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好吃不好玩

作者:王小峰

(文 / 王小峰)

史蒂夫·乔布斯肯定比比尔·盖茨更懂音乐,不然为什么苹果电脑比PC电脑更适合做音乐呢。事实上,乔布斯的确是个歌迷,如果你有机会问他“披头士”专辑《橡胶灵魂》第5首歌有多长时间的话,他都能抢答。

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在数字技术还没有发展到今天这样先进的时代,电脑与音乐几乎没什么关系。但今天电脑与音乐的关系不仅十分紧密,甚至对音乐可能是生死攸关。当德国人通过某种技术让音乐中的某些声波“见不得人”之后,一场革命就这样开始了。当一个19岁的美国少年肖恩·范宁通过网络把音乐变成你有我有全都有之后,唱片行业再也坐不住了,一些围绕MP3网络盗版的官司没完没了。作为革命的先行者,肖恩·范宁和他的Napster倒下了,但更多的Napster站了起来。

苹果好吃不好玩0

“苹果模式”获得成功,唱片公司则要借助其遏制一下网络盗版,培养歌迷的正确消费习惯  

苹果公司在互联网崛起的时代,曾一度落在微软后面,但自从乔布斯接手苹果之后,在新产品开发上面使出不少绝招,使经营状况大为改观。他知道,网络是苹果公司扭转乾坤的救命稻草之一,这块肥肉,他垂涎已久。就在2001年范宁被美国唱片业追杀的无处藏身之时,苹果推出了一款可以存储1000首MP3的iPod 播放器,没有人知道苹果公司为什么在这个“血雨腥风”的关头推出这么一款339美元的播放器,只有乔布斯知道。当他看到一个19岁的少年仅仅是动了动脑子、敲了敲键盘就可以发动一场革命时,知道这个时代变了,它不需要你一行一行编写程序了。互联网、在线音乐交换竟能让无数人痴狂,这背后是多大的商机!

当微软还一如既往霸道地推行自己的音频文件格式并成为一种标准时,乔布斯已经和那些难缠的五大唱片公司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谈判。他知道,如果想在网络方面胜微软一筹,把手里的网络时代产品推销给消费者,就必须啃掉这根硬骨头。唱片工业协会视网络交换为大逆不道,但在乔布斯看来,唱片业的做法才是大逆不道,想让歌迷老老实实去唱片店里买唱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且,这种针锋相对的做法只能让唱片业继续失血。这就是乔布斯看到的机会,他比任何一家令人不安的在线音乐服务商都有的先天优势就是他拥有硬件,这也是微软不能比拟的。好吧,五大公司的老板,请把你们公司旗下艺人的歌曲放到网上让歌迷们用我们超大的iPod享用吧。当五大公司在授权协议上最终签上名字之后,十几万台的iPod订单就飞至苹果公司。

现在人们爱用“模式”来总结某种商业行为,从今年5月苹果推出下载业务以来,“苹果模式”是成功的,它解决了以往很多公司试图解决而无法解决的问题。歌迷听到了歌曲而不被视为窃贼,唱片公司的财务报表上面多了一小笔利润,乔布斯卖掉了他手中的“苹果”。

这真是一个三全其美的方案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乔布斯只想卖出他的那款昂贵且精美的时尚产品,他才不想去解决网络盗版问题呢。只是在某一阶段,为了共同利益走到一起来了。

唱片公司与苹果公司合作,主要目的并非是为了从中挣钱,而是希望借助“苹果模式”遏制一下网络盗版,培养歌迷的正确消费习惯。事实上,这只是为歌迷增加了一个消费方式,盗版问题决不会因为出来一个iPod而迎刃而解。

苹果诱人且好吃,但要让人付出高价才能吃到,iPod价格不菲,而通过它下载一首歌要花99美分,有那么多免费大餐等着人们去享用,非要花这笔冤枉钱吃同样的东西,全世界哪有那么多缺心眼儿的人。麦当娜把新专辑做成MP3放到网上收费下载,没几天就没人下载了,人们全都去共享了。这件事说明,在人们没有放弃共享之前,你就先别惦记人家的钱包。

有分析家认为,2005年将成为一个宽带网络时代,既然网络通道越来越宽,或许将来MP3也会被淘汰,音质更好的音乐文件将成为网络交换的主要格式,到那个时候,苹果是否要推出一款价格更高、空间更大的存储器呢?

经常在网上交换音乐文件的人都知道,现在网络自由交换软件有上百种,全世界常用的软件就有十几种,而且各方面都比Napster强了很多,仅Soulseek、WinMx、KaZaa这3个P2P软件就俘获了网上大部分用户。而且,这类软件不仅可以交换音乐格式的文件,任何电脑里的文件都可以交换,它甚至比电子邮件还方便。

目前没有什么模式可以解决唱片业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问题,这是一个共享的时代,共享就意味着免费。当电脑的复制功能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盗版,这是数字时代无法回避的问题。只要复制功能不从电脑里消失,唱片业就不能解决盗版。苹果公司仅仅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唱片行业才能拯救自己。