓旦旦地要“踢耐克、锐步的屁股”,为街头操练的球虫们做点实事的And1公司。影片中自由奔放的比赛风格与粗糙真实的画面极大激发了公司创始人赛斯·伯格等人的灵感,其中一位名叫拉佛阿尔斯通的楞头小子,当场被赛斯相中,成为公司产品代言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现已成为And1公司市场总监的艾琳·西塞·史密斯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在公司拥挤的会议室里,大家一遍又一遍地观看这盘录像带,都认为它的价值已经超出了自娱自乐,这种自由奔放,充满hiphop节奏的比赛正是我们的产品所要表达的东西。”
已经吃了5年沙丁鱼罐头的赛斯·伯格当然不能放过这个一鸣惊人的机会,他率领员工巡游美国各地,收集街头篮球比赛实况,制作了5000份拷贝,只加以最粗陋的剪辑与hip-hop配乐,冠以“And1 Mix tape”名称,与新款运动鞋搭配销售。结果业绩一飞冲天。为了更迅速收集And1 Mix tape的素材,公司决定干脆举办公开邀请赛。1999年8月在纽约州的莱顿市,第一场And1邀请赛开幕,比赛风格完全照搬原汁原味的街头比赛;激烈的身体对抗,可有可无的规则,以及现场DJ震耳欲聋的hip-hop演唱。纽约著名的街球选手“Main Event”在千余名观众助威声中,表演了他越车扣篮,蒙眼过人的绝技。
有关注就有商业利润,嗅觉灵敏的大企业于是立刻将注意力伸向了这项长久以来默默无闻的“草根”运动。今年的Mix tape巡回争霸战完全可以与F1、温网等职业赛事相媲美,数位来自ESPN的职业摄影师已经把铺盖搬到了运送球员的大巴上,每天战况都会通过时代华纳公司租用的卫星,传送到数十个国家。And1与著名游戏软件厂商Activision合作制作的运动游戏Street Hoops一上市,立刻荣登美国年度10大热门运动游戏之列。耐克等运动产品巨头,也开始关注这些扎根街头的非专业运动员,赞助各地区的街头比赛。
“我们不认为NIKE‘街舞风雷’这样的活动能够代表真正的街头精神,它们的商业气氛太浓厚了,就像一件美丽却过分精雕细琢的产品。”艾琳·西塞·史密斯在谈到这个老对头时语气总是很强硬,“而且它的主角并不是热爱这项运动的孩子们,而是球鞋。Mix Tape是把这些街头玩家,乃至狂热的观众作为刻画的中心,把街球最真实的一面毫无删减改动地呈现出来,我们的镜头不是评判,只是一个忠实的记录员。”
截止去年,全美运动鞋类的年销售额将近15亿美元,借助迈克尔·乔丹的超凡魅力,耐克几乎主导了美国运动用品市场。但随着这位天王巨星的退隐,谁都知道,改朝换代的时刻到来了。游走在街头的万千球迷,无疑就是巨大市场份额的化身。
从“街舞风雷”到“中国精神”——专访NIKE中国市场总监潘建华
激烈的身体对抗,可有可无的规则,以及现场DJ震耳欲聋的hip-hop的演唱,And1街头篮球赛的独特风格,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助威
耐克公司2001年举办的“街舞风雷”
三联生活周刊:从2001年开始,美国新锐运动品牌AND1也连续举办名为“AND1 Mix Type”之街头巡回篮球赛事,请问贵公司举办的“2003斗秀场”,在运行理念方面,与“AND1 Mix Type”有何不同?
潘建华:2001年的“街舞风雷”,去年的“Dr.Funky”活动和本次“2003斗秀场”都是我们推广街头篮球一系列活动中的环节,今年活动的主题是让中国青少年篮球爱好者自由发挥自己的创意与风格在比赛,这也是我们一个比较大胆的尝试。因为以往活动主题都是以美国街头篮球精神为主旨,我们今年想打破这个窠臼,让中国青少年篮球爱好者自己发掘创造精神与自主性。
我个人觉得,And1最大的局限,在于它只把关注点放在街头篮球上,不过耐克和And1还是有一些共同点,比如把球员的内在诉求与表达理念放在第一位。但在具体方法上,我们比较注重NBA职业联盟在推广中的作用;而且我们本次活动的内容已经不仅限于比赛或者单纯的篮球训练营,我们将在最后决出全国冠军后,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设立“Hot House”,类似NBA全明星周末的嘉年华会,强调交流与娱乐。
三联生活周刊:有消息表明贵公司已经签约NBA巨星科比·布莱思特以及高中球星勒伯朗·詹姆斯,请问这是否标志着NIKE营造的运动理念将更趋街头运动,以及个性张扬的丫时代青年?
潘建华:科比或者詹姆斯这样的顶尖美国球员,在未来当然有可能来华和广大青少年球迷见面。在运动理念上,耐克一直企图从NBA、街球、校际赛事三个不同的维度入手,综合推进,塑造耐克独有的运动精神。因此不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
三联生活周刊:为何将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年龄严格限定在19岁以下?随着街头篮球运动拓展,爱好者年龄层也越发丰富,严格的年龄限制是否会影响活动效果,对其他年龄段消费者产生疏离感?
潘建华:这个问题难以避免,因为任何一次活动都会受操作、经费的限制。根据我们自己的统计数字,15至20岁的青少年,是耐克产品的核心消费者,而且也最富于活力,属创造精神的一个族群。从我们公司的营销角度,这也是一个消费习惯,取向逐渐形成的年龄段。所以本次活动暂时以他们作为主要关注对象。
北京东单的“圣地”
“直到2001年我们才知道街球的内涵,门道那么多。”在北京东单体育场边上,岳鹏(化名)一边将他半旧的斯伯丁篮球在胯下绕来绕去,一边说,“主要就是看了耐克那个‘街舞风雷’的广告,还有卡特老穿的那双And1的太极球鞋。我那时候在北京奥神2队,当时老觉得街上打野球一是没规矩,二是技术太糙。后来才发现猛人挺多的,现在再要让我回去打全场,131联防,我还真不习惯。再过一年,And1街头争霸战的盗版光盘进来了,把我们几个都看懵了,原来球还可以那么玩。”
对无数北京街头篮球爱好者来说,东单这片占地不大,仅有十几个篮筐的体育场和纽约的洛克公园一样,无疑是一片圣地。这里不仅是高手云集的“角斗场”,更是展示北京青少年时尚潮流的T形台。松松垮垮的篮球卫衣与过膝短裤,印有偶像名字的护腕、护指,以至款式最新的球鞋,都可以在这里一网打尽。“我刚到北京来,还以为这里很老土。结果一到东单,哗,不要说比香港,就是美国也丝毫不差劲。”虽然黄大伟的普通话不很流利,但丝毫不能掩盖他的兴奋。作为一名来自香港的留学生,黄在对外经贸大学的专业是国际贸易,但是“不务正业”的他却把大部分闲暇花在遍及北京的各处篮球场上。
“上班以后没锻炼,身体越来越不好,上健身房别的不说,买月卡就不便宜。然后教练今天怎么说,明天那么说,闹的人脑子都乱了。做器械又太单调,我一生气,干脆把篮球捡起来了,然后就这么一发不可收拾。”蒋国非说到这里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我们也很难把这个满身大汗,一身And1装备的狂热分子同他名片上那个跨国投资公司项目经理联系起来。“开始我还怕有代沟,怕这帮孩子觉得我大,可是后来我发现一到球场上,谁管你多大。能玩的动,玩的够好就可以,大家都特平等。我现在上班就带着个大包,装着球衣球鞋,在车里放好,下班只要够早,一定会来这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