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罪下的市场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我国第一代富人是否普遍存在“原罪”,即用不正当方式掘得第一桶第二桶金,这似乎是一个没意义的问题。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状态,从所有人都是赤贫,所有财产都国家人民共有到部分人先富起来,短短20年间国民平均财富不过增长了几倍,而少数人却身价几十亿,其间落差里一定存在玄机。

不错,勤劳可以致富,但辛苦了一辈子的农民,到现在,被迫背井离乡的不在少数。聪敏才智能致富,最近读到一些富人传记,比如在海滩上开第一家冰激凌摊;比如在经常停电的地方第一个买下发电机,进而独揽了某种生意;比如山穷水尽,兜里只有一块钱的时候,买个纸盒,在火车站出租接站牌。传奇真是不一而足,但这样的机智和机会恐怕不多,市场也不会是一个大市场。小小地掘得第一桶金以后呢,买个烂尾楼,包装一下么?赚的钱也是有限的。

真正赚大钱的生意,是工业化大生产,是私人曾经难以涉足的垄断领域,这时候,一时的机智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这个意义上,第一桶金易得,也说得清楚;而第二桶金,那些需要政府资源、银行资本配合的第二桶金,就可能含有模糊地带了。记得希望集团当初要从鹌鹑养殖转到猪饲料,但县主管土地的领导因为未得好处,不批地。刘氏兄弟于是宰杀了价值几百万的鹌鹑。不妨设想,常人哪有这样的气魄?政策不畅的情况下,第二桶金自然容易染上“原罪”的色彩。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原罪中有很多是以恶为本的,巧取豪夺国有资产,侵蚀他人财富。

近来几大富人案件,引得市场上原罪的讨论再度热闹,不能不说有点清算富豪发家史的味道。原罪表现在证券市场上,有经营者造假账误导投资者,有操纵价格设计陷阱。恶庄几乎均有劣迹,时下的清算背景,恶庄自然人人自危。6月20日,百科药业开始跌停,至6月27日已经连续6个跌停板,价格打了对折,从12元跌到6元。凯诺科技整个非典时期都是一路高歌,6月下旬也加入到跳水的行列,连续4个跌停。另一些庄股,如深圳市场的蜀都和三木集团,虽然下跌程度没有百科和凯诺剧烈,但也摆出了跳水的姿态。那些已经跳水的股票,如徐工科技和世纪中天,仍然狠跌复缓跌,给人的印象是,除了庄家过去用大量金钱托住价格,企业本身似乎就是一个毫无价值的空壳。否则,2/3乃至3/4的价格已经去掉,价值投资者尽可以介入了。跳水股票涉及到的企业,大多在股票跳水后发布公告,称公司运行正常,凯诺科技公布了前5个月的生产经营情况,净利润同比增长14.84%,但庄股过去的股价累计涨幅往往超过200%,无论市盈率还是市净率都非常高。股权把持在少数股东的手里,中小投资者怎么愿意去“陪太子读书”?

6月来,无论舆论上还是政策上,管理层似乎都加大了对银行和券商违规行为的调查力度。国家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有关审计报告显示,建设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存在严重的违规违法经营问题,既有隐瞒收入、盈亏不实、私设“小金库”问题;也有违规放贷、违规签发及贴现承兑汇票、高息揽存和违规拆借问题;还有套取资金用于股票买卖,所获收益去向不明等问题。去年,审计署对12户中央管理的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严重,企业诚信意识不强,导致企业做假账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虚增利润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内部控制薄弱,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权力没有得到有效制衡,少数人借机肆意侵吞国有资产。由此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自6月中旬以来,证券市场风声鹤唳,大盘阴跌不止。

对于市场的又一次陷入僵局,有人认为是央行有可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因此市场预期存贷款利率将上调,从而给证券市场的资金面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人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03年第二季度例会的基调是加强贷款风险监测,并称“应继续保持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稳定”,股票市场的下跌,并非市场缺乏资金,而应该是政府对违规资金“原罪”的震慑,当然也就波及了大盘。对于原罪富人的解决方案,学界也颇多争论,有主张一查到底的;有主张设定时限,既往不咎的;更有建议不激化,而是淡化矛盾,令富人通过补缴税款而获得财产的合法性的,不一而足。证券市场显然没有时间等待一个清晰的政策出台,而只能先用价格调整风险。原罪下的市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